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15篇 |
免费 | 1154篇 |
国内免费 | 196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90篇 |
废物处理 | 211篇 |
环保管理 | 1012篇 |
综合类 | 6917篇 |
基础理论 | 999篇 |
污染及防治 | 936篇 |
评价与监测 | 687篇 |
社会与环境 | 134篇 |
灾害及防治 | 1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93篇 |
2023年 | 470篇 |
2022年 | 519篇 |
2021年 | 548篇 |
2020年 | 460篇 |
2019年 | 409篇 |
2018年 | 281篇 |
2017年 | 310篇 |
2016年 | 386篇 |
2015年 | 429篇 |
2014年 | 729篇 |
2013年 | 516篇 |
2012年 | 544篇 |
2011年 | 538篇 |
2010年 | 369篇 |
2009年 | 407篇 |
2008年 | 438篇 |
2007年 | 530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335篇 |
2004年 | 455篇 |
2003年 | 334篇 |
2002年 | 250篇 |
2001年 | 232篇 |
2000年 | 193篇 |
1999年 | 168篇 |
1998年 | 187篇 |
1997年 | 138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15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10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7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9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了探讨利用微生物发酵厨余垃圾产酶的最佳条件,实现厨余垃圾高值资源化,选取米曲霉为试验菌种,基于米曲霉BNCC142787 (简称“米曲霉B”)、米曲霉CGMCC3.4427 (简称“米曲霉C”)的生长特性解析,研究不同培养方式(静置、振荡)和培养温度(30、35、40 ℃)对米曲霉好氧发酵厨余垃圾产酶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米曲霉B和米曲霉C分别在30 ℃和40 ℃、pH为6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佳;与静置培养相比,振荡培养可显著提高米曲霉菌丝体的形成和生长速率,促进淀粉酶和蛋白酶分泌. 米曲霉B在40 ℃下厨余垃圾好氧发酵48 h时蛋白酶活性最高,为66.64 U/g;在30 ℃下好氧发酵48 h时,其淀粉酶活性最佳,为129.44 U/g. 米曲霉C在40 ℃下、厨余垃圾好氧发酵96 h时蛋白质酶和淀粉酶活性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4.02和131.11 U/g. 研究显示,米曲霉B和米曲霉C产生蛋白酶与淀粉酶的能力相当,但米曲霉B生长速率快,所需发酵时间短,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产酶,因此采用米曲霉B在40 ℃、好氧发酵48 h条件下进行酶源制备,可充分利用厨余垃圾中的营养物质获得富含淀粉酶和蛋白酶的产物,具有显著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2.
及时掌握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所关注污染物和修复后再利用土地类型信息对深化建设用地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文献调研和信息公示平台资料查询等途径获取了我国537个污染场地案例信息数据,分析了我国近10年来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利用的变化情况.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537个污染场地中约有66%集中在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和重庆市等先行地区;从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开始,场地修复管控数量增势凸显,2018年污染场地修复管控数量达到峰值;原用地类型归属化学工业、金属制品、冶炼等行业的比例较大,且重金属、苯系物为主的再利用挥发性有机物、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和总石油烃是典型污染物;在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实施前后,包含苯系物、多环芳烃类和总石油烃等污染物的出现频次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而有机农药类和多氯联苯(总量)的出现频次有所减少;污染场地用途大部分是敏感用地类型中的居住用地,且这类场地的原行业类型为化学工业、金属制品等特征污染物危害较大的行业. 研究显示,利好政策和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场地的修复管控工作,以多环芳烃类为主的半挥发性有机物是我国未来场地土壤环境治理工作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再利用类型为敏感用地类型场地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3.
水体中顽固有机污染物会威胁水环境安全,可利用氧化方法对其进行去除。环糊精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其介导强化氧化可延长氧化剂在水中半衰期,形成氧化“微环境”,能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扩展化学原位修复的应用范围,受到环境领域研究者的重视。通过全面分析相关文献,归纳了环糊精与氧化剂及污染物形成二重及三重包络物的机制,阐述了包络在保护氧化剂、拉近氧化剂与污染物距离、增加氧化效率、控制氧化产物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影响氧化效率的因素。结合实际应用效果,讨论了环糊精介导强化氧化对顽固有机污染物去除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4.
995.
现代化萃取技术在当前的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应用广泛且深入,例如其中比较热门的快速溶剂萃取(ASE)技术就发挥了它巨大的价值作用,专门用于监测水环境中的某些固体物质污染物,属于典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文章将以我国水环境有机污染问题作为开题,主要探讨有机污染物的前处理技术应用现状,然后再深入到快速溶剂萃取ASE技术中,探讨其技术实践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996.
文章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山西省2014-2018年农业源PM10的排放量,分析了PM10的变化趋势及排放特征,并编制了2018年山西省农业源PM10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1)2018年山西省农业源PM10年排放总量为6.1×104t,运城市和临汾市是排放量最大的2个地区,分别贡献了总量的16.85%和16.70%。秸秆焚烧和整地环节是产生PM10的主要来源,贡献率为42%和37%。2014-2018年山西省农业源PM10年平均排放量为6.3×104t,且年际变化小。(2)山西省农业源PM10排放量空间分布特征整体呈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运城市、临汾市和忻州市为高排放区,平均排放量为0.94×104t。晋城市、太原市和阳泉市是低排放区,其他各市为中度排放区。山西省各市农业源PM10排放密度范围在14.5~18.7 kg/hm2... 相似文献
997.
该文基于2018-2020年重庆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数据,分析了城市站、区域站和交通站CO浓度水平、时间变化规律,研究了CO与大气污染物、气象参数的相关性,并利用Meteoinfo软件对抵达重庆市各片区的轨迹进行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及浓度权重分析,获得了各片区CO的传输规律及潜在源区贡献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城市站和区域站CO质量浓度为下降趋势,交通站呈现上升趋势,CO质量浓度月变化为“U型”特征,日变化为“双峰”特征,区域站峰值时间晚于城市站和交通站,各类型站点均存在明显“周末效应”。城市站CO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关性整体强于区域站,交通站CO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相关性最低。CO质量浓度与风速为负相关关系,与地面气压和温度的相关性不明显。重庆市冬季的气团轨迹主要来自偏东区域,占比70%以上,此外还有少量轨迹较短的偏西区域轨迹,对应CO质量浓度较高。中心城区主要源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以及川东城市,主城新区主要源区位于重庆主城都市区、泸州、广安、南充,渝东北片区主要源区位于渝东北区域、川东及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张家界等,渝东南片区主要源区来自渝东南片区及湖北省恩施州。 相似文献
998.
通过文献检索和现场调研,计算了工业园区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制定了大气污染控制初选减排情景,运用层次分析与熵权相结合的方法对减排情景进行评价,构建了大气污染全过程控制多目标决策优化实施路线,获得了最优减排情景。预测结果表明:VOCs、NOx、SO2、NH3和颗粒物的减排量分别为2 610.2、255.1、96.6、8.1、337.6 t,相应的固定成本和节约的运行成本分别为4 220万元、419.93万元/a。本文为该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物综合管控提供了可行的措施,融合层次分析的多目标优化决策法可为中小尺度区域工业园区大气污染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