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9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03篇
安全科学   838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214篇
综合类   1514篇
基础理论   268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584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硝酸盐对土壤反硝化活性及蒽厌氧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土壤中的反硝化降解是其厌氧去除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严格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电子受体(硝酸盐)对土壤反硝化活性及PAHs降解影响的报道还不多见.通过添加硝酸盐和蒽的厌氧微宇宙培养实验,探讨厌氧条件下硝酸盐对土壤蒽的厌氧降解及反硝化活性的影响.设置了不添加(N0)和添加硝酸盐(N30:30mg·kg~(-1))的两组处理,每组处理分别含3个蒽浓度(A0:0 mg·kg~(-1)、A15:15 mg·kg~(-1)、A30:30 mg·kg~(-1)),共6个处理(N_0A_0、N_0A_(15)、N_0A_(30)、N_(30)A_0、N_(30)A_(15)、N_(30)A_(30)).厌氧条件下25℃黑暗培养45 d,并于第3、7、15及45 d测定土壤N2O和CO2的产生速率、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nar G、nir K、nir S)丰度及蒽含量.结果表明,在培养第3 d检测到较强的反硝化活性,且硝酸盐及蒽均能显著促进土壤的反硝化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续,各处理中土壤反硝化活性急剧下降,蒽对土壤反硝化活性却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也表明,硝酸盐、蒽及其交互作用均能显著影响土壤的反硝化活性.3种反硝化功能基因中,只有narG和nirS基因的丰度在培养期间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它们能够受到硝酸盐、蒽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厌氧条件下土壤蒽的最终去除率在33.83%~55.01%之间,添加硝酸盐对土壤蒽的去除率和降解速率均无显著影响,但高蒽含量(N_0A_(30)、N_(30)A_(30))处理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低蒽含量(N_0A_(15)、N_(30)A_(15))处理(P0.05).综上,硝酸盐的添加能显著影响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及与反硝化相关的narG和nirS基因的丰度,但对土壤蒽的厌氧降解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52.
VOCs污染场地挖掘过程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在典型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VOCs散逸浓度检测实验,并且建立了3条暴露途径对修复过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非致癌指数最高的是四氯化碳,高达8.86E+01,其对综合非致癌影响贡献率为74.45%.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1.01E+02,占综合危害指数的84.87%,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为1.19E+02.单污染物多途径累计致癌指数最高的是1,2-二氯乙烷:3.08E-02,其对综合致癌影响贡献率为69.53%.多污染物质同一暴露途径危害指数最高的是呼吸暴露途径:3.96E-02,占综合致癌指数的89.39%,总致癌危害指数达到4.43E-02.  相似文献   
953.
南四湖内源氮磷释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和Peeper间隙水采集器分别于2011年8月获取南四湖不同湖区原位柱状沉积物和间隙水,通过原柱样静态释放实验及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对其氮磷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四湖不同湖区夏季氮磷界面交换速率差异显著,静态释放实验沉积物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1~10.3 mg·m-2· d-1和0.3~2.7mg·m-2· d-1,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南阳湖明显大于其他各湖区,这与其距离济宁市区较近,沉积物受污染较重有关.Peeper法与离心法分别获取不同湖区间隙水,利用分子扩散模型计算出NH4+-N和PO43--P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69~4.51 mg·m--2·d-1、0.24 ~0.66 mg·m-2·d-1和2.54~4.16 mg·m-2·d-1、0.04~0.51 mg·m-2·d-1,同一采样点,Peeper法计算出释放速率比传统离心法高出约20%.通过静态释放实验获得的NH4+-N和PO43--P释放速率(R)在空间分布上与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计算出的结果相一致,但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将其进行比较,氮和磷的R/F值分别为0.84 ~2.64和2.03 ~13.79,表明原柱样静态模拟实验进行内源释放速率估算时,可能比分子扩散模型法计算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54.
根据2006年吉林省水环境检测资料,针对水体中污染物质经饮水途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化学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较大,砷和镉对人体的致癌风险均超过5×10-5,即U.S.EPA的致癌风险评价指南中推荐的人体年风险最大可以接受的风险值,危险程度极高.另外,4类非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风险较小,其健康风险排列由高到低顺序为氟化物>氨氮>铜>挥发酚.结论揭示了该河段水质的健康风险水平,对伊通河水源健康管理与保护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5.
