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3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凝望雪山     
终年不化的雪山是青藏高原领口的饰边花纹,想象中应该随处可见。四月底的一个早晨,我们从四川西部嘉绒藏族的聚居地丹巴县驱车南下新都桥,一路浸润在牦牛沟盆景园早春幽秀的风光中,恍惚置身武夷山  相似文献   
302.
青海尕海盐湖初级生产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 年夏季对青海尕海盐湖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 初级生产力研究结果表明:(1) 水域毛初级产氧量平均值为3 .273g m -2d-1 ,其中底栖藻类占70.99% ,底栖藻类单位面积毛初级生产力是浮游植物的2.45倍.(2) 水域初级生产力构成格局为:由沿岸到湖心区,随着水深的逐步增大,底栖藻类初级生产力逐步减少,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逐渐占主导地位. 前者所占的比例在0.55 m 水深时为97.72 % ,在大于13.0 m 水深后即降至0.0 % .(3)与国际有关文献相比,尕海盐湖初级生产力较低  相似文献   
303.
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区内大气降水中氚含量为185—14T.u,地表水为183—20T.u,冻结层上水为107—59T.u,冻结层下水为39-7T.u,构造融区深层水和温泉水为37—20T.u,各类地下冰为122—7T.u。 氚含量值具有东南部低、西部和北部高的地带性规律。利用不同类型水中氚值差异可确定各类地下水补给年代和循环周期及地下冰的水分来源。 研究表明本区自80年代以来,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氚浓度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04.
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利用1961-2007年青藏高原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统计方法初步分析了近47年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得到以下几点初步认识: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整体上均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增加的特点,其空间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青藏高原西部和中部日照时数增加,高原东南部和北部呈减少的趋势。近47年来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明显,总体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以偏少为主,70年代和80年代整体偏多,90年代和21世纪初高原日照时数以偏少为主,各年代之间日照时数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05.
调查了青藏高原东部川西云杉原始林下优势灌木银露梅及其在皆伐7 a后迹地上的种群结构、生长与繁殖状况,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1)皆伐迹地生境中的银露梅灌丛年龄结构、萌生株年龄结构、萌生株数大小结构和冠幅结构与原始林下相比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在皆伐生境中,与林下同龄的银露梅丛冠幅、基径总和以及株高总和均显著增加,皆伐显著促进了银露梅的无性萌生能力和结实数量的增加.综合分析表明,银露梅能有效适应迹地退化形成的阳性生境,因此可作为高海拔地区皆伐迹地植被恢复中先锋灌木种.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306.
青藏高原天山报春高寒湿地种群的花期资源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海北高寒湿地植物天山报春的花期资源分配.有性繁殖的天山报春根系投资较低(22.6%),地上投资大约是地下投资的4倍,花期繁殖投资占20.8%,具有相对较大的地上投资.天山报春对繁殖、茎叶和根系的绝对投资和相对投资均具有极为明显的个体效应,绝对投资和茎叶的相对投资均随着个体大小线性增加,而繁殖和根系的相对投资线性降低.天山报春各器官间资源的绝对投资均表现为相关生长,相对资源分配均为负相关,在繁殖和营养、繁殖和根系以及繁殖和茎叶器官间都表现为权衡关系,但在茎叶和根系间不为权衡关系.和资源分配一致,天山报春的繁殖适合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大小依赖性.结合影响植物资源分配的各因素,探讨了个体效应在解释资源分配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7.
中国西北及青藏高原沙尘天气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177 个气象站1971~2006 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发生的不同等级的沙尘(浮尘、扬沙、沙尘暴)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动规律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 月~翌年2 月,沙尘暴和扬沙发生的中心位于高原西南部;3 月,除高原西南部外,在河西走廊及其东部也出现沙尘暴和扬沙;4~5 月,高原西南部沙尘暴和扬沙的日数迅速减少,发生区北移到35ºN~40ºN 的区域.南疆和河西走廊及其东部,是春季浮尘的高发区.从12 月到4 月,沙尘暴和扬沙的高发区是逐渐向北和向东移动的;而浮尘的高发区主要在南疆,不随月份的变化而移动.近36a 来,沙尘的影响范围和发生日数,均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易于发生沙尘天气的区域,同时也是沙尘发生日数减小趋势最为显著的区域.  相似文献   
308.
309.
黑碳是一种吸光物质,对全球变暖和区域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又在气候、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碳收支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为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黑碳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于云南省丽江市高美古地区进行春季(2018-03-15—2018-05-13)样品采集,采用热/光碳分析仪测定元素碳(EC)浓度,探究污染特征(EC、char-EC、soot-EC)、光学特征(babs、MAE),并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和后向轨迹分析其来源。结果表明:春季EC浓度受生物质燃烧、旅游旺季等人为排放和沙尘等自然因素共同影响;EC与温差和太阳辐射呈正相关,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Char-EC和soot-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35±0.20)μg·m-3和(0.07±0.04)μg·m-3,两者在EC中的占比分别为80.1%和19.9%。Char-EC/soot-EC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区域受到生物质和煤炭燃烧影响较大。babs和MAE值在4月22日前后差异较大,主要与不同时期污染源占比有关。青藏高...  相似文献   
310.
土壤养分是沙化地生态恢复的重要基础和衡量指标,但高寒沙化地相关研究缺乏。为探究土壤养分随高寒半湿润沙化地恢复的变化过程,本研究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进行植被恢复来治理沙化地,在不同的恢复年限和季节来研究土壤碳、氮、磷对植被持续恢复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高寒沙化地中土壤碳、氮、磷积极响应植被恢复过程,植被恢复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增加,恢复3年后土壤有机碳增加至6.6 g/kg(0~15 cm),土壤全氮增加至0.4 g/kg(0~15 cm),土壤全磷增加至0.6 g/kg(0~15 cm);植被恢复改变了土壤有机碳季节性变化趋势,但没有改变氮和磷季节性变化趋势。植被重建促进高寒沙化地土壤养分增加,植被恢复是高寒地区沙化治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