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亚欧第二大陆桥沿线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综合治理研究刘建甫,顾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乌鲁木齐830011)亚欧第二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港,横贯亚欧大陆,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和荷兰等国,把太...  相似文献   
172.
1982—2009年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GIMMS和SPOTVGT两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青藏高原地区1982—2009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的年际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趋于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的北部和新疆的南部;趋于下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共和盆地、江河源地区及川西地区。②青藏高原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9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上,降低和增加面积的比率为0.31,草地植被覆盖水平总体趋于升高态势。③以10 a为步长的分析表明:草地盖度呈现持续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草地盖度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雅鲁藏布江流域草地盖度呈现先增加而后减少;而持续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以及川西地区,其中青海省分布最广;统计结果显示,高原大部分地区草地盖度具有升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3.
南黄海中部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在一个航次内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先监控的PAHs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菲/蒽、荧蒽/芘、荧蒽/(荧蒽+芘)、吲哚芘/(吲哚芘+苯并(g,h,i)菲)等特定比值对PAHs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检出PAHs的总含量为90.4~732.65ng·g-1,各站点均以4~6环为主;与其它站位相比,倾废区的HOI站位受到PAHs污染较为明显,无论是16种PAHs总量还是高分子量组分最高值都出现在该站点,虽然该海区沉积物中PAHs的含量没有超出生物影响低值,但苯并(b)荧蒽、吲哚芘和苯并(g,h,i)芘等一些没有最低安全标准的PAHs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对海洋生物具有潜在的毒副作用.PAHs可能来源于原油、生物和煤燃烧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4.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区,由于长期冻融和地下冰的存在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水文结构,土壤水分是控制高寒草原生态过程的关键因子。利用地统计学对多年冻土区高寒草原土壤表层含水量和植被盖度的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浅层剖面(0~50 cm)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均符合正态分布,土壤含水量沿垂直方向逐渐增大,介于19.43%~25.37%之间,变异系数介于23.77%~40.92%;植被盖度具有强变异性,变异系数为47.99%。0~50 cm土壤含水量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其中91.1%的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部分引起的,主要体现在10~190 m的中尺度上;植被盖度在研究尺度上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植被盖度随机部分的空间变异性占总空间变异性的比例为34.2%,主要体现在10 m的尺度内。各向异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和植被盖度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5.
青藏高原短波辐射分布式模拟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基于太阳辐射参数化传输模型,结合MODIS每日两次的大气产品和DEM,构建了太阳短波辐射分布式模型,对青藏高原2007年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与总辐射分布状况进行了模拟,并利用研究区站点实测值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其中日值数据直接辐射的相关性分别为0.72(拉萨)和0.82(格尔木),散射辐射分别为0.71(拉萨)和0.70(格尔木),总辐射相关性大都在0.70以上;旬值数据实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性大都在0.90以上。模拟结果表明:实际天气情形下青藏高原年平均直接辐射量为4 244 MJ/m2,年平均散射辐射量为2 348 MJ/m2,年平均总辐射量为6 592 MJ/m2。直接辐射与总辐射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影响,且地形对地表短波辐射的影响大于纬度的影响;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形起伏与大气状况。  相似文献   
176.
西藏公路的快速发展致使脆弱且面积广泛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解交通源重金属Cu、Zn、Pb、Cd在新建公路旁土壤中的分布及污染状况,以西藏邦杰塘高寒草甸为例,分析贯穿其间的林拉高等级公路旁不同距离土壤重金属分布,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呈随距路基越远而质量比越少的趋势,在0~10cm 土层表现尤为明显;不同距离不同土层Cu、Cd质量比均高于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其中0~10 cm 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背景值的1.95~6.28倍、5.50~7.31倍,10~20 cm 土层Cu、Cd质量比分别是西藏土壤环境背景值的3.51~6.14倍、5.85~7.45倍;Cu与Pb、Cd以及Pb与Cd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Cu、Cd高于Pb、Zn的潜在生态风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生态危害.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公路旁划定宜牧范围,制定青藏高原草地土壤质量标准等前期防治工作极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7.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纲领性文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总体部署的具体化,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扎实做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  相似文献   
178.
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保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远 《环境保护》2011,(17):20-22
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作为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全球生态环境敏感的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79.
目前针对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尚缺乏系统研究。以国内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依据硒砂瓜地生态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建立了由23个原始指标或生成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经研究,在13个安全趋向性为正的指标中,土壤有机质含量(C10)、植被覆盖率(C12)、水域面积比重(C16)、草地面积比重(C15)和抗灾率(C11)值较小,说明硒砂瓜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土壤有机质、植被覆盖、水域、草地等的生态风险增大,进一步导致该地区抗灾能力减弱。在10个安全趋向性为负的指标中,耕地压力指数(C6)、人口增长率(C1)、水土流失面积比重(C23)和城镇化率(C8)值较大,这是因为,随着硒砂瓜种植面积的剧增,耕地面积骤降,覆被等变化引起水土流失风险增加。同时,由于种植硒砂瓜短期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导致人口城镇化速度放缓,农村人口的增加进一步导致人口增长率提高。总体来说,硒砂瓜工程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为0.6139,处于预警状态(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180.
近50 a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治国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8):1431-1443
论文综述了近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和湖泊变化研究取得的成果,并特别着重于冰川和湖泊变化的相互关系论述。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冰川以退缩为主,湖泊水量以增加为主。论文一方面对青藏高原冰川末端退缩、冰川面积和冰川储量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冰川变化的时空特征;另一方面从湖泊面积和水位与水量变化探讨了湖泊变化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冰川退缩的幅度总体上呈从青藏高原外缘向内陆呈减小的变化态势,受冰川融水补给比较大的湖泊近期面积扩张、水位上升明显。最后指出了青藏高原冰川、湖泊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