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4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李梅 《沿海环境》2000,(6):28-29
青藏高原上的那棱格勒峡谷,在探险界非常有名。它的名气缘于它的神秘。当地人说峡谷中有一种食人怪兽,因为但凡进入谷中者,大都一去不复返。而每逢大雨过后,人们还常常看见谷中大批野生动物抛尸荒野,且尸体旁伴有焦土。种种异常现象,使人们谈之色变,称之为“死亡地带”。为了探个究竞,几位探险爱好者与笔者一道,深入峡谷,拂开峡谷的神秘面纱。 鹫雕惨遭毒手 那棱格勒峡谷地处青藏高原上的昆仑山区。它东起青海布伦台,西至沙山,全长105公里,宽约33公里,海拔 3200米-4000米。谷地南有昆仑主脊直插云霄,北有祁连…  相似文献   
232.
华南中部赣浙皖相邻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前人对该区大地构造划分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有的观点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别。通过对赣浙皖相邻区内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提出该区划分为三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即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及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之间的华南中部中元古代末期造山带;其中华南中部中元古代末期造山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乐平-歙县构造混杂岩亚带、万年构造单元、赣东北蛇绿混杂岩亚带、怀玉构造单元、东乡一龙游混杂岩亚带等五个Ⅱ级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233.
华南中部造山带地层层序划分对比和南华系底界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论述了华南中部造山带中元古代-震旦纪地层具有可比性与分区性,并提出了具体方案;文章讨论了怀玉山地区南华系与青白口系地层发育及其变化特点,提出该区可能成为南华系界线层型剖面的理想选择地。  相似文献   
234.
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互动关系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青藏高原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特殊地理区域 ,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是否相互协调 ,关系到我国、西部及整个高原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简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 ,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是青藏高原现实与未来的必然选择。从高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互动关系的定量分析着手 ,提出人口增长较快、素质不高是高原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基础性障碍 ;资源较为富裕 ,但人口对资源压力逐步增大 ,是制约高原持续发展的潜在威胁 ;人口与资源、经济匹配不当 ,承载力相对不足 ,构成高原持续发展的巨大负担 ;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严重威胁着脆弱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是高原持续发展的潜伏危机 ;最后指出适度控制人口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优化经济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 ,是实现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35.
位处我国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接壤的横断山区,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分,素以山高谷深、地质地理环境独特、生物与矿产资源丰富著称于世。其土地资源丰富,利用类型众多,但人口稀少、土地开发水平较低。清查与评价该山区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与生产潜力,对其土地合理利用与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川西滇北横断山区的土地资源特征与农业利用评价原则等问题作一概述与探讨,供今后进一步工作之参考。  相似文献   
236.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农田生态环境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传统解释认为: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强、温差大、光温配合好,小麦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消耗小,有利于更多地积累同化产物。而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高原小麦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略低于平原地区。传统观点不能对此作出很好解释。事实上,青藏高原CO2密度低会严重制约小麦的光合作用;但高原太阳辐射强、群体结构有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CO2的不足,使得其日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仅略低于平原地区。高原年均温低导致小麦的生育期远长于平原地区,因此,单季小麦能够更长时间地利用各种生态条件。略低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和长得多的生长期决定了青藏高原的干物质单产高于平原地区;收获指数高的小麦在高原获得了创记录的高产。  相似文献   
237.
卡则 《沿海环境》2002,(5):11-11
全世界都在关注青藏铁路建设的环保问题,但不是所有人都理解青藏高原环保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青藏铁路能否建设成为一条环保铁路,对整个地球的环境保护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青藏铁路建设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青藏铁路格拉段自开工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7亿元,为今年的铺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沿线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这是铁道部部长付志寰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记者招待会上所宣布的。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同时也说,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要求,青铁路施工段位都健全了环境管理制度,配备了专职人员…  相似文献   
23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手段不断更新 ,研究周期逐渐缩短 ,相对来说支持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 ,特别是科学数据库的建设。结合青藏高原信息方面的工作 ,文中阐述了基础性工作的内涵、意义和发展趋势 ,分析了青藏高原基础性工作的现状 ,近两年来科学数据库建设的情况 ,指出国家和目前在研的青藏项目要重视基础性工作。对在研项目 ,应从当前研究任务出发 ,强化数据的收集、整理、数字化和汇集方面的工作 ,为争取新的项目和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39.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典型重污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2年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分布状况,将1月17~19日作为典型污染日,分析其污染状况及对应的气象条件,得出该地区典型重污染的气象条件是:风速小,日均风速小于2m/s,且都是局地风的影响;逆温严重,贴地逆温持续的时间长,大约持续到中午11时左右,逆温层的厚度大,5个城市逆温层的平均厚度大约在550~600 m,逆温层的强度大,5个城市的强度大约在0.9℃/hm~2.6℃/hm之间变化;从天气形势上来看,该地区冬季典型污染日主要受长白山小高压及东北地形槽的影响,大气状态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240.
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于2016年9—10月在青藏高原面上东北部G315沿线,中部S301、S302、S206沿线,南部G219、G318沿线及叶如藏布流域采集湖泊水样,通过实验最终得到33个湖泊水样数据,包括22个构造湖和11个冰湖;同时,分析了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水化学组成和湖水矿化度空间分布,并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泊矿化度做对比,以揭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湖泊水质变化及驱动因素,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现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和水化学组成差异显著,构造湖水样水化学指标浓度远高于冰湖水样.按离子总量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淡水湖、4个微咸水湖、1个咸水湖、11个盐湖;而11个冰湖均属于淡水湖;按湖水化学类型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为Ca~(2+)(Mg~(2+))-SO_4~(2-)型湖泊,16个为Na~+(K~+)-Cl~-型湖泊,而11个冰湖均为Ca~(2+)(Mg~(2+))-SO_4~(2-)型湖泊.(2)青藏高原湖水矿化度时空差异显著,自高纬向低纬湖泊矿化度降低,与20世纪90年代前对比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部分湖泊矿化度较90年代前降低,湖泊水体呈淡化趋势,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降水量和冰川融水增加、蒸发减少有关.(3)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水化学特性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大部分构造湖pH值、TDS严重超标,其次有6个湖泊也受到F-的污染;冰湖水体受到Fe、Mn、Cr、Ni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重金属元素Cr、Ni超标极为严重,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