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3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1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齐庆杰    董子文    汪日生    周新华    杨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2):11-17
考虑高负载皮带输煤巷中继站粉尘浓度过高且尘源复杂的特点,以同忻矿主斜井中继站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实测和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粉尘产生强度、浓度变化、粒径分布等特性进行研究分析,设计研发了基于多种传感器联合监测的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中继站内粉尘产生强度高达3.344×105mg/min,且以呼吸性粉尘为主,污染严重;全自动气水雾化除尘系统的运行使得中继站内全尘和呼尘的质量浓度均下降85%左右,降尘效果明显,具有良好的实用推广性。  相似文献   
332.
为了研究不同点火提前角对焦炉气与天然气混燃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对一台6缸焦炉气发动机,运用CATIA建立其燃烧室模型。在相同的条件下,运用CFD分析软件研究了6种点火提前角(θig)下焦炉气与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特性。模拟表明:随着θig的提前,缸内的压力、温度、NO生成量的峰值都会升高且提前,当θig推迟到-12 ℃A以后时,出现严重的后燃现象,使得排放温度升高;当θig提前到-25 ℃A之前时,NO的生成量和缸内流速迅速增加,快速燃烧在压缩上止点之前10 ℃A范围内,发动机做负功;当θig为-15 ℃A时,虽然NO的生成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不是很大,并且压力、温度、快速燃烧都在做功行程接近上止点的位置。  相似文献   
333.
几种不同类型细水雾喷嘴雾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翀 《安防科技》2006,(5):30-32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方法,对几种常见的细水雾灭火系统的喷嘴雾化特性进行研究对比.读者通过对比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细水雾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334.
硝基苯属于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化合物,通过雾化-多相协同臭氧氧化技术对硝基苯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实验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滴粒径对硝基苯降解速率常数具有负相关性;紫外灯功率、活性炭投加量和水温对硝基苯降解速率常数具有正相关性;pH值和臭氧投加量对硝基苯降解速率常数具有最佳值.雾化-多相协同臭氧氧化技术对硝基苯的降解过程遵从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经验动力学方程为:C=C0exp(-4.54×10-6Q0.50G0.31W0.11t).  相似文献   
335.
在研究传统湿法脱硫塔的除尘效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旋流雾化的协同脱硫除尘技术。该技术利用切圆布置旋流雾化器的湍流与雾化作用,使得烟气与浆液产生强烈碰撞,混合更加均匀,强化了细微颗粒湍流凝并作用,同时加剧了微细颗粒的相变凝并,提高了脱硫效率、雾滴及粉尘捕集效率。采用该技术对某300 MW火电机组进行脱硫除尘改造,现场测试结果表明:使用该技术的脱硫效率可达到99%以上,粉尘排放浓度由脱硫塔入口的50~60 mg/m~3降低到6~12 mg/m~3,旋流雾化技术在脱硫塔内具有脱硫降尘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336.
燃煤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能见度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团聚技术是清除细颗粒的有效方法。在团聚室内引入化学团聚剂,改变颗粒物表面性能,探索团聚剂的组成对燃煤颗粒物团聚清除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对颗粒物的团聚清除效率最高;大分子絮凝剂的作用较弱。OP-10与絮凝剂混合体系的应用使颗粒物的团聚清除效率达到30%~33%,比单独应用表面活性剂OP-10能提高10%~13%。团聚剂体系中加入无机盐Na NO3的浓度提高,颗粒的清除效率有所提高。OP-10团聚剂体系在近中性条件下颗粒物团聚效率较高;A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合体系在较高p H值条件下对颗粒物有更好的清除效率。电镜照片表明团聚剂能够促进颗粒物间更紧密的结合形成团聚体。  相似文献   
337.
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Pb2+对其生长及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b2+浓度低于1.0 mg/L时能促进牟氏角毛藻的生长,高于10.0 mg/L则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Pb2+可促进牟氏角毛藻中多糖的合成,但使藻中叶绿素减少。Pb2+浓度为0.1和50.0 mg/L时,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空白组,而在其他实验浓度组的蛋白质的含量低于空白组。  相似文献   
338.
多环芳香化合物生物降解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多环芳香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利用生物技术对这类有机物进行降解是行之有效的新途径。文章综述了多环芳香化合物的降解菌株、降解途径及初始羟化双加氧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39.
为研究不同类型气水喷嘴的雾化效果及气体流量和水流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基于实验室自行设计的气水喷雾实验系统,利用JL-3000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及电磁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对气水喷嘴流量特性及最佳工况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origin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雾化粒径及雾滴相对尺寸ΔS随气体流量及水流量的变化曲线,并以此衡量喷嘴的雾化效果。利用喷雾学、流体力学及多相流等理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到喷嘴的最佳工况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流量一定时,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雾滴粒径减小速度由快变慢。当气体流量为80 L/min时,水流量为5 L/h即气液比为960时干雾喷嘴雾化效果最好,扇形喷嘴和锥形喷嘴气水流量分别为100 L/min,5 L/h和140 L/min,5 L/h,即气液比分别为1 200和1 680时其雾化效果最好。通过对比最佳雾化效果发现干雾喷嘴的雾滴粒径及雾滴相对尺寸最小,可以达到更好的雾化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40.
地表沉陷区是判定地表建(构)筑物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一般认为沉陷区内地表的下沉值较大,不利于建(构)筑物稳定。充分采动时通常在垂直和平行矿体走向的主断面上,从采空区边界按照查手册确定的地表移动角向地表绘出矿体两侧的地表临界变形点,再连接这些临界变形点形成地表移动区。不充分采动或充填法采矿时还没有地表移动区的圈定方法,只能沿用充分采动的圈定方法,导致圈定的范围过大或评价结论不可靠。基于房柱式留矿法对地表滑坡影响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不充分采动时绘制地表移动区的启示,并结合充填采矿的地压规律研究,探讨了充填采矿的地表移动区绘制方法。结果表明:充填采矿时应根据主断面开采的应力与位移分析确定地表沉陷区绘制的参考面及地表移动角;附近几乎受拉或地压与原岩应力区别很大的位移等值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应为地表移动角,否则,根据附近不受拉或处于原岩应力状态的位移等值线确定的移动角偏小,圈定的地表沉陷区过大;主断面内位移变化明显的平面应为参考面,如矿柱稠密或充填法采矿时最顶部采场的顶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