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81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01.
饱和黄土中3H和Br-迁移的延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饱和黄土核素迁移实验表明 ,Br-的迁移速度比3 H快 ,这种现象对核素的迁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但常用的模拟方法显然无法模拟出这种现象 .利用实验参数并以水流流速为已知参数 ,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流速反推模拟 ,结果显示 ,3 H和Br-在饱和黄土的迁移中均存在延迟现象 ,且3 H的延迟大于Br-,模拟获得3 H的延迟因子为 1 95~ 2 0 5 ,Br-为 1 6 0~ 1 90 .对常用模拟法和流速反推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 ,采用常用模拟法获得的水流流速存在较大误差 .延迟因子的灵敏度分析结果显示 ,延迟因子对3 H和Br-在饱和黄土中的迁移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02.
饱和吸氰炭再生方法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饱和吸氰炭的化学药剂再生与活化方法,确定工作条件,经含H2O2,甲醛的0.5mol/LNaOH溶液再生,再用含10%CuCl2的2mol/LHCl溶液活化后活性炭的性能恢复到原炭的96%以上,研究表明,经再生与活化后炭样的比表面积所增加,中孔,微孔所占的比例增大,表面含氧基团增多是再生炭获得理想处理效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3.
微生物法治理油污土壤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其原理是微生物利用油烃作为碳源合成自身物质,进行生长繁殖,从而使油烃的含量得到减少。而与此同时,微生物的数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油污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污染土壤中分离提纯的单一菌种的降解效能的研究。本文对土著油污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的数量和种类变化进行了实验分析,并对油烃的化学组成作了初步探讨。分离出4株对石油具有耐受性和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结果表明,在4株微生物数量都增加的时候,石油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604.
石油污染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玉瑛  郑西来  李冰 《生态环境》2006,15(2):248-252
从两种土壤中分别分离出石油烃降解菌,并从中筛选出6株石油烃高效降解菌A1、A2、A6、A8和B2及B5,然后将各菌株鉴定至属,分别为A1假单胞菌属、A2鞘氨醇单胞菌属、A6微球菌属、A8节杆菌属、B2不动杆菌属和B5诺卡氏菌属。另外对比分析了单菌株及不同菌株重组对不同石油烃组分的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从不同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的菌株对石油烃组分的利用能力不同,从胜利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的菌株A1、A2、A6和A8对石油烃组分的利用范围窄,主要利用饱和烃组分;而从经芳香烃驯化过的土壤中分离到的菌株B2及B5对石油烃利用组分的利用范围较宽,能同时利用饱和烃和芳香烃组分。  相似文献   
605.
基于三维空间插值技术的某场地中总石油烃污染分布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总石油烃在场地中的扩散分布规律,立体呈现其污染分布特征,选择华北某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并采用三维空间插值软件EVS-Pro建立地质模型和污染插值模型,对C16总石油烃(脂肪族)(以下简称总石油烃)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位污染物浓度分布差异明显,总石油烃最高值是DB11/T 811—2011《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的11.71倍;场地内污染物表现出较强的垂直和水平迁移能力,在空间中的迁移分布特征与生产历史状况、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三维插值模型构建的插值结果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污染分布,更好地反映各因素对总石油烃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6.
用非分散红外法测定环境中的总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7.
石油降解菌对石油烃中不同组分的降解及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甘肃华庆油田油井附近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得到5种菌属的石油降解菌,以各菌剂对原油不同组分的降解率及其标志物演化参数为基础,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测定了7 d和15 d石油烃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的降解率,用各种标志物反映各菌剂对原油中正构烷烃、藿烷、芳香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F2、A5、混合菌(H)对于高碳数段的正构烷烃降解率高达60%以上,混合菌剂对于正构烷烃的降解较均衡;正构烷烃在前后两个阶段的降解呈现出对低碳和高碳降解的互补规律,奇偶碳数优势(OEP)在15 d更明显;F2菌剂的w(∑C21-)/w(∑C22+)值说明对其高碳数降解优势最明显;各菌w(Pr)/w(Ph)比值均大于原油,说明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不同菌剂的作用中发生了明显的降解.各菌剂作用能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手性碳R构型向更稳定的S构型转化,短期内已接近转化终点;A5对藿烷降解的w(Ts)/w(Tm)比值最大(0.966),转化最彻底;A5、D4和F2菌株后期作用原油时,藿烷系列的降解速率明显大于正构烷烃系列,表现出降解藿烷的优势;各菌剂对芳香烃具有强烈的去甲基化作用,A5和D4菌降解芳烃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608.
针对一起区外故障引起主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的事故,通过对事故中差流成因和两套保护动作不一致开展深入分析,找出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原因为区外故障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引起主变压器低压侧 CT 暂态饱和产生差流,而基于波形对称原理的差动保护未能闭锁差流,导致差动误动。所述预防措施可为现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提供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09.
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海岸带修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天津渤海湾河口海岸带的修复效果.通过野外种植翅碱蓬试验,监测土壤中石油烃的质量比发现,翅碱蓬能使盐碱土壤中的石油烃质量比下降,种植翅碱蓬的盐碱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比无翅碱蓬对照的盐碱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率高21.7%~37.9%.翅碱蓬生长情况良好,试验区植被得到恢复,覆盖率达到60%以上.结果表明,翅碱蓬对石油烃污染的盐碱土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10.
在选取并计算1 481种分子结构参数的基础上,应用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蚁群优化算法对这些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筛选,筛选出与烃类燃烧热关系最紧密的4个分子结构参数,对424种烃类物质的燃烧热进行了QSPR研究,建立了一个精确的4参数燃烧热预测模型.此外,还就分子结构参数对烃类燃烧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解释,确定了对烃类燃烧热起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