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43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开展隐伏断层探测,明确断层空间位置和构造属性,在此基础上合理避让或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在昔格达断裂带某区域,采用地下氡气测量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相结合的方法探测隐伏断层。结果表明:2种方法所推断的断层区域较为吻合。地下氡气测量法简单方便,但无法确定断裂结构的深部延伸及产状变化,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深度大、效率高但干扰因素较多,具有多解性,二者结合的断层探测方法在研究区效果良好,对类似地区开展断层探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综述了活动断层及避让距离的有关进展:(1)对活动断层进行了最新总结,并着重给出了工程上避让距离研究所用的活动断层概念;(2)归纳了世界有关国家活动断层避让的规范和专家的有关研究并进行了评价;(3)对断层地表破裂与避让问题进行了总结,指出符合工程避让的断层精确定位和建立工程分类的避让距离研究是今后应攻关的方向,并提出了供参考的研究结果及想法。  相似文献   
73.
如何做好居家防震应急准备?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饮用水和应急物品,制定家庭防震应急计划(1)检查和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  相似文献   
74.
较系统处理了华北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 ,对 1975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部分强震、中强震震前出现的跨断层形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 ,着重研究了其中短期预报指标及区域特征。跨断层形变主要异常特征为 :(1)异常出现具有同步或准同步性 ;(2 )异常形态各异 ;有趋势异常、年畸变异常、突变异常 ;(3)异常相对变化幅度以水平变化量为大 ;(4 )异常出现时间、幅度与震中距有一定关系 ;(5)强震前异常多出现在震前半年以上 ;(6 )异常初期地面倾斜背向震中 ,地面倾向震中即预示着进入短临阶段。同时对中短期预报指标做了初步归纳。  相似文献   
75.
烧变岩在我国北方煤矿区大面积分布,由其引起的水害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主要针对的是某一生产阶段或时间节点,预测值属于瞬时量,缺乏对矿井涌水量动态特征的预测。以神府矿区柠条塔井田南翼的1-2上煤隐伏火烧区为例,利用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软件平台构建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仿真模型。基于地下水流场和抽水试验对模型进行识别,并采用抽水试验数据进行验证,其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的实际水文地质情况。对1-2上煤隐伏火烧区下伏的2-2煤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和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涌水量逐渐增加,但受地下水袭夺作用,其临近的工作面涌水量逐渐减小;煤层开采时风化岩含水层分别形成了以切眼和工作面为中心的降落漏斗;随着工作面回采的不断推进,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漏斗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地下水流场由双中心漏斗逐渐变为以工作面为中心的漏斗,进一步验证了地下水的袭夺作用。对单工作面及多工作面回采条件下涌水量和地下水流场变化特征进行了预测分析,为煤矿采动...  相似文献   
76.
发展中的我国环境地球物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章元  程业勋  杨进 《环境保护》2002,46(12):26-28
我国环境地球物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可以突破我国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中的许多难点。本文重点阐述了利用环境地球物理原理快速检测地下水、辐射环境及各类隐伏污染体等的污染状况的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目前我国环境地球物理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77.
在华南中、新生代红盆中存在一系列由元古宇 -古生界地层组成的地质体 ,突起于红盆之中。许多学者对其成因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笔者对沅麻盆地南段主体由板溪群、震旦系组成的黔城推覆体群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成因与印支期以来川、黔、湘地区存在的、由南东向北西推覆的区域性构造事件有关 ,其形态、结构与国内外许多典型的推覆结构有相似之处。该推覆体由数条撕裂断层分为几个叠瓦体 ,各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特征。本文用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模式来解释该推覆体群的运动学模式 ,并据该区的地质特征对经典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模式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78.
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丘-莒县断裂莒县盆地段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断层。根据断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分为两段。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和武家曲坊-太湖段,总长度约30km。从滑动速率的分布来看,董家坡-武家曲坊段全新世早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83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37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0.86mm/a,垂直滑动速率大约为0.17mm/a。武家曲坊-太湖段晚更新世早期断裂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2.78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65mm/a。全新世晚期右旋水平滑动速率为1.37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18mm/a。上述资料表明,安丘-莒县断裂带盆地段的断裂活动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差异,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活动性有减弱的趋势,全新世时期断裂的活动北段比南段强。  相似文献   
79.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分为超覆尖灭带、断阶带、斜坡区。本文讨论了不同区带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高、过成熟阶段烃源岩生成的轻质油气在其运移聚集过程中 ,伴生的CO2 进入地层水中 ,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高矿化度NaHCO3 型地层水 ,而以高矿化度NaHCO3 型地层水为底水的油藏 ,原油密度较轻 ,为轻质原油。在近断层处 ,中、高矿化度的MgCl2 、Ns2 SO4 型地层水 ,可作为油气水沿断裂运移的证据。  相似文献   
80.
石河子跨断层形变观测数字化、遥测技术改造,在充分利用原仪器设备的基础上,安装了一台多功能数字采集仪,两支温度传感器和车载电话(EDS),把MD4211BA型岩体变形测量仪和MD4.412B型浮子垂直变形仪更换为水平测量仪(DSG)和垂直测量仪(DFG),配备了形交观测专用的计算机,安装了地亮所研制的配套软件,真正实现了观测数字化遥测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