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2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708篇
安全科学   171篇
废物处理   108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1310篇
基础理论   162篇
污染及防治   245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垃圾渗滤液可生化性差、氨氮含量高等特点和国内处理工艺现状,采用UASB-FEO-氨吹脱-CASS工艺处理合肥市龙泉山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介绍了工艺的重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运行实践表明,整套装置运行平稳,出水水质满足设计要求。根据出水水质对该工艺进行技术分析以及运行结果的讨论,并与新发布的技术规范及排放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2.
王勇  黄勇  袁怡  李祥 《环境工程学报》2010,4(5):1057-1061
采用生物膜ASBR反应器,研究了厌氧氨氧化反应过程中亚硝氮与氨氮降解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速度上升期(0~30 min)和速度下降期(30~150 min)。一阶指数衰减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20 min以后亚硝氮、氨氮降解速度逐渐减少,亚硝氮降解速度始终高于氨氮降解速度,但是两者差值随时间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43.
为了系统研究氮在深型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的去除途径,本次实验采用直径30cm,高200cm的有机玻璃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柱内分层装填取自北京顺义的土壤。在水力负荷为8cm/d的条件下,取得了较好的脱氮效果;氨氮去除率为99.80%;TN去除率为83.68%。通过观察氮沿土柱深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在1.30m以上的区域随着氨氮浓度的降低硝氮浓度逐渐增大,同时总氮浓度也在不断降低,约有30.55%在此区域被去除;通过氮元素质量平衡证明这部分氮是通过厌氧氨氧化反应去除的。在1.30m以下反硝化反应是脱氮的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难降解有机物被利用。  相似文献   
144.
2组ASBR接种污泥源分别为好氧硝化污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按2:1比例}昆合的混合污泥。在相同条件下,经过驯化培养均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接种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29d,经过105d的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13d,经过49d反应器启动成功。从2组ASBR污泥中提取细菌总DNA,经过厌氧氨氧化菌特异引物Pla46rc/Amx820对污泥样品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污泥源条件下的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性存在差异,接种污泥源为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Kuenenia,而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Anammox—oglobus,与最初接种的混合污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相同。当接种污泥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时,该菌株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可成为优势菌种,而当接种污泥中无厌氧氨氧化菌存在时,CandidatusKueneniasp.可以在反应器中占主导,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揭示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氨氧化菌(AOB)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测序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AOB群落的演替进行了研究。DGGE结果表明,污泥接种驯化期,AOB群结构的变化较为剧烈,在外加选择压的作用下,种群多样性迅速下降;但随着污泥颗粒化的完成而趋于稳定。测序结果表明,接种污泥中的大多数亚硝化单胞菌属因可快速适应工艺的淘洗过程而被保留在系统内,而亚硝化螺菌属逐渐被淘汰。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在经历了运行初期的淘洗后,AOB含量随着污泥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长;但污泥的氨氧化活性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6.
常温低基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上向流生物滤池为反应器,以实验室内氧化沟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先培育好氧生物膜,后转为厌氧环境培育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常温低基质浓度下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控制反应器进水pH为7.50~7.80,NH4+-N为30~40 mg/L,NO2--N为35~50 mg/L,温度为20~25℃。224 d以后,反应器启动成功。在稳定运行阶段,出水亚硝氮和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 mg/L和4.6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3%和90.1%,去除比例为1~1.8∶1,主要集中在1.4~1.5∶1,亚硝氮和氨氮去除的容积负荷分别为104.2 mg/(L.d)和146.0 mg/(L.d)。  相似文献   
147.
城市污水条件下ASBR厌氧氨氧化的启动与脱氮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SBR在城市污水条件下进行厌氧氨氧化的启动与脱氮性能研究。实验接种好氧硝化污泥,在温度为(35±1)℃、HRT为24 h、pH为7.3~8.5的条件下经过130 d的培养,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稳定运行时,TN容积负荷平均为0.179 kg/(m3.d),NH4+-N、NO2--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30%、91.30%和76.28%。启动期和稳定运行期NH4+-N、NO2--N去除量和NO3--N生成量的比值分别达到1∶1.54∶0.25和1∶1.27∶0.27;稳定运行期进出水pH差值由启动时的0.85下降到0.24。启动期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反应同时存在而在稳定运行期厌氧氨氧化发展成为主导反应。MLSS和MLVSS/MLSS先减少后增加,反映了启动过程中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衰亡和厌氧氨氧化菌逐渐富集的过程,这与反应器的宏观运行效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8.
微生物浸出印刷线路板中金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线路板作为电子产品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具有成分复杂、环境危害大和资源化价值高等特点,对废印刷线路板成分进行科学有效地分离富集一直是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从适用的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的浸提机制、影响微生物浸提效果的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微生物在印刷线路板中金属的浸出中的应用研究状况,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  相似文献   
149.
甲基氯硅烷生产废液制备氯化氢和有机硅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将高、低沸点甲基氯硅烷生产废液分别通过醇解和水解反应制备HCl和有机硅树脂的工艺方法,考察了醇解时间、醇解温度和m(废液)∶m(甲醇)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m(废液)∶m(甲醇)=1∶0.5,醇解温度65℃,醇解时间2h.在该条件下由高、低沸点废液制得的有机硅树脂收率分别为43.2%和40.6%.将制得的有机硅树脂经500℃干燥处理后,可作为填料,制备有机硅树脂-聚氯乙烯复合材料.该材料的力学性能与SiO2 -聚氯乙烯复合材料接近.  相似文献   
150.
厌氧氨氧化细菌是在地球生物氮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微生物,利用其脱氮性能发展的厌氧氨氧化工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污水生物脱氮技术,但是厌氧氨氧化细菌对环境变化敏感限制了实际工程的应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参与厌氧氨氧化细菌应激机制的功能蛋白。铜氧化酶是细菌中参与细胞应激反应的一类蛋白,能够帮助细菌抵抗多种因素(如过氧化物、金属离子等)对细胞的侵害。该研究克隆了来自厌氧氨氧化细菌的铜氧化酶基因,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过量表达,培养温度30℃,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终浓度0.2 mmol/L为最佳诱导条件。对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的铜氧化酶进行纯化,经10%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得知目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 kD。优化了铜氧化酶的复性条件,获得了具有漆酶活性的目的蛋白,针对漆酶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的最适pH值是3,最适温度是3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Km为1 538.91μmol/L,Vmax为17.76μmol/(L·min),kcat为1.09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