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4篇
  免费   533篇
  国内免费   1804篇
安全科学   768篇
废物处理   278篇
环保管理   377篇
综合类   3875篇
基础理论   884篇
污染及防治   1019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74篇
灾害及防治   10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249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64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407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40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室内模拟研究了农田土壤中酞酸酯(PAEs)含量、土壤基础呼吸量和真菌数量在PAEs降解过程中的变化。试验设对照(CK)、接种(JZ)和补种(BZ)3种处理,补接种的PAEs降解真菌(棒束梗霉属F3、芽枝状枝孢F4和爪哇正青霉F9)以每种2%的接种量加入土中,补种量与接种量相同,补种周期为20 d。结果表明,3种处理对土壤PAEs都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但接种和补种处理的土壤中4种复合PAEs总降解率分别比对照处理高出46.53%和51.54%。在试验周期内,补种处理的土壤麦角固醇含量维持在2.5~3.0μg/g,表明真菌数量稳定,而对照处理的土壤麦角固醇含量表现为先升高随后逐渐降低的趋势,60 d时下降到1.9μg/g;3种处理的土壤基础呼吸量也均呈下降趋势。因此,接种真菌可提高土壤PAEs的降解效率,而补种措施是保持土壤中真菌数量稳定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52.
以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IL-101(Cr3+)为非均相催化剂,过硫酸钠(Na2S2O8)为类Fenton体系的氧化剂,在可见光(300 W)下对甲基橙进行催化氧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MIL-101(Cr3+)在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对甲基橙降解率高达91.0%,且回收利用3次后仍表现出优异的降解性能(降解率达到81.0%)。同样条件下,把MIL-101(Cr3+)替换为TiO2或者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别为25.6%和8.8%。采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考察了常温下MIL-101(Cr3+)的禁带宽度大小,进一步证明其优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同时还探讨了MIL-101(Cr3+)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253.
文章综述了可高效去除硝基芳烃、氯代有机物、毒害重金属等典型难降解毒害污染物的零价铁技术的降解机理及应用效能,重点总结了其技术装备的改良优化与集成强化方式,系统比较了多种技术装备及应用流程的性能优势及应用缺陷。进一步展望了该技术国内外的最新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4.
多环芳烃是我国近岸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需要优先控制的首位有机污染物,喹啉是典型的含氮杂环芳烃,具有较大的毒性、致畸性和潜在的致癌作用。该研究利用填料型MFC对单一喹啉为燃料的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经过6个月利用喹啉和葡萄糖作混合燃料的驯化,MFC中的阳极群落发生了改变,可以利用单一喹啉进行产电,以200 mg/L喹啉为燃料时的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2.7 W/m3。在没有外加葡萄糖可能带来的协同共代谢作用下,利用单一喹啉做燃料时,对喹啉在MFC中的降解途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喹啉为燃料时,MFC可以在不利用有机物本身作为电子受体的作用下,通过外电路的电子传递完成电子从阳极到阴极的传递而达到相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5.
目前汉江中下游已规划7个梯级枢纽实施开发。多年的观测记录表明,汉江中游已建梯级对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主要包括产卵场数量减少、规模缩小、"四大家鱼"产卵比重下降等。在梯级开发完成后,这些影响将更加显著,"四大家鱼"产卵场有在汉江中游消失的风险,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流域综合管理和生态调度措施予以缓解和补偿。  相似文献   
256.
"十二五"以来,国家不断完善总量减排和污染源监测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文件和办法,强化了监测信息公开,严格了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运行管理考核。新形势下,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针对当前监督性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标准核实、规范监测、信息公布、软件升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57.
共存氯苯类同系物对六氯苯厌氧降解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琪  刘辉  姜林  唐军 《环境科学》2014,35(4):1358-1365
微生物厌氧降解六氯苯已经成为国内外六氯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的前沿和热点.研究了在不同的初始pH值、反应温度及固液比等环境条件下,3种共存氯苯类同系物五氯苯、1,2,4,5-四氯苯、1,2,4-三氯苯对染料厂污染土壤中六氯苯厌氧降解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解过程中,共存氯苯类同系物的累积对六氯苯的厌氧降解产生了反馈抑制作用,影响了六氯苯的降解活性,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累积规律不同,反馈抑制作用不同.反应的初始pH值较低时,五氯苯的的反馈抑制作用更突出,反应的初始pH值较高时,1,2,4-三氯苯的反馈抑制作用更突出;常温下,五氯苯的反馈抑制作用更突出,较高温度下,1,2,4-三氯苯的反馈抑制作用更突出;固液比越小,五氯苯的反馈抑制作用越突出.因此,针对性地采取提高低氯苯类同系物降解活性的措施,降低共存低氯苯类同系物在六氯苯厌氧降解过程中的累积,不失为提高污染土壤中六氯苯降解率的一种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58.
生物活性炭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对比了不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投加量对垃圾渗滤液去除COD效果的影响.每升活性污泥中活性炭投加量为0、100、300 g的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100个周期平均COD去除率分别为12.9%、19.6%、27.7%,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并且COD去除率与投加量呈正相关关系.曝气8 h反应器中二氧化碳(CO2)产生量依次为109、193、306 mg,表明生物分解量也与投加量呈正相关关系.分析认为COD去除率与投加量的正相关关系是由于吸附与生物再生的共同作用导致,生物再生是BAC能够生物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59.
不同碳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对A2/O污水处理工艺长期的分析监测,探明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原水中有机物不同生物降解性及碳源赋存形态比例.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以颗粒态存在,占进水有机物的61%.原水中快速、慢速、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比例分别为15.8%、54.2%和30%,快速生物降解有机物主要以溶解态存在,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则主要以颗粒态存在.通过快速、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沿程监测分析,明确了两种碳源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厌氧池与缺氧池内均存在微生物水解发酵引起的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转化作用,其中厌氧反应池的转化效率最高.分析计算了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碳源的转化,明确了快慢速有机物在各单元的转化和利用情况,结果指出,2 h内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厌氧池与好氧池转化率分别为33%和20%.从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来说,厌氧池与缺氧池的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均高于原水.  相似文献   
260.
探讨了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枯草和磷矿粉对受铅冶炼污染的石灰性土壤(全Pb、Cd、Zn含量分别为2337、21.4、486 mg·kg-1,DTPA提取态Pb、Cd、Zn含量分别为1035、14.5、68.7 mg·kg-1)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及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其中,污泥和枯草均按200 g·kg-1(干重)的用量施用,磷矿粉按n(P)∶n(Pb)=2∶1比例施用,培养80 d.研究结果表明,单独施用污泥可使土壤DTPA-Pb含量降低18.0%(p0.05),并可显著降低土壤pH,增加土壤氮、磷有效性和电导率、DTPA-Cd、DTPA-Zn含量,其中,DTPA-Cd、DTPA-Zn含量增加比例均达到10%以上.单独施用枯草可使土壤DTPA-Pb含量降低10.7%(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6.4%(p0.05),对土壤其它性状影响较小.磷矿粉单独施用时对土壤性质影响较小.与污泥单独施用相比,磷矿粉与污泥配合施用时,可使土壤DTPA-Cd含量降低1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