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7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875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1674篇
基础理论   176篇
污染及防治   349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81.
王超  郑晓英 《环境科学》2008,29(8):2235-2241
对不同剪切应力(0.189、0.267、0.327和0.377 N/m2)下4个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结构、比耗氧速率(SOUR)以及胞外聚合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稳定的基本形态特征,其微生物主要由杆菌、球菌和丝状菌组成;其中杆菌能承受高剪切作用.是剪切应力为0.377 N/m2时的优势菌群.4个反应器中污泥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0.2-0.5、0.5-1.5、0.5-1.5和0.3-0.5 mm;SOUR分别为34.54、40.08、46.26和46.42 mg/(g·h),胞外多聚糖分别为59.71、66-81、80.88和109.99 mg/g,胞外蛋白质分别为9.29、9.80、12.35和17.02 mg/g.好氧颗粒污泥比耗氧速率SOUR和胞外聚合物与剪切应力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确定了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活性与剪切应力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982.
金属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还原硝酸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光沉积法制备了负载金属Fe或Cu的P25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用TEM、ICP、XRD及UV-Vis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其在20 W紫外灯照射下光催化还原硝酸氮、去除总氮的效果;考察了pH值、搅拌气体、金属的负载量、空穴清除剂甲酸的用量以及金属Ag-Cu复合沉积等条件的影响.反应2 h的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上载铜量增加,硝酸氮转化率随之增加,但最大总氮去除率和氮气选择性均出现在0.5%Cu负载量下;氮气搅拌和酸性条件下反应,形成氮气的选择性略低(62%),但最高的硝酸氮转化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达到36.9%和23.2%;CO2作为搅拌气体.Cu的负载量为0.5%、甲酸用量为0.06 mol/L时.形成氮气选择性最好(88.4%).硝酸氮转化率和总氮去除率分别为29.5%和25.1%.同样条件下,采用二氧化钛上共沉积金属总质量分数为1%、Ag:Cu=1:1的催化剂,硝酸氮的转化率可达48.1%,总氮去除率为34.2%,氮气选择性为72.2%.  相似文献   
983.
纳米金/碳纳米管修饰石墨电极测定邻苯二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自沉积方法将HAuCl4直接还原成纳米金颗粒并修饰在碳纳米管表面,所制备的纳米金(Au-CNTs/C)修饰电极对邻苯二酚(CAT)具有高的电催化氧化作用.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CAT在Au-CNTs/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发现CAT在该修饰电极上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0.25V有明显的氧化峰.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pH7.4)中,CAT的响应电流与浓度在5.0×10-7~5.0×10-3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检出限为3.3×10-7mol/L.  相似文献   
984.
为探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胞外金属元素特性,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根据粒径筛分为0.5~1.4mm、1.4~2.8mm、>2.8mm 3组,提取不同粒径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研究EPS金属元素特性.结果表明,蛋白质(PN)是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的主要成分,占EPS含量的84.2%以上.随着粒径的增大,EPS中Na、K、Ca、Mg元素含量均增多,且与EPS中蛋白质含量变化一致.EPS中K、Ca、Mg元素的离子形式占比分别为68.6%、56.2%、94.7%.EPS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CER)处理后,0.5~1.4mm、1.4~2.8mm、>2.8mm组EPS Zeta电位分别减小了4.7,7.2,9.1mV,EPS中的金属离子可通过压缩双电层作用促进颗粒污泥的聚集,金属离子对大粒径颗粒污泥EPS Zeta电位的影响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985.
2012年夏季长江口颗粒有机碳、氮分布特征及其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邢建伟  线薇微  绳秀珍 《环境科学》2014,35(7):2520-2527
基于2012年8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夏季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结合C/N摩尔比值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 a)探讨了POC的主要来源及浮游植物的贡献.结果表明,2012年夏季长江口POC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68~34.80mg·L-1之间,均值为3.74 mg·L-1;P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3~9.13 mg·L-1,均值0.57 mg·L-1,二者浓度均表现为底层高于表层.POC和PN平面分布相似,高值区均出现在口门附近和调查海区西南部,并向外海浓度迅速降低,整体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趋势,与总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matter,TSM)的平面分布规律基本相同;POC与P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POC、PN与TSM、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间均呈现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盐度(salinity,S)和Chl a的相关关系较弱,表明POC和PN的分布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大,浮游植物生产不是该水域颗粒有机碳、氮的主要来源.C/N摩尔比和POC/Chl a法分析表明夏季长江口POC主要为陆源,有机碎屑是POC的主要存在形式.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生物量对夏季长江口表层POC的平均贡献率仅为2.54%,非生命POC占绝对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986.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C、N、BSi的沉积记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大亚湾大鹏澳海域鱼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以及核电站附近3个站位50~78 cm的柱状沉积物中生物硅(BSi)、总有机碳(TOC)、总氮(TN)等生源要素的垂直变化,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沉积记录。位于近岸海水养殖区的两个沉积柱中,近年来TOC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核电站附近海域略有下降。从TOC/TN比值判断(三个沉积柱平均分别为9.54、7.42、7.9),该海域TOC是陆源和水生两种来源的混合物。此外,养殖区上表层沉积物中水生有机碳(TOCa)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TOC/TN比值则上升,说明养殖区水生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下降;相反,陆源污染所造成的陆源有机碳(TOCt)含量明显增加。在核电站附近海域,TOCa含量明显上升,TOC/TN和TOCt值下降,表明核电站的运行使水体初级生产力上升,陆源有机碳输入则减少。BSi、BSi/TOCa的垂直分布表明,海水养殖区硅藻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逐年上升,而核电站海域硅藻的贡献则下降。  相似文献   
987.
