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583篇
基础理论   172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粉土用作路堤填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徽地区粉土的室内改良试验,从试验的角度对不同的掺灰剂(水泥、石灰)及不同配合比改良后粉土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改良后粉土CBR(承载比)值及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及配合比的关系,并根据室内试验的结果,提供经济合理的方案;通过对改良后粉土CBR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较,认为两者对于判断材料强度具有相关性,由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以汉江源区(李家河村)和嘉陵江源区(杨家山村)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对其粒度、元素组成、团聚体等进行分析与对比,探究两地土壤成土强度与系统分类归属.结果表明两江源区的土壤风化成土特征级类明显不同:(1)两地土壤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25~1 mm范围内,但汉江源区(LJH)土壤上部的大团聚体含量R0.25值(83.73%)、平均重量直径MWD值(2.17)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1.11)均大于嘉陵江源区(YJS)的土壤(其R0.25值为69.81%,MWD和GMD值分别为1.06、0.47),团聚体稳定性更强,而剖面中下部则相反,土体稳定性弱于后者;(2)嘉陵江源区土壤的风化程度仅达到低等向中等强度过渡阶段,与其相比,汉江源区土壤的钾钠比值和残积指数较高、硅铝铁率和淋溶系数较低,钙、钠等易溶元素风化淋失更强,产生的富铝黏土矿物更多,达到中等风化强度,故后者风化成土强度远大于前者;(3)在土壤系统分类中,汉江源区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可归为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嘉陵江源区土壤可归为普通钙积干润淋溶土.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波浪与抛石潜堤相互作用过程中大自由表面变形和堤内渗流等强非线性紊流运动问题,利用改进的MPS法,建立了模拟波浪与抛石潜堤相互作用的MPS法数值计算模型。模型将抛石潜堤假定为均质多孔介质,采用Drew的二相流运动方程描述多孔介质内外的流体运动;通过在动量方程中增加非线性阻力项,并引入亚粒子尺度紊流模型,模拟波浪与可渗结构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紊流运动。选取“U”型管中多孔介质内渗流过程和孤立波与可渗潜堤相互作用两个典型的渗流问题,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和实测值的对比分析,对所提出的MPS法紊流渗流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MPS法构建的垂向二维紊流渗流模型可以很好地再现 “U”型管中多孔介质内渗流以及波浪作用下可渗潜堤内外的复杂流场,显著缓解流-固界面处的压力震荡与粒子分布不均匀问题,实现了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54.
为了探究三峡水库沉积土粪便污染情况,以万州段为例,在蓄水期采集了9个采样点的沉积土,分析了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结果发现,三峡水库万州段沉积土的pH为6.24~7.01,含水率为9.00%~25.70%,有机质质量分数为1.90%~3.70%,细菌总数为1.30×10~6~9.37×10~8 cfu/g,真菌总数为1.12×10~3~1.44×10~5 cfu/g,放线菌总数为8.33×10~4~8.85×10~8 cfu/g,总大肠菌群数为120~3 500MPN/g,耐热大肠菌群数为20~790MPN/g,大肠埃希氏菌数为20~210MPN/g。结果表明,三峡水库万州段沉积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粪便污染。总体而言,属于干流回水区或支流且位于江北、城市排污口下游的沉积土粪便污染较属于干流且位于江南、周围无排污口的沉积土严重。沉积土的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指标基本没有相关性。但微生物指标之间基本可以相互印证,指示沉积土的粪便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55.
