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3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储罐是石油化工行业常用的储存设备,经常储存易燃、易爆或有毒物品,在使用过程中,一旦储罐失效其后果非常严重。通过对引起储罐失效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以储罐失效为顶事件的事故树。通过分析,得到了储罐失效树的各阶最小割集,确定了引起储罐失效的灾变风险源,计算出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并进行了相对重要程度排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确保储罐平稳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2.
从风险物质数量、风险诱发因素及风险防控能力角度出发,采用加权评分法,结合周边环境敏感受体情况,对沈阳市某化工园现状做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JHYSD和XJHX的区域环境风险值贡献最大,分别为3.08和2.59,约占园区内总风险值的41.2%;该化工园综合环境风险值为13.57,构成该综合风险值的各分项大小不同,其中,RIS_(危险废物)分项环境风险最大,贡献率达到28.89%,其次为RIS_(大气),贡献率达27.34%,其余三者顺序为RIS_(化学品)RIS_水RIS_(累积)。  相似文献   
23.
通过无人机航拍对大伙房水库周边潜在风险源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更新有关信息,以进一步增强水源地保护区管理能力,使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相似文献   
24.
基于环境后果评价的环境风险源分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环境风险源分级存在的指标单一和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综合考虑危险物质特性、环境迁移规律及环境危害特性,建立较全面的环境后果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构建以环境后果综合评价为基础的环境风险源分级模型.根据2009年4月对上海市闵行区重点工业企业危险源的调研结果,将模型用于上海某油墨有限公司甲苯储罐的风险源分级评价.结果表明,该风险源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007 9~0.259 4,根据90%的累积概率对应的评价指数值(0.104 0)确定该风险源为重大环境风险源.本文建立的模型可有效评价环境影响后果,为环境风险源的分级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本就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应急监测网络系统的作用,加强固定危险品风险源的管理进行了讨论,指出开展应急监测的重点是加强流动源和固定源并重的原则。  相似文献   
26.
对区域风险源进行准确识别与危险性评估是落实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本文以我国东部某区为例,进行区域风险源的识别与危险性评估。通过识别,筛选出具有显著危险性的3家面风险源和14家点风险源企业。为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防控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27.
准确快速地确定生态监察目标,以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现场执法以提高现场环境执法效能,是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监察的关键.基于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在构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监察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实现了利用卫星数据提取水源保护区的风险源信息,并对水源地所有风险源实现空间定位和准确统计.基于卫星数据和平板电脑,结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定位技术,开发了水源地保护区现场执法系统,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快速采集和“图属”一体化的业务集成,该系统可为水源地生态环境现场监察提供有利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8.
收集了2000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统计数据,并从污染事故的风险致灾因子、引发原因和主要涉及行业3个角度,对11年间的1065起污染事故案例展开深度剖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统计数据,并从污染事故的风险致灾因子、引发原因和主要涉及行业3个角度,对11年间的1065起污染事故案例展开深度剖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我国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致灾因子是工业废水,其造成的污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比例高达43%,应成为环境风险管理关注重点;人为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98%,是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污染事故主要涉及的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业及废物治理业,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累计次数较高,达82起。因此企业需积极提高自身,同时相关部门需加强对重点行业、主要风险因子的监督审查力度。  相似文献   
29.
《环境影响评价》2015,(1):I0002-I0002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绿色江南、绿色潇湘近期共同发布绿色证券2期报告--《上市公司的雾霾风险》。该报告指出,一批屡屡越标违规排放的重化工上市公司已成为雾霾风险源,  相似文献   
30.
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a major source of various pollution accidents.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risk sources for pollution accidents has become an urgent demand for most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In pollution accidents, the released chemicals harm the receptors to some extent depending on their sensitivity or susceptibility. Therefore, identifying the potential risk sources from such a large number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has become pressingly urgent.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whole accident process, a novel and expandabl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risk sources causing water pollution accidents is presented. The newly developed approach, by analyzing and stimula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a pollution accident between sources and receptors, can be applied to identify risk sources, especially on the nationwide scale. Three major types of losses, such as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losses, were normalized, analyzed and used for overall consequence modeling. A specific case study area, located in a chemical industry park (CIP)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as selected to test the potential of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risk sources for pollution accidents in this CIP. Aniline leakage in the HS Chemical Plant would lead to the most seriou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water environment. This potential accident would severely damage the ecosystem up to 3.8 km downstream of Yangtze River, and lead to pollution over a distance stretching to 73.7 km downstream.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asily extended to the nationwid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risk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