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33篇
环保管理   49篇
综合类   380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68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海洋溢油污染对海洋和沿海滩涂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筛选耐盐烃降解菌株和优化烃降解菌培养条件至关重要.以实验室筛选的一株烃降解菌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的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烃降解菌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酵母粉质量浓度为2.74 g/L,NH4NO3质量浓度为1.47 g/L,磷酸盐质量浓度为1.22 g/L时,烃降解率为65.81%,比单因素优化试验最优水平下的烃降解率增加14.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02.
为揭示饱和无黏性土层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孔压发展模式及其受土层条件的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冲击荷载加载台装置,开展了不同土层条件层状饱和土冲击试验,对动孔压发展特征及土体沉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无粘性饱和土体动孔压发展呈明显两阶段,即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阶段,其中稳态响应阶段动孔压发展又经历缓慢下降及快速下降两过程。单层土情形下,饱和砂土在冲击荷载后动孔压发生骤增,随着粒径的增大,动孔压峰值越大,但其消散用时则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双层土情形下,动孔压稳态响应阶段因上下土层渗透系数变化,在其下层土动孔压下降过程产生明显变化;当含有相对弱透水夹层时,受弱透水层影响,各测点动孔压下降段几乎在同一时刻均出现明显转折平台,使其下降的速率明显变小,且该现象弱透水层以上土体较其下部土体更为显著;含夹层时,试验过程出现明显非均匀分布的“水膜”,最大厚度可达2 cm 左右。同时,每次冲击荷载下均伴随明显的土体沉降,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土层沉降变化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703.
建立了罐采样-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分析方法。用罐采集环境空气样品至微负压状态,经除烃空气加压后,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并对氮气空白、除烃空气、样品保存期限、不同压力进样、不同正压压力进样、不同湿度、不同种类物质对总烃的贡献等进行了研究,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非甲烷总烃的方法检出限为0.04μmol/mol,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低、中、高浓度水平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低、中、高浓度的质控样品相对误差均小于2.0%。利用该方法对环境空气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该法完全满足国家标准质控的要求,适用于环境空气和污染源无组织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704.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05.
目的 提升盐雾箱饱和加湿桶湿式加热性能,保证盐雾试验过程沉降盐雾溶液浓度的稳定,进行盐雾试验箱饱和加湿桶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对饱和加湿桶压缩空气入口和出口进行结构设计,入口采用散流器实现湿式加热,出口设置气水分离器,对出口气流进行气水分离,从而形成较为“洁净”的饱和湿空气。对饱和加湿桶进行性能测试,验证盐雾试验箱饱和加湿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散流器可以使气流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流动,有效抑制气流直通液面的浪涌现象,避免液滴飞溅产生,并增大了压缩空气与去离子水的接触面积。供气压力为50~150 kPa时,饱和加湿桶出口气流的相对湿度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达到83%~90%,且试验过程出口流道无明水喷射。结论 通过对饱和加湿桶的设计,有效提升了湿式加热的效率,并形成较为“洁净”的饱和湿空气,满足盐雾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706.
与恒温进样气相色谱法相比,程序升温进样具有适用范围广、分析速度快、分离度高等优点。应用程序升温进样气相色谱法,建立了以正己烷为溶剂,C5-C44正构烃混合物为沸点定性校准物质,柴油-润滑油(体积比为1∶1)混合物为定量标准物质,可对污染土壤中C10-C40可萃取性石油烃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还可以快速直观地确定出各石油烃组分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对不同进样方式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在使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不分流模式对馏分油进行检测时,存在分流歧视现象,定量结果偏差最高可达28.6%;而使用程序升温进样口的程序升温不分流模式,不存在分流歧视现象,在测定所含组分沸程较宽、浓度差别较大的馏分油以及污染土壤时,都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07.
为检验水成膜泡沫(AFFF)叠加灭火法的可行性,通过油烃池火扑救试验,分别对比不同风向和泡沫流量下AFFF叠加灭火法的灭火效能,油池燃烧过程由热成像设备实时记录。结果表明:相较于非AFFF叠加的灭火方法,AFFF叠加灭火法处置油池火的整体效能较高,符合油池火扑救要求。AFFF叠加灭火法具备如下优势:对泡沫灭火剂通用性强,灭火所需的低倍数、中倍数AFFF均可使用低倍数AFFF原液调制;具有良好的灭火性能,能够克服AFFF热稳定性不足的缺陷、提升AFFF的覆盖效果;能够提升泡沫延展性,使泡沫叠层达到油池远端的铺展覆盖。该灭火战术对处置燃烧面积较大的平面流淌火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08.
为探究氯代脂肪烃(CAHs)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的长效性及环境的长期响应,选择华北某废弃化工厂污染区,开展了生物刺激、零价铁(ZVI)-生物刺激耦合中试对照试验,系统对比了2种修复模式下CAHs的降解效率及地下水生物化学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修复后长达4~5a内总CAHs含量均降至50 μg/L以下,耦合修复策略提高了CAHs的整体降解效率且未出现浓度反弹,同时可更快速地改善地下环境,为潜在降解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两种修复方式对地下水细菌多样性的长期影响基本一致,均有利于向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演化.最终生物刺激区总细菌数量高于耦合修复区约1个数量级,但后者地下水中的脱卤球菌属Dehalococcoidia数量(2.1~35)×103copies/mL反而高于前者(8.3~9.1)×103copies/mL,这更有利于CAHs的彻底脱氯.  相似文献   
709.
为了解决东营地区油罐每天都向大气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研制了“活动式大罐收气装置”新工艺,用于回收联合站储油罐挥发气。该装置通过玻璃钢管线与油罐连接,油罐挥发气沿玻璃钢管线输至机房内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气中的水和轻质油,由天然气压缩机加压,经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油田天然气气管网。该工艺推广后,经监测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总烃含量低于国家标准2.0mg/m3。目前全油田30个联合站安装了此设施,每年回收天然气5125万m3,轻质油7000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