高浓度Vc生产废水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汪善全  张胜  李晓娜  竺建荣 《环境科学》2007,28(10):2243-2248
采用高浓度难降解的Vc生产废水可以在SBR反应器中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转化母液反应器中污泥实现完全颗粒化,得到的好氧颗粒污泥粒径为0.2~1 mm,平均沉降速度为31.2 m·h-1;精制或提取母液反应器中污泥部分颗粒化,得到的颗粒粒径为0.5~2.5 mm,平均沉降速度为26.3 m·h-1.由于形成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系统表现出良好的运行性能,在进水COD 1 000~1 500 mg·L-1时去除率达到80%左右.如果反应器进水中补充加入一定浓度的易降解有机物,处理系统的去除效率还可进一步提高并能缩短启动时间.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进水反应器中的生物相发现,好氧颗粒污泥中出现的原后生动物种类及生物相丰富程度不仅与反应器运行状态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反应器中的进水水质.实验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污泥复活、污泥驯化和污泥颗粒化3个阶段.在运行控制过程中通过将沉降时间作为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一个关键控制参数,它既可以去除反应器中沉降性差的污泥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调节反应器中的运行负荷,从而促进反应器中好氧污泥快速实现颗粒化.  相似文献   
988.
在生物水处理技术中,好氧颗粒污泥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好氧颗粒污泥是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生物自固定颗粒,具有较高的生物量、良好的沉淀性能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它的形成机制初步认为是SBR运行模式、胞外多糖及水力剪切力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综述了SBR运行模式中选择压、周期性的好氧饥饿对颗粒污泥形成的作用,以及胞外多糖、水力剪切力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与稳定性关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89.
西北某电子垃圾拆解厂室内外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暴露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ICP-OES对西北干旱区某规模化电子垃圾拆解厂拆解车间内外空气不同粒径的颗粒物(PM_1. 0、PM_(2.5)、PM_(10))及上风向对照点PM_(2.5)中的6种重金属(Cd、Cr、Cu、Ni、Pb、Zn)的浓度进行了分析测定,基于该数据对拆解车间内外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浓度水平、粒径分布特征、职业暴露风险以及呼吸系统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拆解车间内外颗粒物中重金属Zn(室内4 890 ng·m~(-3),室外1 245 ng·m~(-3))、Pb(室内1 201 ng·m~(-3),室外240 ng·m~(-3))、Cu(室内1 200ng·m~(-3),室外110 ng·m~(-3))均表现出较高的污染水平,且室内浓度远高于室外数倍,表明拆解活动是造成室内空气较高浓度重金属的主要原因,室内外空气环境污染特征与电子垃圾拆解种类密切相关.粒径分布特征为:车间内空气环境中重金属主要吸附于PM_(2.5)中,车间外主要是赋存于PM_(10)中.职业暴露风险评估显示:Cr的非致癌与致癌风险最高;拆解厂车间室内外6种重金属总非致癌危害指数为1. 62×10~(-3)和3. 60×10~(-4),远低于U. S. EPA规定的限定值(1. 0);车间室内外致癌总风险值为2. 69×10~(-7)和2. 59×10~(-9),小于可接受范围(1×10~(-6)),表明由重金属所导致的职业健康风险相对较小;评估结果表明按国家环保要求规模化建厂的电子垃圾拆解厂空气环境颗粒物中重金属对公共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相对安全的水平.颗粒态重金属在人体呼吸系统的不同器官的沉积特征表现为粒径越小,在呼吸系统的深处的沉积百分占比越大,建议企业应针对细颗粒物给职业工人造成的呼吸健康风险采取相应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990.
李冬  曹美忠  郭跃洲  梅宁  李帅  张杰 《环境科学》2019,40(3):1360-1366
在SBR反应器中接种成熟的生物除磷颗粒,通过分阶段提高进水中氨氮浓度,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对生物除磷颗粒系统的影响,确定系统对进水氨氮负荷的承受能力.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低于45 mg·L~(-1)时,生物除磷颗粒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TP去除率在96%以上,COD去除率在89%以上,出水TP浓度和COD浓度分别在0. 4 mg·L~(-1)和25 mg·L~(-1)以下,颗粒粒径在950μm以上,SVI在45 m L·g~(-1)以下;进水氨氮浓度为60 mg·L~(-1)时,TP去除率在95%以上,出水TP浓度在0. 5mg·L~(-1)以下,颗粒粒径为760μm,SVI为56 m L·g~(-1),系统中生物除磷颗粒出现部分解体,PAOs代谢和生长开始受到抑制.进水氨氮浓度达到70 mg·L~(-1)时,TP去除率为70%,出水TP浓度在3 mg·L~(-1)左右,颗粒粒径为570μm,SVI为75 m L·g~(-1),PN/PS值达到7. 50左右,系统中生物除磷颗粒严重解体,PAOs代谢和生长被严重抑制.随着进水氨氮浓度上升,导致生物除磷颗粒中微生物分泌蛋白质增加和多糖减少,PN/PS值增大,出现生物除磷颗粒解体,颗粒粒径减小和SVI上升,生物除磷颗粒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