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充分挖掘大量已知其稳定性状况的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根据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概念,构造了一个基于模糊变权相似优先的边坡范例推理模型。对每一个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别建立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模糊相似优先关系。经过影响因素之间的两两比较,获得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下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相似性序列,在确定影响因素各自的权重之后,经计算可获得边坡的目标范例与源范例之间的综合相似性序列,从而最终找出与边坡的目标范例最相似的源范例,进而实现了黄土边坡目标范例的稳定性评价。实例分析表明: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其实际状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2.
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共同作用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对准确评估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和变异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3种地形部位(峁顶、峁坡、沟底)和8种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果园、天然与人工草地、天然与人工灌木林、天然与人工乔木林)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0~20 cm)314个土壤样品用于研究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极显著(P0.000 1)影响小流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分布,并且交互作用显著(P=0.051 1)。地形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表现为沟底峁坡峁顶的变化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沟底(8.0 g/kg)、峁坡(7.1 g/kg)分别是峁顶(4.2 g/kg)的1.9、1.7倍。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表现为天然乔木天然灌木人工乔木天然草地人工灌木人工草地农田果园的分布变化规律。地形和土地利用交互作用下,农田、果园、天然草地在坡面水土流失条件下显示出土壤有机碳在沟底逐渐富集的特征,沟底有机碳含量农田(6.9 g/kg)、果园(8.8 g/kg)、天然草地(9.3 g/kg)分别是峁顶的1.9、2.0、1.9倍。林地(灌木林和乔木林)却表现为峁坡土壤有机碳含量远远高于沟底,天然乔木林且达到了显著水平,天然乔木峁坡土壤有机碳含量(24.6 g/kg)是沟底(16.4 g/kg)的1.5倍。  相似文献   
183.
对榆林-济南输气管道经过的多种地貌和复杂地质灾害地区的黄土地质、山地、丘陵、水网密集区、采空区、活动断裂区的分布和性质进行了介绍;分析、评价这些地质灾害对管道的危害。针对不同地质灾害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4.
以典型高速黄土滑坡——洒勒山滑坡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液化-汽化效应作为黄土滑坡高速启动机制的一种解释,并运用数学物理方程定量分析液化-汽化效应,推导出滑动面在滑动过程中的热效应、温度分布函数及孔隙水汽化压强计算公式,对洒勒山滑坡的液化-汽化效应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滑体在滑动过程中,法向总应力主要由超孔隙水压强和孔隙水汽化压强承担,形成极低摩阻力,滑体变形能大量转化为动能,因而形成高速滑坡。  相似文献   
185.
The widespread contamination of soils and aquifers by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NAPL), such as crude oil, poses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hazards globally. Understanding the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PL in soil is crucial in mitigating or remediating soil contamination. The infilt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de and diesel oils into undisturbed loessal soil cores, collected in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cylindrical columns,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a constant fluid head (3 cm) of either crude oil or diesel oil. The infiltration rate of both crude and diesel oils decreased exponentially as wetting depth increased with time. Soil core size and bulk density both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NAPL infiltration through the undisturbed soil cores; a smaller core size or a greater bulk density could reduce oil penetration to depth. Compacting soil in areas susceptible to oil spills may be an effective stratage to reduce contamination. The infiltration of NAPL into soil cores was spatially anisotropic and heterogeneous, thus recording the data at four points on the soil core is a good stratag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crude and diesel oils, rather than their components, have a practical value for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loessal soils.  相似文献   
186.
以长安地裂缝带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裂缝面上的黄土及未受裂缝影响的原状黄土进行电镜扫描试验,对两者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分析了裂缝带附近黄土物理力学性质变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裂缝面黄土与原状黄土在微观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别,主要表现为裂缝面黄土颗粒接触类型为面-面接触,具有定向排列现象,颗粒之间孔隙较小、结构致密,并可见明显的擦痕,原状黄土颗粒接触类型则表现为棱-面接触或面-面接触,并发育缝隙状孔隙,总体为镶嵌孔隙结构;两者微观结构的差异表明地裂缝的活动具有剪切滑移特征。  相似文献   
187.
本文通过对西气东输管线子长县—永平镇段原状马兰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试验,分析了非饱和马兰黄土土样的基本性质,并利用2Bar体积压力板仪对该土样的基质吸力和体积含水量进行了研究,得出其土-水特征曲线,同时分别采用Gardner、Fredlund和Xing以及Van Genuchten土-水特征曲线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188.
城市污泥对Cd在黄土中的形态分布及再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和小麦为供试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胁迫水平Cd在施用污泥黄土中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再分配.结果表明,原状土壤中Cd以碳酸盐结合态及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随着外源Cd添加量的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分配系数持续增加,而有机态与残渣态分配系数则持续减小,土壤Cd的主要赋存形态转变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的活性不断增强,加大了对作物的潜在危害.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最大,施用污泥黄土中铁锰氧化态Cd含量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高于可交换态Cd;黄土与施用污泥黄土中Cd的总再分配系数均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而结合强度系数均随Cd胁迫水平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污泥的施用可增加土壤中残渣态Cd的含量,有助于提高Cd各形态间再分配的稳定性,相对降低了土壤Cd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9.
通过对国内外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研究历史和现状的介绍,分析不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方法的物理化学机制及其研究的主要不足,并根据地基处理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黄土地基抗震设计的任务需求,探讨未来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现有研究和相关领域前沿性科学问题的总结发现:(1)不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方法的内在机制均主要针对黄土内的架空孔隙和弱胶结等特殊不良结构,通过增加土体密实度和土骨架结构强度,提高地基的抗震性能;(2)现有黄土地基抗震改良方法中,针对强夯法、挤密桩法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完备,而在黄土地基设计中防灾目标的统一性、复杂应力及外营力条件下改良黄土的动力特性、新型环保加固材料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的标准化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3)微生物环保固化技术在黄土地基抗震处理中的应用、改良黄土地基地震动效应特征及动力条件下的土—结相互作用、基于性能的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及其标准化应是今后黄土地基抗震处理领域可能取得突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0.
论述了小城镇建设与区域小流域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了小城镇建设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经济学意义,即发展小城镇,不仅能促进和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有利于小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而且还将大大提高流域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流域与外部的经济活动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讨论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小城镇建设的特点:以小流域为基础的小城镇建设呈"袖珍型"发展状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建设中心城镇,加强区域小城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