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7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对哈尔滨市近3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污染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哈尔滨雾霾现象的原因,主要为进入冬季供暖期,供热源增加的大气污染物与工业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以及汽车尾气等面源污染物累积使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激增,导致哈尔滨市环境空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总量超出了环境承载能力,加上不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大气污染物积聚在哈尔滨城市上空无法扩散,导致了这种雾霾现象。  相似文献   
102.
2013年是我国52年以来,平均雾霾天数最多的一年。湖南省省会长沙更是曾连续一周上榜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十大城市名单。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大媒体有关对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的新闻以及报纸报道,使得雾霾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越来越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环境空气中监测因子PM2.5的来源,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PM2.5监测标准的执行情况,并且针对PM2.5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4.
雾霾天气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涉及雾霾形成的PM10和PM2.5,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根据北京市顺义区大气污染实际情况,从雾霾天气成因、空气质量指数变化、降尘浓度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解剖了目前已采取的防控措施及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VOCs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3,他引:2  
刘丹  解强  张鑫  王海林  闫志勇  杨宏伟  郝郑平 《环境科学》2016,37(10):3693-3701
采用低温固体吸附采样、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北京冬季雾霾频发期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连续监测,对以雾霾期为标志划分的4个阶段的VOCs浓度水平与组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正矩阵因数分解模型(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VOCs的可能来源进行解析,并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VOCs的日均浓度为332.34μg·m~(-3),苯系物和卤代烃在研究区域大气环境的VOCs中含量占主导地位;冬季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源为溶剂/涂料使用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区域所检出的致癌性VOCs的致癌风险均超过了EPA给出的风险限值.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从近期北方地区出现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出发,重点分析了新形势下港口减排工作的必要性,介绍了近年来国外港口一些减排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天津港这些年的治理过程,继而对我国港口未来的减排工作提出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7.
目前,我国大气雾霾污染越发严重,不仅对空气质量和气候有严重影响,更是危害着人体健康。近几十年来,全世界科研工作者们对雾霾天气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依据这些文献,对雾霾成分、成因、危害、预防和治理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概括与总结,并提出了雾霾治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8.
雾霾天气对户外跳舞人员呼吸系统损伤极大.为了确定雾霾天气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的严重程度,文章研究雾霾污染对户外跳舞人员呼吸系统的急慢性危害,通过采集呼吸系统主观感受指标、确定户外跳舞人员痰液中炎性因子含量,建立了雾霾对机体呼吸系统损伤效应研究优化模型.设计仿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型,能确定雾霾对人体呼吸系统损伤的严重程度,帮助人们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09.
雾霾的监控预测已成为城市重点监测指标,传统雾霾监测方法使用的是高斯预测模型,在预测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参数以及逻辑关系,在大数据分析的趋势下已经不能承接海量相关大数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雾霾污染预测方法.建立数据K模型承接海量数据,对大数据特点趋势加以分析,使用组合算子对雾霾污染度预测,摒弃逻辑关系束缚以及大数据的驱使性,对特征数据进行类别掌控完成预测结果.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对提出的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表明:(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雾霾污染预测方法能够在大数据环境下对雾霾污染度进行高精度预测;(2)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能够承接大数据的变化;(3)摒弃逻辑关系的制约可以实现随时预测;(4)极大的缩减预测成本.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地区秋季雾霾天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利用北京城区和郊区2011年9月1日~12月7日PM2.5质量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ca)和黑碳浓度观测资料,研究了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PM2.5污染与气溶胶光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并讨论了气象条件的作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PM2.5污染和气溶胶光学特性受雾霾天气的影响非常明显.PM2.5浓度、σsca和气溶胶吸收系数(σabs)在雾霾期均明显高于非雾霾期,雾霾期日均PM2.5浓度在城区和郊区分别达到97.6μg·m-3和64.4μg·m-3,为非雾霾期日均浓度的3.3和4.8倍.城区高PM2.5浓度造成雾霾类天气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郊区.轻雾天城区PM2.5浓度、σsca和σabs明显高于郊区,区域输送的影响相对较弱,轻雾和霾天城郊差异较小,区域性特征明显,而雾天σsca城郊非常接近且在各雾霾类天气中相对最高,气溶胶散射能力最强,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气象条件的不同造成各雾霾过程PM2.5浓度、σsca和σabs的空间分布、PM2.5污染及气溶胶消光强度上呈现不同的特点.边界层以上偏南风将南部地区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在整层下沉气流作用下使得边界层内污染物浓度增加,加之边界层高度持续稳定在600 m左右,边界层内风速很低,污染物水平、垂直扩散均很弱,造成局地污染物的累积,形成了PM2.5污染和气溶胶消光强度最强的一次雾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