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45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79篇 |
废物处理 | 71篇 |
环保管理 | 838篇 |
综合类 | 1964篇 |
基础理论 | 47篇 |
污染及防治 | 56篇 |
评价与监测 | 56篇 |
社会与环境 | 207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63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422篇 |
2013年 | 277篇 |
2012年 | 342篇 |
2011年 | 350篇 |
2010年 | 226篇 |
2009年 | 289篇 |
2008年 | 322篇 |
2007年 | 272篇 |
2006年 | 291篇 |
2005年 | 283篇 |
2004年 | 293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189篇 |
2001年 | 102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是保护自然资源、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前提是自然资源的确权和量化,是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在审计上的“融合”。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依据,相关制度应该对自然资源的确权、计量和有效利用作出合理安排,才能有效抑制资源滥用冲动。但立足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个案调查、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分析现行的自然资源制度,没有发现可操作性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计量制度和评价制度,已有制度存在权责不匹配、责任界定不清晰、公众参与有困难、审计指标不健全;制度系统呈现存量不足、增量困难、实践不力,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需要。因此,可以从制度存量、增量和协同三条路径实施制度供给侧改革;在完善制度存量方面,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嵌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标准、责任制度和审计结果运用办法等;在提高制度增量方面,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利制度、计量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同时,通过适时修订审计法、制定自然资源资产法,强化制度协调,以突破自然资源资产的制度瓶颈,方便审计算好“生态账”、把好“生态关”。在自然资源资产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借助决策层和专家力量,摆脱部门立法局限,强化制度协调;同时,制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兼顾公众、个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多方利益,才能有效满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2.
于连荣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4):51-5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把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靠行政约束的局限性;总结了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特点;阐述了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计划生育立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3.
刘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8):44-53
有效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伴生的多种类型生态环境风险,是保障可燃冰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规定的多元共治的环境法治理念和制度框架下,研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其制度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类型化方法来梳理与归纳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环境风险的具体类型;运用理论分析与价值分析方法,论证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必要性;运用法教义学分析、比较分析与系统分析方法,检视与剖析我国传统行政管制模式下的制度体系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绩效与利弊,归纳与展开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制度路径。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传统环境管制模式难以有效治理海底可燃冰开发引致的新型环境风险,当前我国所创新的环境多元共治模式,可以矫正政府单维管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缺陷、弥补"监管之法"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疏漏、克服单一行政命令方式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困境,系统构建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治理体系。在完善行政监管和推进私人治理两个层面对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多元共治的基础上提出具体建议。在完善行政监管层面,我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范经过拓展解释适用,仍然因为规制路径的间接性、零散性而产生内生弊端,亟待专门立法;在推进私人治理层面,多元共治机制分为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与诉讼机制,应重视通过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可燃冰行业协会与私人等多元主体采取多元参与和私益诉讼方式,以发挥其在规制海底可燃冰开发环境风险中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84.
刘明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10):217-224
用能权是具有公私法双重属性的管制性财产权。用能权交易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实现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用能权交易制度旨在从供给侧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与其并行的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还包括节能量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节能量交易与用能权交易的规制对象、规制手段、制度设计目的和约束功能相近,故两者存在制度重复建设问题。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设计目的具有协同性、规制对象有交叉,但两者在用能权指标和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履约等方面存在制度衔接不畅问题。通过法学和制度经济学分析,对用能权交易、节能量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整合与重构提出了建议。中国应当取消目标节能量交易制度,并以核定用能权交易取代项目节能量交易。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制度衔接层面,应当打通用能权交易体系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联合履约机制,即允许用能单位或排放单位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使用用能权指标、核定用能权、碳排放配额或核证减排量履约。用能权指标与碳排放配额在履约方面的衔接机制重点在于一级市场的对接。用能权的初始分配仅仅是为重点用能单位设定节能义务的过程,应当以公平为原则,并且采取免费分配的方式。相对于用能权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是为了控制排放单位对碳排放空间这一资源的过度利用。因此,在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环节,政府应当通过有偿分配的方式以实现国家对碳排放空间这一稀缺资源的所有者权益。建立核定用能权和核证减排量的联合履约机制,既允许用能单位购买核证减排量抵消其超额耗能,也允许排放单位购买核定用能权以抵消其超额排放,并对抵消比例设定限制。 相似文献
85.
强化绿色投资,促进节能减排,在目前政策空白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可考虑制定一个“绿色投资指南”,主要发挥提醒、警示和导向的作用。根据环境形势的发展,按照环境风险高、中、低对行业进行筛选分类,并对环境风险的程度进行详细界定。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定期发布公告,对于高环境风险的行业建议投资者谨慎投资。同时根据环境风险的排序,定期提出投资的优先领域。这种指南并不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冲突,而且根据WTO国民待遇原则,这个指南可同时适用于国内外投资者。 相似文献
86.
试论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的几项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自然保护区法律保护的几项制度彭守约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1994年10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条例》),自1994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自然保护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随着群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各地环境污染纠纷不断增加,且面广量大,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环保案件逐渐增多。由于污染损害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科学地鉴定污染原因和损害后果,对人民法院的审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环境制度的分析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的失败,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环境问题的出路在于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构建绿色市场机制与可持续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89.
管汉秦 《消防界(电子版)》2022,(18):117-119
近年来,全国火灾总体形势趋于平稳,但因消防安全管理不善而造成重大影响的火灾仍时有发生。笔者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结合消防职业准入制度和社会面火灾发展现状,对企业单位在消防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和难点进行剖析,并从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岗位准入机制、完善消防职业鉴定评价体系和提升消防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给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0.
安全生产标准化,岗位达标规范化,规程遵守常态化,专业达标全面化,基础管理优策划,息息相关你我他。职责铭记要到家。平安是福乐哈哈。隐患最终消除它。明细责任首位挂。制度健全程序化,培训教育针对化,应急演练多比划,执行力度要加大。意识培养招数佳。现场逃生救命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