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4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450篇
安全科学   399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110篇
综合类   1105篇
基础理论   186篇
污染及防治   180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钒的停流──诱导光度法测定及价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V~(4+)对Cr~(6+-)I~-氧化还原反应的诱导作用,建立了微量V~(4+)的停流—动力学光度测定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1mg·l~(-1):最低检测浓度为0.008mg·l~(-1)。10倍量的V~(5+)不影响测定。测得V~(4+)后,还原V~(5+)为V~(4+),测定总钒量,进而对钒进行价态分析。  相似文献   
972.
硒,锌和汞等金属对大鼠肝细胞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鼠淳离肝细胞,以细胞半数中毒浓度(TC50)细胞培养上清液山梨醇脱氢酶(SDH)、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和肝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作为观察指标,对硒和锌与镉、汞、铅、铜、铬、锑、砷七种金属人合物的联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硒和锌对肝细胞毒性较小,而汞、镉、铅则对肝细毒性较大。上清液中的细胞内生化指标是较为敏感的毒性指标。  相似文献   
973.
采用溶剂热法在不同温度(120、150、180℃)、不同时间(12、24、48 h)条件下制备MOF-5催化剂,利用热重分析仪(TG)、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不同条件下MOF-5样品的水热稳定性及特征官能团、化学键等指标.结果表明,利用溶剂热法制备的MOF-5样品稳定性良好,390℃结构开始坍塌.对比FT-IR、XRD等表征结果,选择图线形状最好、出峰位置最多的120℃、24 h条件下的MOF-5样品作为载体,对其进行了Cu的负载,负载量依次为1%、3%、5%.根据TG曲线,选择在MOF-5维持稳定结构、同时与尾气排放环境中的温度较为接近的350℃作为反应温度,利用傅立叶原位红外技术考察不同负载量的Cu-MOF-5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NO吸附能力大小、吸附过程中间物的变化情况,初步研究以C3H6作为还原剂时的富氧HC-SCR反应的机理.根据原位红外反应结果看出,NO3-、—CNO、—CN是重要的中间产物,且以3% Cu负载量的催化剂中间产物变化最为丰富,催化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974.
采用零价铁/过硫酸盐(Fe0/PS)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中有机染料铬黑T(EBT),考察了不同体系(PS、Fe0、Fe0/PS)、PS与Fe0物质的量之比、无机阴离子(NO3-,CO32-,Cl-)、溶液初始pH值、温度以及天然有机物对EBT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e0/PS工艺降解EBT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87);和Fe0以及单独PS处理EBT相比,Fe0/PS能够高效降解水中的EBT,20min时EBT的去除率高达96.21%.PS/Fe0降解EBT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1:1.5.溶液中存在的NO3-,CO32-以及天然有机物均对EBT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EBT的降解速率随溶液初始pH值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EBT降解速率满足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其反应活化能(Ea)为43.98kJ/mol.EBT在实际水体中的去除率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水平.使用GC-MS识别出10种中间产物,并据此提出反应路径.ECOSAR模型分析表明EBT降解产物中小分子有机物的生态毒性高于其大分子有机物.  相似文献   
975.
陈潇  卢聪  凌思源  张卫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524-4530
作为十溴联苯醚的替代品,新型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已经在国内外大量使用.随着DBDPE在各种环境介质中被普遍检测到,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引起广泛关注.本论文首先制备生物炭(BC)负载零价纳米铁(nZVI)材料(BC/nZVI),进而研究了BC/nZVI去除土壤中DBDPE的动力学过程,并探究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BC加入能促进nZVI均匀分散在生物炭的表面,并改善了其分散程度;BC/nZVI去除效率最高(投加量为0.1 g·g-1,BC:nZVI为2:1,DBDPE初始浓度为10 mg·kg-1),24 h内达到了89.74%,去除过程涉及到吸附和降解的共同作用,实验数据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采用LC-MS-MS探究了DBDPE的降解产物和途径;ECOSAR毒性评价数据显示BC/nZVI能够降低DBDPE的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976.
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废水中总铬时存在共存金属干扰测定现象。本文通过一系列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干扰实验及测定结果图表分析,阐述燃烧器状态与共存金属对测定影响,得出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时最佳检测条件,可以取得较高的仪器灵敏度及消除共存金属干扰。  相似文献   
977.
零价铝还原处理偶氮染料活性蓝222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处理难生物降解的碱性偶氮染料废水,以典型偶氮染料RB222(活性蓝222)为处理对象,在碱性条件下直接采用零价铝进行还原处理,并系统评价了溶液pH、反应温度以及零价铝粉投加量等因素对偶氮染料分子降解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pH从7.00增至12.00,脱色率从62.6%升至98.4%;零价铝粉投加量从5 g/L增至50 g/L,脱色率从90.8%升至98.8%. 零价铝还原处理偶氮染料最优条件:温度为60~80 ℃,零价铝粉投加量为10~25 g/L,体系pH为11. 在该条件下,经过2 h处理,脱色率超过99%,溶液可生化性〔ρ(BOD5)/ρ(CODCr)〕从0.169升至0.386,易于后续生化处理.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和傅立叶变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分析表明,偶氮染料中—NN—(偶氮键)被破坏,还原产物中有苯胺类小分子. 根据试验结果推测偶氮染料的还原路径:水中的质子接受零价铝表面的电子生成活性氢,活性氢攻击—NN—,将偶氮化合物还原裂解成易于生物降解的苯胺类小分子物质. 通过处理江苏某地所取得的实际印染废水,废水的可生化性从0.126升至0.388,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978.
陈艺  文梅燕  马芝兰 《环境工程》2016,34(10):65-69
为提高纳米零价铁对水体中镉污染的修复效果,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并用活性炭包覆,制备纳米铁炭复合材料。设计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探讨材料制备中的3个主要因素对材料降解水体中镉(Cd(II))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炭铁比为0.2,硼氢化钠加料速率为32 m L/min,搅拌强度为1 000 r/min的条件下,材料对水体中Cd(II)的降解效果最好;实验表明纳米铁炭复合材料对Cd(II)的去除以纳米零价铁的化学还原过程为主,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为辅。  相似文献   
979.
张捷 《能源环境保护》2016,(4):29-30,12
在40℃下采用微波-超声浸渍方法制备了高分散Fe/Cu-ZSM-5催化剂,在小型脱硝活性测试装置中进行脱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脱硝催化剂,铁铜负载的ZSM-5分子筛脱硝催化剂具有更低的反应温度,负载量最优的催化剂在120℃即具有80%以上的脱硝效率。Fe和Cu双过渡金属负载的效果要好于单金属负载,这可能是双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0.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用于气态碘单质的吸附与释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对气态碘单质的吸附与释放。方法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表征方法对合成的MIL-101样品进行表征。将制备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在75℃环境下对气态碘单质进行吸附,将吸附后的材料于无水乙醇溶液中进行碘单质的释放。结果随着吸附时间的推移,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1对气态碘单质的吸附量逐渐升高,并于8 h逐渐达到饱和吸附量2.61 g(I2)/g(MIL-101)。MIL-101在无水乙醇溶液中随着时间的延长,材料吸附的碘单质渐渐释放出来。结论 MIL-101对气态碘单质在较高温度下有着优异的吸附效果,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适合用于核电站蒸汽中放射性气态碘的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