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00篇 |
免费 | 673篇 |
国内免费 | 267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46篇 |
废物处理 | 438篇 |
环保管理 | 267篇 |
综合类 | 4485篇 |
基础理论 | 843篇 |
污染及防治 | 1715篇 |
评价与监测 | 111篇 |
社会与环境 | 38篇 |
灾害及防治 | 1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篇 |
2023年 | 232篇 |
2022年 | 294篇 |
2021年 | 308篇 |
2020年 | 289篇 |
2019年 | 342篇 |
2018年 | 226篇 |
2017年 | 310篇 |
2016年 | 411篇 |
2015年 | 394篇 |
2014年 | 517篇 |
2013年 | 438篇 |
2012年 | 496篇 |
2011年 | 461篇 |
2010年 | 402篇 |
2009年 | 412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344篇 |
2006年 | 335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229篇 |
2003年 | 240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31篇 |
1999年 | 114篇 |
1998年 | 108篇 |
1997年 | 95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74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铁氧化物/活性炭复合材料(Fe2O3@AC),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材料的制备条件,使用SEM、FTIR、XRD、XPS等分析方法对材料的形貌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吸附实验探究了Fe2O3@AC吸附除锑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吸附除锑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纯水:乙醇:=4:1,Fe2+:Fe3+=1:1,总铁浓度为0.594 mol·L−1,制备液pH=1.88。Fe2O3@AC吸附除锑的能力较其他金属基材料和活性炭有明显提高,锑原水质量浓度为38 μg·L−1,Fe2O3@AC投加量为0.08 g·L−1,吸附平衡后水中锑的去除率达97%,剩余锑质量浓度为1.06 μg·L−1,满足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微观表征显示铁氧化物颗粒成功负载于活性炭上,且铁氧化物晶体的结构完好。吸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反应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类型为液膜扩散,颗粒内扩散,质量扩散的叠加形式。吸附方式为共沉淀,及溶解态锑与固相铁氧化物形成络合物,参与反应的官能团为—OH、—COOH、—Fe—OH、—Fe—O—Fe。 相似文献
132.
摘 要 壳聚糖(CS)因其无毒害、可降解性、成本低等特点而在众多高分子材料中脱颖而出,但稳定性和选择性较差,从而限制了其在重金属吸附中的应用。以巯基丙酸 (MPA) 为改性剂,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 为活化剂,制备了CS-MPA复合材料,使用单一变量法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表明,最优制备参数为:改性时间6 h,温度20 ℃,pH=6,m(CS:MPA:EDC)为1∶0.8∶1,制备得到的 CS-MPA在酸性条件下对Hg(II)依旧保持较高去除效率。在复合材料表面引入巯基后出现了多层堆叠的不规则形态,比表面积增大。CS-MPA对Hg(II)的吸附在 360 min 内可达到平衡,以单层吸热的化学反应为主,25 ℃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推测为 833.3 mg·g−1。吸附机理主要是材料上的软碱(—SH和—NH2)与软酸 Hg(II)之间发生的螯合反应,其次为酰胺基的结合作用。CS-MPA对 Hg(II)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且经过5次的吸附-解吸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CS-MPA对Hg(II)的去除效果较好,可为废水中Hg(II)的去除与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以山竹壳为原料,K2C2O4为活化剂,Fe(NO3)3为赋磁剂制备了磁性山竹壳炭。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山竹壳炭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探究其对水体中氯霉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K2C2O4用量的增加和炭化温度的升高,磁性山竹壳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加,但Fe3O4逐渐被还原为单质Fe。当磁性山竹壳炭PGC-4-900投加量为0.3 g·L−1,溶液质量浓度为125 mg·L−1时,对氯霉素吸附容量最大可达316.3 mg∙g−1。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和无序度增加的过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模型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磁性山竹壳炭在吸附氯霉素方面具有宽泛的pH适应性,静电作用非磁性山竹壳炭对氯霉素吸附主要机理,孔隙填充和π—π作用在氯霉素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4.
135.
介绍了多氯联苯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其中 ,简单介绍了多氯联苯的有关概况及环境行为、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及基准研究进展 ;最后 ,重点介绍了包括多氯联苯在内的憎水性有机物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6.
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评述了焦化废水脱氮处理方法,包括蒸氨法、折点加氯法、吸附法、催化湿式氧化法、烟道气治理法及生物法,介绍了传统处理方法的改进措施及其适用情况,并对生物脱氮领域最新研究理论及工艺发展方向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7.
ZH-02树脂对水中腐殖酸的吸附去除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几种吸附树脂ZH-00、ZH-01、ZH-02、ZH-03、颗粒活性炭(GAC)和Amberlite XAD-4对腐殖酸的静态吸附试验的筛选结果,发现大孔树脂ZH-02对腐殖酸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利用颗粒活性炭作为参照,探讨了ZH-02的动态吸附去除效果和脱附再生条件,发现常温下醇碱溶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多批次的小试试验考察了结晶沉淀-树脂吸附组合工艺对黄连素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产生的碱式氯化铜(TBCC)结晶沉淀进行X射线衍射(XRD)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pH为7.0~9.0时,废水中超过99.9%的Cu 2+以碱式氯化铜结晶沉淀的形式得以回收,反应生成的碱式氯化铜沉淀通过水洗后,其成分符合GB/T 21696—2008《饲料添加剂 碱式氯化铜》质量标准。剩余的废水再经过树脂吸附工艺处理后,出水Cu 2+浓度小于1.0 mg/L。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试试验研究,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小试试验的运行效果及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该处理工艺既可综合利用废水中的铜资源,又可将废水的pH由小于1调至大于7,有利于实现制药废水综合处理和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9.
以赤泥为主要原料,进行活化处理后,以粉煤灰为激发剂,膨润土(皂土)为黏结剂,碳酸氢钠为发泡剂制成不同配比的9种活化赤泥颗粒。将9种新型的活化赤泥颗粒吸附材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进行对比,比较其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以吸附8 h后磷的吸附量为评价标准,在磷初始浓度为6.0 mg/L,pH为8.0时,配方8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为1.0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83.7%;而配方3的赤泥颗粒对磷的吸附量仅为0.1 mg/g,对磷的去除率约为7.2%。通过红外光谱法和XRD(X-衍射)对2种焙烧赤泥颗粒吸附材料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和比较,发现焙烧后赤泥颗粒表面产生带有-OH官能团,可与磷酸根在溶液中发生配体交换反应而实现吸附。赤泥比例是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0.
为探究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废水的可行性,以活性污泥和模拟含铜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静态吸附和SBR系统动态去除试验,分别研究了Cu2+静态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吸附模型和吸附机理,以及Cu2+动态处理效果和系统变化。结果显示,活性污泥静态吸附Cu2+的适宜pH值为4~7,25℃下最大吸附量为41.13 mg/g;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吸附过程拟合较好,吸附机理主要包括表面有机络合、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SBR活性污泥系统对不同质量浓度(3 mg/L、5 mg/L、10 mg/L)Cu2+的去除率分别为95%~98.7%、67.8%~76.2%、72.9%~82.4%,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系统中污泥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 MLSS)和污泥体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 SVI)明显下降;在Cu2+长期作用下,活性污泥系统性能呈现先波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