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536篇
基础理论   205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257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91.
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观点,对汈汊湖水体生态农业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滨湖地区采用以水产为主,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充分利用湖区资源,推行“以种促养,综合经营”,发展水体生态农业,可取得持续稳定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92.
本文以构造沉积学资料为依据,论述了中国东南部的古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并根据基底构造格局和板块运动方式,提出了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大陆碰撞有内在联系的成因机制论,并认为岩浆活动的时空演化及岩浆系列与板块碰撞的方式和时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93.
乌江下游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TM影像解释和实地考察,查清了德江县石漠化面积为70 693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4.1%,划分了石漠化强度(中度以上的石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16.6%),明确了德江县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德江石漠化的危害;从地形地貌、岩性、降水、耕种方式等方面探讨了石漠化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德江县石漠化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94.
宁蒗地区地处扬子准地台西缘与松潘-甘孜褶皱系的接合部位.其东为南北向的康滇地轴.西为近南北向的三江构造带。这种特定的区域构造背景决定着本区基本的菱形构造格局。区内北东向金棉-木里断裂将本区划为两个不同的建造-构造区:宁蒗西北区和宁蒗东南区。宁蒗东南区受四条北东向与北西向深断裂为界的宁南菱形构造控制,形成了叙方对称型的宁南反凸双孤联合构造。该宁南反凸双孤联会构造东弧带追踪基底南北向构造所形成的包都-波罗弧形断裂构造,控制了本区喜山期斑岩带的形成和分布。区内斑岩群(体)主要分布于该主干控岩断裂带与其它多方向构造的复合系统中。通过模拟实验,进步验证了区内斑岩带的控岩造机制。  相似文献   
495.
烟粉虱成虫的昼夜时空动态及空间格局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观察了 1d内西葫芦(Cucurbitapepo)植株上烟粉虱成虫数的变化,以早晨 6点最高,中午 12点达到最低点.经统计分析得到 2003年和 2004年 1d内西葫芦单株虫量与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温湿度系数的相关系数.对两年的观察结果进行卡方适合性检验, 2003年和 2004年,烟粉虱成虫昼夜在植株上的种群波动趋势一致 (χ2 =0. 82 <χ20. 05, 7 ).空中捕虫试验结果为早晨 6点捕虫量最低,上午 10点捕虫量最高.空中捕虫量与光照强度的相关程度最高,与气温的相关程度次之.阴天空中捕虫量极低.还观察到烟粉虱成虫在早晨、夜间、阴天和雨日多停留在植株的叶背,其反应迟钝、活动能力较差.对烟粉虱成虫空间格局频次分布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调查田块的害虫空间格局一致,均属于负二项分布; 6项分布型指数测定结果,烟粉虱成虫在田间皆为聚集分布,其聚集的原因可能系物种本身的聚集行为所致. 图 3表 3参 10  相似文献   
496.
以MODIS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泾河流域植被覆盖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泾河流域植被覆盖类型以退化草地和草地为主,二者占流域总面积的53.30%;地面覆盖程度较高的森林、疏林仅占流域总面积的9.83%,流域植被覆盖程度较低。(2)受自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退化草地、稀疏灌丛、郁闭灌丛和疏林破碎化程度较为严重,对地面覆盖程度最低的退化草地除集中分布于流域北部外,主要零散分布于流域中、南部,其斑块形状复杂多样,数量最多,应成为流域植被恢复的重点。(3)各植被覆盖类型的斑快数量组成以小斑块所占比例最大,最小斑块比率均在50.0%以上;森林的斑块面积多样性最大,草地的斑块面积多样性最小。  相似文献   
497.
云南金沙江流域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金沙江流域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从地貌格局及气候系统差异上,可将该区域的森林植被类型分异划分为3个区,即西部高山峡谷区、中部中山峡谷和滇中高原区、东部中山山原峡谷区,不同的区域决定不同的植被类型,而典型的植被类型具有指示特定区域的作用。通过分析,把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植被特点、类型进行了阐述。对于该区域的植被恢复,特别是植被类型,是遵照自然规律的原则,保证恢复效果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不同区域森林植被类型及不同区域森林植被垂直差异的论述,阐明了云南金沙江流域不同区域的顶极和亚顶极植物群落,为人工按“近自然化”的原则恢复森林植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98.
499.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495.10km2,非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506.12km2);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89.0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1098.72km2);2000~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365.85km2,中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0569.56km2);2015~2019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1.3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非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909.93km2).空间上呈现先偏南、后偏西北的迁移趋势,其中1975~1991年、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重心总体上偏南方向迁移,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分别为19.26,20.06km;2000~2019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0.29km.1975~2019年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大风日数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500.
滇池宝象河流域氮磷流失空间格局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控制氮磷流失量是水质持续改善的关键因素,定量解析流域氮磷流失量对于氮磷污染精准控制至关重要.宝象河作为滇池流域最主要的入湖河流之一,对滇池水质的影响极为重要.该研究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了宝象河流域高分辨率的氮磷排放清单,通过构建宝象河LODEST模型估算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入河系数,并对宝象河流域的氮磷流失量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解析.结果表明:①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1 456.92、191.16 t,流域内种植业非点源是最大的污染源,其次是城镇生活点源和未收集点源.②2018年宝象河干海子断面TN和TP的径流通量分别为270.49和11.19 t,非点源入河系数分别为0.297和0.048.③2018年宝象河流域TN和TP流失量分别为432.28和18.57 t,氮磷流失空间格局呈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流域内TN和TP流失强度总体呈外高内低的分布,农业污染为主的子流域氮磷流失最为严重.该研究提出的氮磷流失量估算方法较好地揭示了流域氮磷流失空间分布规律,论证了降雨和地形的不均匀性是造成流域氮磷流失量呈显著空间异质性的重要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滇池流域入湖污染负荷控制与削减工程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能够为宝象河流域水环境的精准控污和精细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