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43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214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含碳氨水回收集成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懋筠  王昌华 《化工环保》2001,21(6):347-351
在研究NH3-CO2-H2O三元体系基础上,将解吸、精馏和防结晶技术相结合,开发出集成分离技术,并成功地将其用于原有含碳氨水回收装置的改造,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与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62.
163.
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应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内容。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构建不同部门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是我国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本文解析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的内涵,即不同适应主体和部门对各种适应技术进行选择、优化、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匹配的有机体系,从而使适应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质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可以使适应气候变化不同主体或部门的资源、技术、能力等实现重新组合并且优化,进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提出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机制,包括: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整合集成机制、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科技创新机制、适应气候变化主体的组织机制、适应气候变化部门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机制。整合是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实现集成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适应技术创新研发的主体力量,组织机制是实现集成创新的体制基础,协同是实现适应技术集成创新的关键保障,资金机制是集成创新的物质基础。最后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体系需要充分发挥集成创新的力量,从不同层面的适应主体的组织机制开始,充分整合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发挥不同适应部门的协同机制,建立完善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创新机制,同时合理利用资金机制,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4.
为准确分析影响避险安全效果的关键因素及其非线性影响关系,设计并实施了驾驶模拟试验。首先,利用模拟器及眼动仪采集各场景下驾驶人行为、眼动特征数据;其次,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森林等多种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影响避险安全效果的因素,并对其重要度进行排序,采用GridSearch算法优化参数;最后,利用部分依赖图(Partial Dependence Plot, PDP)可解释性方法分析影响因素与避险安全效果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影响特征与避险安全效果之间非线性关系明显;当特征数为6,特征分别为制动反应位置、制动反应时间、车速、刹车深度、纵向加速度、首次注视时间时的LightGBM模型效果最好,此时F1为86.07%。如制动距离较近,则高危险状况可能性明显增加;反应时间影响并不明显,但如反应过慢(超过0.9 s)则会造成风险概率升高;车速明显低于正常速度时避险安全效果不佳,往往是因为驾驶技能不强或处于分心状态;较低的减速度往往造成高危险状况,高减速度对于避免高危险状况有一定作用;制动深度不足往往伴随着高危险状况;首次注视时间过早或过晚都容易造成高危险状况,过...  相似文献   
165.
浅析绿色制造的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绿色制造的战略环境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是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要求在绿色制造初期———绿色设计阶段就考虑整个制造过程的环境影响 ,从决策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的产生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从绿色制造的广义内涵入手 ,分析了绿色制造战略环境评价的理论基础和综合集成特性 ,并提出了战略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综合集成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6.
针对镀铬车间废水,采用活性碳吸附处理法对Cr^6 和Cr^3 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微型反应柱集成装置对穿透时间、吸附容量及活性碳再生方法进行了研究,动态试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含铬废水。  相似文献   
167.
论文将底墒效应利用技术、土壤深松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有限水分胁迫效应利用技术、喷施多功能防旱剂五项单项抗旱技术在冬小麦播前及各个发育阶段适时、适地综合集成,并给出了应用量化指标。于1998~2000年在河南、河北、山东省进行示范推广应用。结果表明:冬小麦干旱综合防御集成技术是通过各单项抗旱技术触发和优化冬小麦找水、增水、保水、节水、控水的五种水分利用机制,发挥了植物生理生态、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水库、麦田小气候效应和化学制剂喷施等多种防旱抗旱的效能,时间贯穿于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可实现持续防旱抗旱。集成技术具有比各单项技术更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在两个典型大旱年的情况下,集成技术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6%~53.7%,平均提高27.7%;小麦增产7.0%~42.3%,平均增产16.6%;每公顷增加纯收入490~1200元。  相似文献   
168.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市人大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提出积极推广10大重点节能工程,其中一项工程是“能量系统优化”工程。所谓“能量系统优化”也称“过程能量优化”、“过程能量集成”等,英  相似文献   
169.
近年来由于连年干旱,密云水库面临着严重的水质和水量问题.为实现密云水库及流域的营养物集成模拟和预测,研究开发了以流域非点源模型、水体生态动力学模型和河流模型为基础的,在GIS、RS技术支持下的密云水库水环境模拟预测集成模型.生态动力学模型是由WASP模型和EFDC模型耦合而成,流域非点源模型选用SWAT模型系统,该系统同时包括了污染物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模拟.研究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法进行参数识别.结果表明,实测水质数据基本位于模拟数据分布众数曲线上下,并基本落入了水质变量模拟分布80%置信度的置信区间内,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匹配较好.说明流域集成模型体系得到了有效识别并能满足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0.
区域环境解决方案就是将某一地域范围内的整体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一套包括环境监测、环境监控、环境评价、环境预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等方案在内的全面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以确保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环境监测、监理与监控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功能,可确保获得可靠、真实的大量环境基础信息,加上系统的供的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其他各种先进的环境信息应用技术支持能力,使得我们不仅可以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次上准确地把握区域的环境问题,从而提高了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而且从监测、监控技术手段上保障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战略即排污总量控制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