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隧道底板隆起的成因、分类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隧底隆起的成因、分类与控制技术途径 ;总结和分析了隧底隆起破坏的 3种基本外在表现形式 ;在对引起隧底隆起的物理、力学与结构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隧底隆起分类的 4种基本形式 ;同时也给出了按隆起破坏力学特征分类的 4种基本形式 ;总结归纳了隆起控制的一般原则 ,并提出了隧底隆起控制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40年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地处燕山、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平原沉降带,境内大小断裂带纵横交错,地震活动频繁,是全国强震多发省份之一。自有地震史料记载以来,河北省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1次,7—7.9级地震4次,6—6.9级地震26次,5—5.9级地震上百次。1966年3月邢台地区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埋地管道因其运输量大、安全快捷、经济高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市政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是能源运输的“生命线”。然而,埋地管道及其附属结构物所受的工作荷载和所处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使得管道容易发生竖向隆起、屈曲破坏。管道竖向隆起过程涉及复杂的管‐土相互作用,掌握其变形及破坏机制对于确定管周土抗力、优化管道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管道隆起屈曲的变形破坏机理开展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影响土抗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包括土体类型、密实度、排水条件、管径大小、管道隆升速率、管道埋置率等,并提出了土抗力简化预测模型。本文分别从管周土体破坏模式、土抗力影响因素、土抗力预测模型三个方面,评述了埋地管道竖向隆起、屈曲破坏的研究进展,并指明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活动大陆造山带大多以活跃的断裂错断及褶皱发育为特征,这些过程同时改变区域高程与地势,进而影响气候变化的进程。位于我国西北部的天山山脉南北两侧均发育有明显的三列褶皱-断裂系统。根据褶皱地层中前生长地层和生长地层均可计算区域地层的隆起高度。东天山北侧近平行分布着齐古、玛纳斯和独山子褶皱-逆冲带,根据前生长地层能够开展区域隆升过程分析和天山生长历史恢复。本文通过三列褶皱-断裂体系地层组成分析及地层变形特征测量,获得天山平均高程在中新世早期约1800米,在中新世晚期约2600米,而晚上新世与现在高度接近。结合前人对中新世以前区域高程的恢复数据,天山北侧褶皱和断裂活动是区域生长的主要构造形式,也造成了区域阶段性隆升。  相似文献   
15.
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是河北省打造环渤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唐山市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的战略支撑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皖南在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剧烈活动期间受到由南(东)向北(西)的应力挤压,形成近东西向的隆起。结品基底由南向北推覆,而隆起带中及南侧的部分浅变质岩系及其上沉积盖层沿基底及层间滑脱面产生由北向南的重力滑动,后缘形成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被动拉张的断陷盆地,前缘加厚并形成(倒转)褶皱。侏罗—白垩纪,皖南发生多次强度不同的多层次滑脱—逆冲推覆作用并伴随岩浆活动,到晚白垩世发生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从而完成皖南中生代板内造山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对基坑隆起、基坑围护桩体水平变形以及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产生机理、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测项的变形模式:基坑隆起为抛物线模式,围护桩体水平变形和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为双直线模式.变形模式中的参数取值与基坑条件(包括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支护结构形式等)存在对应关系.给出了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的各变形模式参数的线性回归方法,为建立以回归参数控制的预测分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及其山前地区的上新统与下更新统之间虽然为整合连续沉积,但两者岩相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由此推论本区强烈隆起的时代为上新世末至第四纪初。早更新世与中更新世之间的构造运动使山前地区的上新统和下更新统发生褶皱变形,并与中更新统呈不整合接触。中更新世山体强烈上升,本区山地发生第一次冰川作用。晚更新世发生两次冰川作用,其规模是晚期小于早期。晚更新世晚期气候强烈干旱化,湖面退缩、大湖解体,一些外流水系变为内流水系,高原植被出现半荒漠—草原—荒漠的演替过程,此时昆仑山北坡黄土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