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3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266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研究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论文基于青藏高原西北部1951—2013年的9个标准气象站以及2012—2016年的高山自设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Tave、Tmin、Tmax)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LRTave、LRTmin、LRTmax)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随高程增大有显著下降趋势。研究区两个区域的LRTave、LRTmin、LRTmax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基于气象站的LRTave、LRTmin高于高山观测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其中LRTmin差异最为显著,而LRTmax空间差异较小。2)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象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高、夏季较高、冬季低,而高山观测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其中气象站LRTmax在四季中的差异最显著,而高山观测站的LRTmin的季节差异最大。高山观测站的气温直减率在4—9月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值。3)青藏高原西北部LRTave、LRTmin在气温突变年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LRTmax无显著的变化。其中,在气温突变年之后,LRTave、LRTmin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的LRTave、LRTmin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显著,而LRTmax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不显著。研究将有效改善青藏高原西北部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的不足,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及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等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Sixtee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28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 were measured at a 2-cm interval in a core sample from the middle of the southern Yellow Sea for elucidating their historical variations in inflow and sources. The chronology was obtained using the 210Pb method. PAHs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generally with depth and two climax values occurred in 14–16 cm and 20–22 cm layer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usage of PAHs might reach peaks in the periods of 1956–1962...  相似文献   
63.
卓嘎 《环境工作通讯》2010,(11):F0003-F0003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更是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器”和“调节器”。林芝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原始森林、峡谷冰川、河流湖泊构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于维护全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土壤有机碳氮的变异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半方差分析)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甸区0~10 cm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10 cm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5 g·kg-1和1.02 g·kg-1,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3和0.21,反映出该植被区土壤肥力较为贫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随机因素的变异占总空间异质性变异的比率分别为44.7%和49.9%,变异尺度分别为210.9 m和200.1 m,随机因素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采样尺度<10 m的范围之内.在该研究区域上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表现出空间自相关因素大于随机因素的变异格局;在空间结构的变异上,由土壤内在属性如土壤矿物质、地形等空间自相关因素和人为因素如放牧及工程施工等对土壤表层的践踏引起的随机因素共同起作用,影响程度呈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5.
基于δ18O的青藏高原中部错那湖湖水蒸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稳定同位素方法经常被用来估算湖水水量平衡,这种方法主要依赖于水样的采集和同位素分析,并结合研究区域相关的气候和水文信息对湖水进行研究。基于对1999-2001年期间获得的18个湖水样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错那湖水δD和δ18O的平均值分别为-83.3‰和-9.6‰,显著高于流域内同期降水中δD和δ18O的加权平均值-124.5‰和-16.6‰;流域内湖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幅度远小于降水,但展示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值较低而冬春季值较高,这种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降水量效应,表明降水是湖水主要补给来源之一。结合所获得的流域内降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数据,利用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对非结冰期间错那湖水的蒸发与流入比率(E/I)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受太阳辐射与气温升高的影响,湖水受到强烈的蒸发,流入错那湖的水大约24%消耗于蒸发。  相似文献   
66.
探讨区域CO2排放的长期变化趋势对制订碳减排政策和实现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根据IPCC指南,测算了2000—2012年我国中部六省(安徽省、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CO2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借助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lmquist指数模型,从CO2排放量、生产总值、资本存量、能源消费总量和劳动力5个方面,对中部六省的动态CO2排放效率进行了全要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中部六省的CO2排放总量由2000年的6.74×108 t升至2012年的20.24×108 t,年均增长1.12×108 t.②中部六省CO2排放强度由2000年的3.41降至2012年的1.74,年均下降5.5%.受地区能源产业结构的影响,山西省CO2排放强度峰值高达11.40,减排压力与其余五省相比更为艰巨.③动态CO2排放效率均值为1.054,呈稳步提升趋势,技术效率进步指数年均值为1.051(>1),对CO2排放效率提升起到了拉动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的年均值均为0.999(<1),拉低了中部六省的CO2排放效率.研究显示,中部六省CO2排放量增速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增长态势在短期内仍无法改变.CO2排放与地区所处经济发展阶段关系密切,其排放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水平的进步、低碳管理方法的推广和规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在完善承包到户基础上的草场经营权的流转,目的之一是通过市场手段来整合牧户个体的草场资源,促进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市场机制与牧区传统管理草场的习俗制度,二者的关系及其对草场管理的影响是怎样的?论文选择位于青海省贵南县的元义村和查乃核村为案例地来研究上述问题。元义村反映市场机制取代习俗制度,查乃核村则反映了市场机制嵌套在习俗制度中。通过比较两个案例地的牧户生计、畜牧业生产以及贫富差距,研究发现:1)查乃核村的牧户年均畜牧业资产高于元义村;2)查乃核村的畜牧业生产量逐年增加、牲畜死亡率明显减少,畜牧业生产收益率高于元义村;3)查乃核村的贫富差距明显低于元义村。基于此,论文认为市场机制嵌套在社区习俗制度的制度安排在草场管理中更有效,因为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满足牧户个体对于权属明晰和补偿需求的同时,能够维持社区共用草场以适应青藏高原多变的气候特征所导致的资源时空分布的异质性。随着市场化的发展,草场管理需要权属明晰及市场机制,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需要弱化甚至取代已有的社区习俗制度。  相似文献   
68.
本文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应用于青藏高原一江两河流域(雅鲁藏布江山南段、拉萨河、年楚河)水体中重金属浓度预测,探讨了输入变量、预测因子、隐藏层节点数和模型结构的影响.模型以溶解氧(DO)、pH、电导率(EC)、总磷(TP)、铁(Fe)作为网络的输入层,重金属砷(As)、锑(Sb)、钼(Mo)、锰(Mn)的含量作为网络的输出层,使用Levenberg-Marquardt (LM)算法进行训练.其中,BPNN隐藏层的传递函数为tansig,隐藏层节点数为9,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purelin,输出层节点数为4.结果表明:(1)以单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As、Sb、Mo、Mn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 0.933、 0.894、 0.92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9.7168×10-4、 1.2508×10-4、 3.3159×10-4、1.9188×10-3.(2)以4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  相似文献   
69.
粉尘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大气能量平衡起着关键作用。一般来讲,黄土高原(LP)粉尘主要来源于北方沙漠区,但有关中国东部及其周边地区粉尘来源的争论仍在继续。为此,本文对比分析了亚洲主要粉尘源区如中亚(CA)和中蒙(CM)粉尘循环对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响应,探讨了CA和CM粉尘排放对下游的贡献。利用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最新发布的通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 1.0),进行了改变青藏高原海拔高度为现在10%,20%,30%?…100%的9个数值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中亚和中蒙干旱区冬季降水均线性减弱,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阻塞西风环流使其减弱从而引起中亚粉尘释放减弱;而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引起亚洲冬季风加强,促使中蒙粉尘释放加强,与中亚相反。模拟结果与地质记录对比进一步证实了中蒙粉尘源区对黄土高原、中国东部及临近区域粉尘沉降的贡献。  相似文献   
70.
张磊 《劳动保护》2005,(4):58-59
六安市地处安徽省中部,是我国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市。这里人多地少,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多达130多万人。而其中的一些农民工,自从到海南省的某些矿山打工回来后,就倒在炕上成了“病秧子”。经医院检查,他们得了矽肺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