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286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772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17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运用CFD仿真软件Fluent,参考国内某炼厂常压塔挥发线管道结构和运行工况,对注水后管道内的多相多组分状态进行了模拟,编写了相应的传热传质模型,对其中的腐蚀性介质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注入中性水后,挥发线管道内气相腐蚀性介质HCl和H_2S在水相中快速溶解,导致水相pH值呈酸性,注水点下游附近出现了液相跌落区,此处的pH值最低。对不同的注水流量和液滴粒径的注水工况进行模拟后,发现注水参数对跌落区的位置、最低pH值产生了影响,其中液滴粒径的影响更加显著。据此,预测了不同注水工艺对塔顶露点腐蚀状态的影响,以期指导腐蚀监测和工艺防腐。  相似文献   
12.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层面与各省份均在积极推动碳减排。电力行业作为我国最大的排放部门成为减排重点之一,然而电力行业存在的隐含碳排放造成实际排放低估,省际间碳转移导致省级碳减排不公平问题突出。因此识别电力行业全周期碳足迹,尤其是不同省份的隐含碳足迹以及省际间的转移碳足迹特征,有助于正确评估电力行业碳排放,科学界定不同省份的碳减排责任并合理分配。通过构建电力行业全周期点-流模型以揭示电力产业链中存在的能源活动,进而明确基于用电侧考虑的2018年全周期碳足迹,并刻画碳隐含度与碳转移依赖度指标来分析电力行业的隐含碳排放与省间转移碳排放。研究表明:(1)我国电力行业全周期碳排放系数为689 g/(kW·h),排放量为4.747×10^(9)t,其中北方大部分地区排放系数偏高,山东最高达891 g/(kW·h),南方地区偏低,云南最低仅101 g/(kW·h)。(2)全国电力行业全周期碳隐含度为8.95%,东南沿海贫煤省与煤炭生产高排放省的碳隐含度偏高,贵州最高达14.63%,西北、华北富煤省的碳隐含度偏低,新疆最低仅4.94%;全国隐含碳排放量为4.25×10^(8)t,广东隐含碳排放量最高达5.0×10^(7)t,青海最低仅1.17×10^(6)t。(3)全国电力行业全周期碳转移量为9.26×10^(8)t,约占排放总量的19.5%,电力与煤炭自给率越低的省区对外碳转移依赖度越高,其中北京最高达71.24%;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安徽、新疆、贵州是主要碳转入省,总转入7.11×10^(8)t,其中内蒙古最高达2.64×10^(8)t;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河北、北京、辽宁、河南、上海是主要碳转出省,总转出6.92×108t,其中江苏最高达1.12×10^(8)t;全国共有240对省存在碳转移,其中有102对的转移量超过1.0×10^(6)t。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推动省级电力行业公平合理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静  韩时忠 《环境科技》1995,17(1):26-29
通过沙河河村的调查分析,建立该村生态系统能量流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1988~1992年间沙河村能量规模小,路径小,流量低,转换能力弱,自行调节能力差,制约全村生产能力与效率的提高,目前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加投入,调整结构,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雨水污染控制初探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王祖琴  李田  吴今明 《上海环境科学》2002,21(5):305-307,315
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饮用水资源的匮乏,已对上海市的持续发展构成了直接和潜在威胁。在借鉴国外雨水处理利用的研究,应用成果,综合考虑上海市水环境,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现状和地区特点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城市雨水污染及其特性,控制雨水污染措施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而全世界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并且水污染问题正日趋严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节水和治理水污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从“人类——环境”系统和“经济——环境”系统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和水污染严重的现状。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坚持采用节水、冶水井举的方针。针对我国城市现有的雨污合流制的旧体制提出应尽快改建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节约用水,提出建立“中水”系统。提高污水处理能力使水资源“再生”。同时强调了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依法冶理,运用经济手段严管严罚。  相似文献   
16.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有毒废水及其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处理以葡萄糖为共基质的含五氯酚钠(PCP-Na)有毒废水,进水COD为1100-1200mg/L,HRT为1d。结果表明,ABR 对有毒物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当进水PCP-Na小于8mg/L时,出水COD在80mg/L以下,PCP-Na在0.2mg/L以下,运行稳定。在有毒物低于抑制浓度 下反应器内参形成颗粒污泥,颗粒污泥表面为发酵产酸菌,内部为产甲烷菌,自身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模拟二沉池流态,解决了二沉池流态测定的难题,该模拟方法速度快、精度高、不需要实型池.通过对实际池的计算发现,周边式二沉池上溢流集中在靠池周边的区域,以垂直向上的流线为主,池中心上部存在着较大的水流死区,由此解释了该类型池澄清能力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污染带随机扩散模型与感潮河段传输机理相结合,合理地解决了感潮河流中污染带浓度的预测问题。用长江南京段实测资料进行检验,74.6%测点的相对误差,小于30%,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9.
陈方荣 《环境科技》2005,18(Z1):42-43
有些景观水域(人工湖、河)采用宏观粗放的生态法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景观水由于简单地套用宏观生态法进行水质维持,反而使亲水区域减少、蚊蝇滋生、水生植物生长失控、水体混白、清塘困难等不利影响.为此,建议采用造流复氧强化、微观生态系统功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的复合式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研究结果表明 ,该装置处理城市污水效果显著 ,当进水COD在 87~32 0mg L范围内 (平均 2 2 7mg L)变化 ,水力停留时间大于 5 .2h ,反应系统的容积负荷小于 0 .86KgCOD m3.d时 ,常温下COD去除率大于60 % ,出水COD平均为 81mg L ,SS去除率大于 77.8% ,出水SS小于 30mg L ;反应系统在试验条件下温度与溶解性COD去除率成正相关。试验还得出了系统处理城市污水溶解性BOD5去除率随HRT变化的降解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