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136篇
综合类   2215篇
基础理论   312篇
污染及防治   517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铜、锌和锰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评价化学品毒性藻类测试的标准实验方法,得到铜、锌和锰对月形藻生长的最小无显著差异浓度(LNOEC)分别为31.8μg/L、16.4μg/L和2.7mg/L,抑制月形藻生长的96h半效应浓度(96h-EC50)分别为199.5μg/L、38.0μg/L和12.6mg/L。实验结果表明无论从LNOEC还是从96h-EC50考虑,都证明抑制月形藻生长的毒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铜>锰。此结果对铜抑制藻类生长的毒性远远大于锌的毒性这一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构成挑战。月形藻细胞壁表面可能含有较少的硫代基团但包含较多与锌有很强结合能力的官能团可能是导致月形藻对铜的敏感性弱而对锌敏感性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用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污染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应用国内外多年来关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成果,归纳得出生化综合除藻法治理滇池蓝藻的有效方法阐明其机理,并在国家湖泊环境治理重点滇池外草海进行试验,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治理高原湖泊富营养化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3.
PSA处理含氟矿井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用聚硅酸铝混凝剂处理煤矿含氟矿井水,处理后,氟,S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88%,98.5%和96.8%,处理后的水质可用于矿井除尘或生活用水。  相似文献   
24.
改进氧化沟工艺 提高生物除磷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健 《福建环境》2002,19(6):35-38
阐述了氧化沟工艺及其发展,提出改进工艺以提高其生物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25.
郭丽珍 《贵州环保科技》2005,11(2):19-23,29
以昆明市第一污水处理厂为例,通过对该厂2002~2003年部分水质指标的统计分析,介绍了巴登福/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探讨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工艺运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6.
高氟饮用水中除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吸附法和混凝沉淀除氟进行实验 ,证明以PAC(聚合铝)作混凝剂的混凝沉淀法除氟非常有效 ,当PAC用量为20mg/L时 ,饮用水中氟可由1 85mg/L降至0 78mg/L ,符合饮用水标准 ,并对除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比较了3种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的去除效果,探讨其去除藻类的途径。试验结果表明:淹没式曝气生物陶粒滤池(I型)在4-6m/h过滤速度条件下,对藻类总数的去除效率稳定,平均为70%左右;采用YDT弹性立体填料的中心导流筒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Ⅱ型)与直接微孔曝气生物接触氧化法(Ⅲ型),在试验初期对藻类总数的去除率较低,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0.2%、51.6%。但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试验后期对藻类的去除效果逐步得到提高,平均达70%以上。生物膜对藻类的生物絮凝、吸附、生物膜的脱落沉降等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藻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8.
万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0):167-170
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灰渣,灰渣存放需占用大片土地,并产生严重的扬尘问题.传统的水力出渣,需大量消耗水资源和电能,改造成干排渣系统,将大幅度地节省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提高灰渣的利用率,减少粉尘无组织排放,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通过宝钢电厂灰渣系统改造的实践对比,用具体数据说明了电厂灰渣干法处理的环境效益,此改造项目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9.
A/O-化学除磷工艺中DMBR动态膜成膜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动态膜原理,将0.1mm孔径无纺布为膜材的动态膜反应器(Dynamic Membrane BioReactor,DMBR)应用于A/O-化学除磷工艺之中,在动态膜反应器内完成泥水分离。试验测试了曝气强度、初始膜通量和污泥浓度对动态膜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强度和初始膜通量是影响成膜的关键性参数。当曝气强度≥60m^3/m^2·h或初始膜通量≥70L/m^2·h,2h内均不能形成截留性能良好的动态膜。在VSS/SS较低的污泥系统中,适宜的成膜条件为:曝气强度≤40m^3/m^2·h;初始膜通量≤40L/m^2·h。  相似文献   
30.
混凝法在滇池蓝藻暴发期净水除藻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精制硫酸铝为混凝剂,L93^4正交法安排滇池蓝藻暴发期混凝沉降除藻除净水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种类、水样pH值对蓝藻去除率有很大影响。研究确定了混凝剂除藻最佳操作条件,为混凝法去除蓝藻的工业化提供了理论和实际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