以土-膨润土为阻隔材料,使用硅灰及水泥对其进行固化改性,研究改性后阻隔墙对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氨氮污染的阻控效果。通过了解阻隔墙材料的渗透性能、力学性能,并结合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效果、穿透效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对氨氮污染的阻控性能。结果表明:硅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材料,最佳质量配比为硅灰∶土=1∶10,最佳含水率为67.80%;改性阻隔材料生成的铝硅酸盐提高了阻隔墙防渗性能,渗透系数为2.36×10~(-9) m·s~(-1);CaCO_3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使抗压强度达到0.896 MPa;改性阻隔材料对氨氮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模型。这说明该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并且该吸附是放热过程。在不同氨氮浓度的穿透下,渗透系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实验期间并未达到穿透浓度。利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型对阻隔墙的阻控效果进行模拟发现,7 300 d后NH_4~+扩散范围小,未穿透阻隔墙。硅灰改性土-膨润土阻隔墙用于对离子型稀土矿氨氮污染阻控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6.
城市已建地铁隧道的保护是目前市政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非挤土桩和挤土桩两种桩型新建桩基础影响下既有地铁隧道的截面内力计算展开研究。采用"二阶段"法研究思想,首先基于桩基础荷载传递法、Mindlin位移解及柱孔扩张理论,分别计算得到非挤土桩和挤土桩在隧道截面位置处产生的土体位移。之后,将隧道衬砌简化为环形弹性地基梁模型,同时考虑土体抗力的影响,并将土体位移施加到环形地基梁模型,从而得到2种桩型引起的隧道衬砌截面的内力分布。研究过程中将理论结果与既有土工离心机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计算方法得到的衬砌内力与既有文献土工离心式试验值差别不大且趋势一致,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合理性;②挤土桩施工引起的隧道弯矩最大值增量远大于非挤土桩在极限荷载时的增量;③隧道截面弯矩最大值位置与桩端-隧道圆心相对位置有直接关系,大约位于桩端-隧道圆心连线相交处。  相似文献   
57.
吸力式桶形基础在海洋工程特别是作为海上风力发电机的基础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沉贯能力是保证桶形基础下沉到预定位置,达到承载力要求的关键。分析了沉贯过程中桶?土界面力学机理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不同土质、模型尺寸、渗透系数等对桶?土界面力学机理的影响,对理论计算、试验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发现对于吸力基础在负压沉贯过程中的研究多是针对沉贯阻力和临界吸力的计算,很少对沉贯过程中桶?土界面力学机理进行细观研究,尤其是对桶?土界面力学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少有论述。指出了在研究吸力基础沉贯特性和桶?土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中的本构模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吸力基础沉贯过程中桶?土相互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随着垃圾填埋场开挖筛分分质利用工程的陆续开展,筛分出的腐殖土妥善处置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超声淋洗不同粒径的锑污染垃圾腐殖土,研究了柠檬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及两者复合淋洗剂的淋洗效果,并通过小麦种子萌发实验探究锑污染垃圾腐殖土资源化用作绿化用土的潜力。研究发现,柠檬酸和EDTA复合超声淋洗既可有效提升腐殖土中锑的去除效果,能缩短处理时间,能消除粒径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减少营养物质流失。小麦种子萌发实验表明,柠檬酸和EDTA复合超声淋洗后的腐殖土具有资源化用作绿化用土的潜力,适当地可以根据不同营养元素损失率进行氮肥、磷肥和钾肥掺拌。  相似文献   
59.
用于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透水坝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猛  张永春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0):1665-1670
为了控制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结合人工湿地原理和快速渗滤机理,开发了透水坝技术并进行了运行试验.该技术利用平原河网地区现有河道的容积来承受农村面源污染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通过控制透水坝的渗流量,拦蓄径流为后续的处理单元提供自流动力.4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使用梯形渗流模型进行透水坝的渗流量计算比较准确,透水坝达到了拦蓄5天处理雨量为1400Om3的降雨径流的设计要求,同时透水坝的TN、TP去除率分别为15.59%和23.44%.  相似文献   
60.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淋洗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但目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淋洗剂的选择,而关于水力停留时间对淋洗效果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水力梯度是影响水力停留时间的重要因素,优化水力梯度能够缩短修复周期,降低淋洗成本,有效提高淋洗效率,为现场淋洗修复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针对人工制备的不同质地的铬污染土壤进行了土柱淋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