省辖市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中坚,其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决定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和发展高度。以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例,分析了省辖市环境监测站人才队伍现状与存在问题,概括了人才队伍以“三个层级、三大类别”为特点,提出了围绕“国家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要求和解决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问题作为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56.
为了提高微藻的生物量及油脂产量以降低微藻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采用光异养培养模式对蛋白核小球藻进行培养,确定其最适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大豆蛋白胨.采用响应面设计的方法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15光异养培养过程中的最佳碳氮源浓度进行了优化,在葡萄糖含量为17.53 g.L-1,大豆蛋白胨含量为8.67 g.L-1时,生物量最大产量为0.63 g.(L.d)-1,与模型预测结果[0.62 g.(L.d)-1]基本吻合,此时其油脂含量为19.25%,油脂产量达到121.3mg.(L.d)-1.污水养殖结果显示,在以北京市城市生活污水为培养基的情况下,微藻Chlorella pyrenoidosa-15对污水具有良好的净化能力,COD的去除率达到80.9%,总氮的去除率达到69%,同时其也具有较好的产油效率,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可达到1.00 g.L-1和24.12%,具有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东江流域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9,他引:7  
为阐明东江流域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与风险水平,对研究区域内9个区县45个水样中的常规水质指标和铁、铜、锰、锌、砷、铬、汞、铅、镉等金属污染物浓度进行了分析检测,并应用美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类型的水源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的金属致癌风险较高,其中最高的致癌风险来自水库中的铬,成人和儿童分别达到1.14×10-4.a-1和2.14×10-4.a-1,江河、水库和地下水的金属总致癌风险超过了ICRP推荐的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该区域金属非致癌风险较低,均在EPA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内.该研究区域金属污染物的优先控制顺序为铬>砷>铅>铁>锌,饮用水源地的风险值排序为水库>江河>地下水>山泉.  相似文献   
958.
PCBs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舜燕  冯流  龚吉 《环境科学》2012,33(10):3627-3633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PCBs的细菌,命名为PS-11.经16S rDNA初步鉴定,此菌株属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结果表明,菌株PS-11能够以PCBs作为唯一碳源生长并且能够降解PCBs,菌株PS-11对2 mg.L-1PCB52 4 d的降解率为31.1%,7 d的降解率可达52.9%;对难降解的高氯代多氯联苯PCB153 7 d的降解率为10.9%.此外,该菌株的环境耐受性比较好,在30℃、pH为7~9、PCB52浓度为2~10 mg.L-1的条件下生长较快、降解效果较好,尤其在pH 7、PCB52浓度为2 mg.L-1时降解率最高;碳源种类不同,菌株PS-11的生长能力也不同,其中在以蔗糖为碳源时PS-11的生长能力最强,以葡萄糖为碳源时PS-11的适应期最短,且蔗糖、葡萄糖和Tween-80均可提高PS-11对PCB52的降解率;同时菌株PS-11还可耐受一定浓度的重金属,其耐受性大小为Pb2+>Cd2+>Zn2+>Cu2+.  相似文献   
959.
CO2的减排与利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将Sr和Zr掺入钙钛矿型LaCoO3结构中,合成了一系列钙钛矿催化剂,包括LaCoO3、La0.9Sr0.1CoO3-σ、La0.9Sr0.1Co0.9Zr0.1O3+σ和La0.9Sr0.1Co0.9Zr0.1O3,并考察了非热等离子体催化还原CO2为CO和CH4的性能.同时在A位掺杂Sr和B位掺杂Zr的催化剂(La0.9Sr0.1Co0.9Zr0.1O3)反应活性最高,其CO2转化率为28.7...  相似文献   
960.
在地下洞库工程建设中,低渗岩体内发育的节理密集带、断层等空隙中通常形成优先流,从而对洞库涌水量与储品水封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裂隙介质优先流的识别、工程风险评估以及防渗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HN地下水封石油洞库为例,使用FEFLOW地下水模拟工具的非结构化剖分技术对优先流潜在通道进行了精细的几何刻画,建立了工程场区尺度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并对施工期中优先流防渗处置不同工况下洞库涌水量与储品水封安全性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优先流是影响洞库围岩中地下水的流场形态以及洞库涌水量的重要因素,断层、节理密集带等不连续面是主洞室涌水主要的充水途径,优先流形成的涌水量占据主洞室总涌水量的60%以上。在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做好优先流通道的防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