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26篇 |
免费 | 469篇 |
国内免费 | 85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763篇 |
废物处理 | 576篇 |
环保管理 | 2113篇 |
综合类 | 7282篇 |
基础理论 | 559篇 |
污染及防治 | 999篇 |
评价与监测 | 367篇 |
社会与环境 | 245篇 |
灾害及防治 | 2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2篇 |
2023年 | 307篇 |
2022年 | 315篇 |
2021年 | 448篇 |
2020年 | 325篇 |
2019年 | 356篇 |
2018年 | 200篇 |
2017年 | 261篇 |
2016年 | 412篇 |
2015年 | 567篇 |
2014年 | 1575篇 |
2013年 | 812篇 |
2012年 | 1079篇 |
2011年 | 1092篇 |
2010年 | 851篇 |
2009年 | 817篇 |
2008年 | 936篇 |
2007年 | 789篇 |
2006年 | 906篇 |
2005年 | 847篇 |
2004年 | 866篇 |
2003年 | 742篇 |
2002年 | 526篇 |
2001年 | 392篇 |
2000年 | 315篇 |
1999年 | 233篇 |
1998年 | 202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44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81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53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45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运用Fluent计算软件对北京市丰台区某燃气锅炉排放烟气中NOx的转化和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地研究了烟气深度余热回收技术对燃气锅炉排放NOx在大气中的迁移规律产生的影响,并与Screen 3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烟气深度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使NOx的最大落地浓度与烟气直排时相比增加了2.5倍,NOx对本地地表的影响面积增大了15750 m2,增加了本地环境污染的风险.结合燃气锅炉的NOx控制技术提出了缓解局部环境风险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烟气深度余热回收技术与低氮燃烧技术联用,NOx的控制效率达到70%以上时,在有效提升锅炉热效率的同时,可以缓解由于烟温大幅下降造成的本地环境污染恶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2.
153.
土中的水平渗流影响着土体的结构强度,受测试技术的限制,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手段对其水平运移规律精确测定。采用基于分布式测温技术(DTS)的主动加热光纤法(AHFO),设计室内模型试验,测试土中一维水平渗流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拟合了渗流时间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以及入渗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AHFO可对任一时刻的湿润锋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湿润锋水平向运移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Green-Ampt模型;利用AHFO法所测水平向含水率分布积分所得的累积渗入量与量筒所测实际加水量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累积渗入量与时间对数呈线性关系;入渗速率随着时间增长逐渐减小,与入渗时间平方根间可用一反比例函数描述。 相似文献
154.
针对在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上覆层变形难以实现分布式监测这一问题,基于脉冲预泵浦光时域分析(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云南某浅埋隧道连续下穿二级公路和钢筋加工车间场地为例,提出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案,对隧道上覆层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上覆层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上覆层中光纤应变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掌子面推进过程、初衬支护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上覆层分别处于拉应力和压应力控制区,掌子面的位置对应着拉—压应变过渡带。同时,将分布式光纤和地表水准仪沉降监测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测得沉降结果趋势一致,验证了分布式光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上覆岩土体纵向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分布式光纤监测由于能够获取覆岩的整体变形时空演化特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5.
以钛涂钌电极为阳极、自制蒽醌修饰石墨毡电极为阴极,对头孢合成废水(COD=25 000~30 000 mg/L、ρ(NH3-N)=850~1 300 mg/L、色度为2 300~2 680度)进行了电化学氧化预处理,优化了电解条件,并对电化学体系的动力学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蒽醌的存在可改善电化学氧化降解效果;在电解时间50 min、电流密度0.14 A/cm2、Na2SO4浓度0.1 mol/L、极板间距2 cm、初始废水p H 7.0的条件下,废水的COD、色度、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5.3%,66.9%,33.6%;BOD5/COD由处理前的0.27增至0.40,可生化性得到改善;COD、色度、NH3-N的电化学氧化降解过程均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该电化学体系的应用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6.
2006年9月,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委托,本人对某钢管有限公司一台LDA型3T电动单梁起重机因起升机构失效造成1人死亡的事故进行现场技术分析。鉴于事故原因的典型性,本文特别建议安全监管部门重视电动葫芦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7.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自1982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从一家单纯从事海上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上游、中下游、专业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等产业板块。近年来,中国海油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收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重大举措的成功实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8.
159.
16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是中国石油行业的三大公司之一。20多年的发展,使它从一家单一的海上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成长为以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为主,同时涉及海外油气开采、专业技术服务、石化、炼油等中下游产业,并以控股和参股形式涉足其他能源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海油的安全工作也形成了一套高标准的思维理念和行为准则。自1991年以来,中海油未发生任何重大恶性事故,一直保持着文明生产。而执掌中海油安全工作的,正是中海油健康安全环保部总经理、国家安监总局专家组专家宋立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