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18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667篇
基础理论   64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示踪剂实验从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及其统计特征值等方面对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特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表明水流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流动是一种非理想的不均匀流动,存在一定的死区和水流的扩散;垂直流人工湿地较大的死区率与其表面布水的不均匀性有关,这也可能是其死区率大于表流人工湿地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验还表明,进水流量对垂直流人工湿地停留时间分布影响较大,随着进水流量的增加,平均停留时间减小,但标准平均停留时间增大,死区率减小;当进水流量为15L/h(水力负荷为620mm/d)时,水流在湿地中的散度最大,水流更接近全混流,不利于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72.
毛细屏障作为核废物处置库顶盖的工程屏障之一,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箱体实验方法,研究了非饱和稳定流条件下粗石英砂层厚度和倾角对毛细屏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石英砂层厚度的增大,水分的相对绕流量增大,毛细屏障效应增强;随着粗石英砂层倾角的增大,其表面积水减少,水的横向流动能力增强,毛细屏障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73.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社会信息技术的传输,使大量的要素(人流、物流、信息流)在城市群空间内集聚与扩散,加密城市群空间内城市联系。在基于公路运输、普通列车、高速列车以及百度指数4个要素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区域内城市联系虽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城市间的联系不均衡,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为多中心的协调网络发展格局特征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空间流"特征呈现三角形网络结构,其三角形的顶角分别由上海(沪)、南京(宁)与杭州(杭)3个核心节点城市构成。在空间结构内部,形成若干次级城市网络连线;在空间分布上,北翼网络化程度较高于南翼线性联系程度,区域联系强度以"沪—宁"、"沪—杭"沿线向两侧递减;(3)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5个核心城市排名处于网络中心的前列,扬州、南通、泰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相对靠后,这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吸虹效应"有关,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心城市会向周边地区提供服务与经济辐射,完善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4.
采用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区对应段的河涌进行生态修复改造。基于k-C*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对现有河涌的面积的利用下,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受到限制。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研究了4种植物、4种基质,分别在2、4、6和8 d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对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得到影响TP和NH4+-N去除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基质→植物→HRT和基质→HRT→植物;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条件分别为:风车草、颗粒活性炭、4 d(HRT)。在最佳水平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TP和NH4+-N的浓度均可达到出水排放标准浓度指标。k-C*模型的计算值总是比实验值偏高,但两者之间的误差在一个数量级范围内。  相似文献   
75.
为了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常温下的启动情况,在22.5~30.2℃条件下,对不加填料的5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和加填料的4隔室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同步进行了启动实验。实验用水为高浓度淀粉废水,两反应器采用相同的启动策略,即梯度增加进水COD浓度与降低水力停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两反应器有效容积均为47.8 L,启动初始负荷为0.6 kg COD/(m3.d),逐渐增加到10 kg COD/(m3.d)。实验表明,经过6个阶段87 d的运行,反应器启动完成,并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5%以上。在启动过程中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相近。  相似文献   
76.
构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村镇污水,获得了不同流程、水力负荷、C/N条件下湿地系统对污水TN的净化效果数据,并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与遗传优化算法对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找到正交试验以外的最优点和最差点。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TN去除率随流程的增加呈上升趋势,TN主要在下行池中去除;随水力负荷增加,TN去除率呈现下降趋势;在所研究的范围内,C/N为15.00时TN去除效果最佳。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响应面回归方程,可作为垂直流人工湿地的TN去除率计算函数,相对误差基本控制在10%以内;使用遗传算法对响应面回归方程进行全局优化分析,对不同植物床湿地的最优点和最差点进行对比分析,这些点与湿地种植的植物相关关系不大,不同植物床湿地呈现相似的参数条件。  相似文献   
77.
通过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实验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建立了ABR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BPNN模型,通过测试对比,找出了较优训练函数为traingda,较优训练次数为1 900.利用分割连接权值法(PCW)对影响出水SO42-和COD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进水COD、SO42-、pH、COD/SO42-和HRT对出水SO42-和COD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进水pH对出水SO42-和COD的影响最大,相对重要性(RI)指数分别为30.79%和23.44%;并通过样本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对SO42-和COD去除率的限制因子仿真模型,为预测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过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在厌氧消化处理石化剩余污泥启动过程中的性能及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污泥挥发性固体含量的去除率达43.7%;反应器内pH维持在6.4~7.4;从启动到稳定运行,第一隔室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变化不大,在0.14 L/(g·d)以下,第二、第三、第四隔室的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在0.29 L/(g·d)以上,污泥在反应器内部实现了分级分相处理。  相似文献   
79.
以我国滨海11个省(市)1995--2011年17年间入境旅游资料为基础,从旅游流流量、旅游流客源地空间结构和旅游流目的地空间结构方面研究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滨海省(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滨海省(市)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处于31—34.5之间,总体趋势减小;入境游客密度指数说明滨海地区入境旅游流目的地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整体上是从中心向两翼递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0.
ABR反应器的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添加填料对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启动性能的影响.反应器启动时,控制COD负荷为0.15 kg/(m3*d),逐渐提升至0.6 kg/(m3*d).未加填料的反应器经过约60 d,加入填料的反应器经过约35 d的连续运行,出水COD去除率稳定,启动基本完成.研究表明,添加填料的复合式反应器启动速度明显快于普通ABR,且运行稳定性更好,COD去除率较高,能够较好地截留污泥,有利于反应器生物效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