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0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72.
为了探讨内源性SO2生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化学机制,采用真空减压法、超声波法、通气法、光谱扫描法及摇瓶法等对SO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化学形态及其脂/水分配系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气态SO2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更易溶于有机溶剂;2)SO2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主要是物理性溶解,其主要以SO2分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在饱和溶液中90%以上是以自由分子状态存在,在较低浓度下也有50%左右以自由分子状态存在;3)SO2的脂/水分配系数仅为0.16~0.20,使存在于生物膜(脂相)系统的内源性SO2很容易进入水相并转化为亚硫酸盐,这将导致其在组织细胞内的半寿期很短,这符合信号分子的特征.由此结论:1)以SO2生理盐水溶液作为SO2供体,可作为研究内源性SO2生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新模式;2)内源性SO2在组织细胞内的失活途径是:SO2→SO32-/HSO3-→SO42-.此外,论文认为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并不能作为"SO2供体"用以处理生物组织.  相似文献   
73.
改性土壤对模拟含油废水中油的吸附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高斌  王晓蓉  章敏  黄华  杨柳燕 《环境科学》2000,21(3):89-89-92
研究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甲基铵离子 ( TM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 ( HDTMA)改性的土壤 (黑土、黄棕壤、红壤 )对水中油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改性土壤和未改性土壤均可吸附水中的油 ,但改性土壤对水中油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未改性土壤 .改性土壤吸附油能力的顺序依次为 :1 CEC- HDTMA黑土 >1 CEC-HDTMA黄棕壤 >1 CEC- HDTMA红壤 >1 CEC-TMA黑土 >1 CEC-TMA黄棕壤 >1 CEC- TMA红壤 .未改性土壤和 HD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通过分配来进行 ,吸附等温线可由 Henry方程表示 ,得出 logKSOM为 2.69,logKHDTMA为 3.35;TMA改性土壤对油的吸附符合 Langmuir方程 ,其对油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 1150 mg/kg( TMA黑土 ) ,751 mg/kg( TMA黄棕壤 ) ,172 mg/kg( TMA红壤 )  相似文献   
74.
镉对南美蟛蜞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镉(Cd)积累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产生诸多影响的环境胁迫因子,光合作用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特性.通过对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生长过程不同程度的Cd胁迫处理,利用光合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技术,初步观测盆栽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Cd对南美蟛蜞菊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荧光特征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当土壤中Cd质量分数达到5 mg·kg-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明显降低,但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幅较小,水分利用率WUE则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②随着土壤中Cd的增加,叶绿素a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b降低,但叶绿素b变化不明显;③ Cd质量分数达到2 mg·kg-1时,初始荧光Fo与光化效率Fv/Fm变化明显,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量子效率ΦPSⅡ从Cd质量分数为0.5 mg·kg-1起有明显变化.由此看出,Cd对叶绿素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其中光反应中心对Cd胁迫尤为敏感,叶片光合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下降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鼎湖山格木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种群的生态环境及生长曲线和种群动态的研究,能揭示其生态特性和种群发展轨迹,对保护、繁殖这一珍稀植物种质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对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木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定的基础上,以国际上通用的CTFS规范对格木群落进行野外调查.文章首次通过对格木种群运用加速单纯形迭代法,逐次把种群数量数据代入6个种群动态模型方程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实际的格木种群动态模型,比较残差平方和、决定系数和F检验显著性概率值,得出格木种群模型的适用度顺序依次为:李新运模型、张大勇模型、宋丁全模型、logistic模型、密度制约模型、崔启武模型.选用李新运模型,确定格木种群大小初始值的精确值N0后,把数据迭代入李新运模型重新拟合,结果显示,拟合优度进一步提高,并且可得知,该格木种群远未达到种群饱和态,而且也没达到种群增长最快处,还处于加速增长状态.故这个时期应该加大保护力度,建立监测体系,以维系格木群落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6.
1概述 GB/T 1.1是一项指导我国标准编写的基础性标准,是“标准的标准”。自1993版GB/T 1.1起,GB/T 1.1的主要内容都依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而制定。同样,各国的标准也都依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制定了各自的标准编写规则。这将促进国际贸易与交流,减少由于标准编写的不协调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77.
为了研究饱和砂土的液化机理,通过等体积加载的方式建立了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动力响应的颗粒流计算模型,研究了饱和砂土在不同围压和加载幅值下的动力响应,探讨了颗粒间力链的发展特性,并从Shannon 熵、Boltzmann 熵以及Clausius 熵的基本关系入手,建立基于粒间接触力链的饱和砂土颗粒熵计算方法,分析了颗粒熵发展特性。结果表明:饱和砂土初始总力链主要受围压的影响,围压越大,初始总力链越多;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颗粒间力链总数逐渐降低,且强力链持续向中、弱力链转换;循环荷载下饱和砂土颗粒熵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二阶段特性,围压和加载幅值对颗粒熵峰值无明显影响,各工况的颗粒熵峰值均为0.92;定义颗粒熵峰值为相变颗粒熵,相变颗粒熵时的饱和砂土表现出固液临界态的力学特征,指示了饱和砂土由固态向往返液化状态转变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78.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的氨氮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估算辽河吸附态氨氮入海通量,采用平衡吸附-解吸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解吸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 643.82和2 693.71 mg/kg,相当于粗砂的8.04和5.94倍;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氨氮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70.10和164.52 mg/kg. 占沉积物氨氮吸附总量的14.99%;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解吸比例较小,分别为30.66%和42.04%,入海后可分别为上覆水提供氨氮52.15和69.16 mg/kg;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所吸附的氨氮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的腐殖质含量远远高于粗沙,在其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中存在的孔隙填充方式——氨氮吸附是导致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饱和吸附量较大、解吸比例较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9.
天津市建筑节能椎厂培训中心大楼座落在大洋市友谊南路梅江区,是天津市首座集示范、展示、实验、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北方地区绿色节能建筑方面示范项目.其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推广的作用。该项目绿色节能设计方案于2006年通过国内外九名专家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此方案的综合节能指标已满足并超过了国家现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各项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该设计方案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对节能、节池、节水、节材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在三北地区具有多方面的推广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0.
工业废水土地快速渗滤系统设计参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细砂、中砂、粗砂 3种土层快速渗滤系统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入渗率随时间变化的指数关系和稳定入渗率 ;实测了不同土层对CODCr、BOD5和氨氮的处理效果 ,以及净化能力随渗透深度的变化规律 ;对土层失去净化能力和恢复净化能力过程进行了试验 ,找出了土层吸附饱和与间歇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