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从金属废料中回收金,银,铂的二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3.
采用焙烧——浸出——净化——电解工艺对含铜烟道灰泥进行回收铜锌的工艺条件研究。实验表明,烟道灰泥在650℃焙烧2小时,然后采用20%H_2SO_4在固液比(S:L)为1:3.5和温度为60~65℃条件下浸出1小时,可获得Cu浸出率89%、锌浸出率95%的良好效果。同时,在pH-2、T=100℃条件下,对浸出液采用黄钾铁矾法除铁,使净化液中铁含量小于2g/L。该溶液经电解处理后,可获得电解铜和工业级硫酸锌产品  相似文献   
84.
4种不同培养基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比较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24  
选用4种蓝藻常用的培养基MA,M-11,BG-11和HGZ培养基,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进行培养.结果表明2种藻对4种培养基都有较好的适应性,2种藻的μmax在MA中较大,在M-11,BG-11与HGZ中的接近,而在M-11和HGZ中的xmax较大.M-11培养基因成分简单,且2种藻在该培养基中对数生长期较长,最大比增长率μmax和最大现存量xmax都较大,为室内蓝藻、绿藻共培养小型、中型实验适宜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85.
比较了红球藻HB748株在MCM,BBM及BG-11.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表明:HB748在这3种培养基中前4d的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0.97d-1,0.77d-1和0.63d-1,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BBM和BG-11中添加MCM中所含等量VB12后,748株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趋于一致,表明VB12,是HB748维持较好的前期生长的必需成分;在VB12的需求满足后.3种培养基无机组分的差异对HB748前期生长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86.
空气微生物研究方法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着重论述了空气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培养基法和非培养基法。培养基法是传统的微生物研究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只能够检测活的能够在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可以大致反映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非培养基法,主要是PCR法,具有敏感性高、快速、特异性强等特点,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是一种微生物气溶胶检测的有效途径。最后指出实时持续的监测是将来空气微生物研究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7.
废塑料污染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环境中,废塑料污染是当今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可采用的解决方法大致有三种:废塑料的回收再用、填埋和分解性塑料的研制与应用。但是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为了经济实用地解决废塑料污染,我们全面评价和分析这三种方法,认为只有将这三种方法综合使用之才是最有效的。  相似文献   
88.
麻疯树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以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的种子、叶柄、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快速繁殖的实验.用不同浓度的BA和IBA对其不同外植体进行试验,发现用MS培养基加0.5mg/LBA和1mg/L IBA对叶片的效果最佳.在相同BA浓度处理条件下,减小IBA浓度会对下胚轴愈伤组织的出芽产生明显的效果.叶柄要求的浓度更低,0.1mg/L BA和0.1mg/L IBA为最佳.不定芽在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通过几天的练苗过程,就能转到土壤中生长.图1表2参13  相似文献   
89.
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小环藻竞争实验培养基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杨苏文  金相灿  姜霞 《生态环境》2006,15(1):129-133
改变培养基的氮源形态和碳源浓度,研究铜绿微囊藻、小环藻和四尾栅藻的单藻增长行为,筛选适宜的培养基作为混藻竞争实验的共培养基。研究表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在氨氮培养基中的最大生物量K和最大比增长速率r均不及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培养基;添加高浓度HCO3-(NaHCO3 1.410 mmol/L)能够提高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藻细胞对氨氮的吸收能力;较低碳源浓度(NaCO3 0.0943 mmol/L)的培养基中,四尾栅藻的初始比增长速率及生物量远高于铜绿微囊藻,但其最大比增长速率r低于铜绿微囊藻,在实验的第10天左右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超过四尾栅藻;小环藻不能在较高浓度碳源(NaHCO3 1.504 mmol/L)下存活;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与小环藻均可在以氨氮(HA)或硝态氮(HN)为氮源的培养基中单独培养并达到实验所需生物量,因此,HN和HA可以作为实验室内这三种藻共培养适宜的培养基,为今后研究藻类种间资源竞争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0.
红豆杉内生真菌发酵培养基和原生质体制备酶系统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红豆杉内生真菌(Ozoniumsp.)适生碳源、氮源和生长情况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了其发酵培养基和原生质体制备的酶系统;用L9(34)安排了四因素三水平并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果糖1%、蔗糖1%、蛋白胨0.2%、酵母粉0.5%、KH2PO40.5%、MgSO4·7H2O0.3%、VB10.001%;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优酶系统为1.5%溶壁酶 0.5%蜗牛酶 1.5%纤维素酶 1.0%溶菌酶;用此酶系统在30℃条件下酶解3h,原生质体的产量达6.55×107个/mL酶液;经荧光素二醋酸酯(FDA)染色评估原生质体活力,表明该条件下分离的原生质体活力较高,原生质体的再生率为2.56%.该研究为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改良紫杉醇生产菌奠定了基础.图6表4参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