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94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73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1.
汉江中下游流域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协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和优先控制区分别指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时段和区域。基于月尺度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识别,对水土资源保护具有实践意义。基于USLE模型,定量分析汉江中下游流域不同月份土壤侵蚀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土壤侵蚀高风险期及优先控制区协同分析方法,先基于侵蚀量-时间曲线定量识别流域土壤侵蚀的高风险期,再基于侵蚀量-面积曲线识别高风险期内的优先控制区。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流域2010年土壤侵蚀具有集中分布特点,严重侵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北和东南地区,占流域面积的11.70%;轻度及以下侵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东部和南部坡度较低的区域,占流域面积的88.30%。流域土壤侵蚀的高风险期为4月和7月,侵蚀量占全年的69.12%,其中,7月土壤侵蚀量最高,占全年的41.83%,4月土壤侵蚀量占全年的27.29%。汉江中下游流域高风险期内优先控制区占流域面积的12.22%,其侵蚀量达82.01%,优先控制区主要分布在流域北部、西部及东南部分县市。通过优先控制高风险期内的优先控制区域可以大大提高土壤侵蚀的控制效率。  相似文献   
512.
共代谢基质对苯酚降解菌XTT-3降酚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驯化的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苯酚降解菌XTT-3,经16SrDNA鉴定为Sphingobiumsp.。对该菌株进行碳饥饿处理,发现其降解苯酚的能力受到抑制。以只含苯酚的M9培养基为参照,添加0.2g/L酵母膏作为共代谢基质,对XTT-3菌株降解苯酚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36h后苯酚降解率为68%。在含0.2g/L酵母膏的M9培养基中,同时添加20mg/L邻苯二酚,XTT-3降解苯酚作用显著增加,24h后苯酚降解率达75%,苯酚降解速度达0.261mg/min。  相似文献   
513.
长春南湖营养盐与叶绿素a的分布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长春南湖水体中TP、TN和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及相关性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南湖水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常温期,TP、TN和叶绿素a含量均为9月5月;9月的TP、TN为表层底层,叶绿素a含量为底层表层;5月的TP、TN和叶绿素a的含量均为底层表层;TP为渔场保护区人为活动区荷花池区,TN和叶绿素a含量均为渔场保护区荷花池区人为活动区。(2)冰封期,TP、TN和叶绿素a含量为水层冰层;TP、叶绿素a含量为渔场保护区人为活动区,TN为人为活动区渔场保护区。与常温期相比,TP、TN和叶绿素a含量总体上均为9月5月2月;各区水体中TP和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与常温期保持一致,而TN的分布有一定的变化。(3)相对于氮,磷含量的高低是控制藻类及浮游生物生长更为关键的因子。(4)9月的营养级别是中度富营养,2月的营养级别是中营养,5月的营养级别是轻度富营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大小依次为9月5月2月。常温期不同功能区的营养级别均属轻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514.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考虑到碳排放交易体系比碳税更具有政治可行性,不少国家或地区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最低的减排成本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然而,采用碳排放交易体系,其排放总量是固定的,而减排成本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出现由于政策或外部冲击而产生的配额价格异常波动的现象。因此,为确保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本有效性,政策灵活性十分重要。在理想情况下,碳排放市场具有完全的时间灵活性(包括长期的履约期、自由的配额储存与预借)和空间灵活性(即建立全球碳市场),这将对增强市场流动性、降低减排成本、缓解价格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实际上理想状态很难达到。本文将对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灵活性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尤其关注履约期的长短、配额的跨期使用、配额的抵消、区域碳市场连接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设计,这对我国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以及今后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15.
选取南盘江流域3个水文站52 a(1961~2012年)的逐月径流资料,联合两个相邻站点,分别计算标准化径流指数(SSFI),运用游程理论识别52 a来不同站点干旱特征,并用Pair copula函数计算不同站点的联合重现期。结果表明:(1)52 a来3个站点干旱特征值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011~2012年;从单个站点看,52 a来沾益站的干旱次数、最大干旱历时、最大干旱烈度均大于高谷马站和江边街站,最大干旱峰值出现在江边街站;从联合站点看,中游以上高谷马站和沾益站的干旱特征值均大于中游以下高谷马站和江边街站,3个站点联合识别的干旱特征值大于中下游站点联合识别干旱特征值,小于中上游站点联合识别干旱特征值,上游干旱更严重;(2)Frank Pair copula函数的RMSE、AIC和BIC值最小,拟合程度最高,适合运用于南盘江流域干旱频率分析中;(3)运用Frank Pair copula函数计算得到3个水文站点2009~2012年的连续干旱重现期都在100~200 a,是52 a来最严重的一次干旱  相似文献   
516.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12,(1):4-5
国际动态德班大会取得重要成果《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近日在南非德班举行,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议"。决议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  相似文献   
517.
河南省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河南1961~2006年50个气象站台站汛期(6~8月份)逐日降水量资料,定义95%降水分位数为极端降水事件的阈值,建立不同站近46年汛期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趋势分析、最大熵谱分析等统计技术方法,对河南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变化上总体具有北多南少的特点,而且汛期降水量的比重与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的高低存在着很好的一致性;空间分布上主要有全省一致型、西北 东南型、南阳盆地型和中部分布型等4种类型,其中全省一致分布型为最主要的空间模态;年际变化趋势各地有所不同,豫西、豫南区为减少趋势,而豫中、豫北、豫东和豫西南区表现为增加趋势,而且在振荡形态上各有同异,以2~8年和1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518.
《环境教育》2008,(10):14-14
环保靠宣教起家,更靠宣教发展,这是中国环保领域长期以来形成的共识。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环境宣教工作功不可没。作为中国环境宣教的牢固阵地,《环境教育》始终与环境保护事业保持高度的一致。从学校环境教育到全民环境教育,从最初的季刊到双月刊到月刊,一步一个脚印,环境教育稳步成长为创刊100期的权威期刊。  相似文献   
519.
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抗震性能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PBSD)的多级水准多目标设防,首先,依据结构可靠指标与验算点对应关系,推导出了基本变量的超越概率与目标可靠度、极限状态灵敏度系数的关系,完善了“等超概率原则”;其次,应用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目标可靠指标和“等超概率原则”,提出应用“多级设计可靠度”实现PBSD对不同重要性建筑、不同设计基准期的多级水准设防;最后,结合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给出了基于结构可靠度的PBSD抗震设防标准实用表格和公式。  相似文献   
520.
季节冻土区冻融期黄土滑坡基本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滑坡灾害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即雨季和冻融期,而目前对冻融期滑坡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导致对冻融期滑坡的防治效果远不及雨季滑坡。本文以甘肃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探索季节冻土区冻融期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作用是季节冻融期黄土滑坡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不但在斜坡表层产生强烈作用,而且可引起斜坡深处地下水富集、土体软化范围扩大和静、动水压力增大等冻结滞水效应,促使斜坡整体性大规模变形破坏,导致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