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传统概念的地气测量是指地下上升到地表并扩散到大气空间的天然状态气体 ,如CO2 、CH4 、Rn、Hg、H2 等。近十多年的研究证实地气还包含着新的内涵 ,即地壳岩石以及地表土壤中还存着痕量的金属与非金属气体 ,通过捕集这些气体 ,可以获得更多的深部地质构造、矿床信息。据报导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在已知矿床上做的正演研究。本文是在已知隐伏断层构造上方地表 ,试验金属与非金属地气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2.
浅析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间滑动断层构造产出于胶莱拉分盆地边部莱阳组砾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的不整合面上 ,是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和发云夼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的主要部位。层间滑动断层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期间中国东部古板块和郯庐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 ,在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层间滑动断层由张性应力环境向挤压应力环境过渡过程中 ,源于地壳深部的金矿成矿流体 ,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工业金矿体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物内 ,金矿化类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层间滑动断层以其产出于特定的部位、产状、成因及控矿机制的不同与其它伸展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相区别。  相似文献   
33.
在安徽省北部的五河—凤阳地区和蒙城宿县地区研究了地球气组分与花岗岩体的空间分布关系 ,从中发现 ,地球气中La、Ce、Na、K等元素与花岗岩体存在着很好的对应关系 ,并据此可圈定隐伏的花岗岩体的分布范围。这些研究成果 ,将有助于对地球气异常的解释推断 ,同时为覆盖区深穿透地球化学填图提供理论和方法准备。  相似文献   
34.
根据对云南曲靖-昭通断裂带北段的大毛滩断裂上多次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和探槽揭露,发现有较多的古地震遗迹,如地震断层陡坎、崩塌体、地震沟槽、堰塞塘和断裂崩积楔等。主要分布于大毛滩断裂的纸厂坝、苏田坝、大毛滩和六马场地区和木杆河断裂的手扒岩、马家坪一带。该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前,曾发生过四次古地震事件,地震时间间隔为4000-7000年;距今5000-10000年,发生过两次古地震,时间间隔为1500-2000年,从5000年至有历史记载的公元1216马湖地震,古地震的时间间隔可能是1000-1600年(不计田坝、丁木、李子湾事件);自公元1216年到现今的782年间,共发生了四次强烈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95年,但从1844年以后,地震的时间间隔为73-57年。可以看出自公元1216年以来,该区的地震时间间隔在大大地缩短。  相似文献   
35.
柴达木盆地盐类资源成矿构造环境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地质资料和地球重力测量资料的分析成果,对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沉积建造的空间位置和基本构造形式进行了讨论;用实验对比和地质概化的方法,建立了新生代盆地的构造边界和构造系统;用地球动力成矿和层位耦合成矿的规律说明,新生代盆地内部存在共轭成矿作用,并可用来预测成盐成矿地段和筛选寻矿找矿靶区,为中国大陆盆地的盐类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提供依据。根据柴达木盆地基底构造的分析,在第四纪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在新生代地层深部寻找新的盐类矿床是大有前景的。依据成矿环境条件,圈定出5个盐类矿床的成矿构造带,是今后找矿勘探的靶区及成矿远景地带。  相似文献   
36.
地震监测网点建设与地质构造断层划分是地震观测和预报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中国地震局地震台网前兆标准和甘肃省地震局台网建设规定,统一布设网点,打破行政区域界线,根据地震活动背景,从地震活动性、灵敏性、密集性,重要性构造差异,人口密度等因素布局设立地震监测网点。地震监测网点布局必须服从地震科研和预报的需要,有目地、有组织、有限度、有预测。本文以天祝县地震监测网点建设为实例,探讨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37.
辽宁瓦房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刚石矿产地之一,前人在该区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找矿方法一直没有突破。本文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对已知的金伯利岩矿区进行试验,探讨AMT技术在金伯利岩矿区深部探测的应用效果。针对30号金伯利岩岩管区布设了5条剖面,结果显示岩管呈低阻反映,异常明显。结合地质资料,初步推断该区断裂、成矿带和低阻异常展布特征,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对今后瓦房店地区寻找隐伏的金伯利岩体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类似地区寻找隐伏金伯利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8.
汶川地震、集集地震和土耳其地震中发震断层10km范围内的梁桥和拱桥破坏严重,本文统计了因直接震害导致损毁或严重破坏的桥梁共51座,其中直接跨越发震断层的10座桥梁中有9座因落梁而丧失通行能力。这些近断层或跨断层桥梁的主要震害表现为全桥垮塌,落梁或主梁严重移位,墩柱压溃、剪断、倾斜,支座滑脱失效,主拱、横撑、拱座开裂等严重破坏。初步分析揭示造成震害的主要原因为断层地表位错、强地震动、碰撞、基础失效、桥台破坏对主梁纵向约束不足、滑动支座对弯扭效应约束不足。  相似文献   
39.
采用二维声波方程有限差分法对浅层小尺度隐伏断层地质模型的地震波场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别从震源位于断层下降盘顶、断层上升盘顶及断层顶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正演模拟,对地震波场在断层模型中的传播规律及其地震记录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多个单炮记录的变化对比不仅可以对断层进行快速有效的判断,而且为分析断层几何类型、估计断裂带范围与宽度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同时将模拟结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能有效辅助实际野外工作中对断层的判断,为合理设计观测系统及采集参数设置提供指导,对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现场工作效率和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
2000年9月兰坪县城发生特大型山体滑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采取挡墙、抗滑桩等措施后,北部边坡局部基本稳定,南部依见明显新变形,2010~2013年尤甚。基于滑坡现状特征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提出了以隐伏断裂(F2)为界将滑坡区重新分块,能够合理反映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并为类似滑坡地质勘察加强针对隐伏断裂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滑坡体地质及变形破坏特征,认为滑坡的成因主要受控于滑坡区发育的不利岩性条件及地质结构面,水~岩作用是导致岩体崩解破坏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