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杜钢建 《绿叶》2010,(Z1):205-211
国家行为的变化是从国家哲学的变化开始的。今天的中国,旧的国家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的国家哲学正在逐步形成。接受国际人权准则便是新国家哲学基础的奠基仪式。无论从理论转向实际的道路还有多远,新国家哲学的基础一旦奠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变革就会加速到来。展望21世纪,国际人权理念的普及将同儒家仁爱精神的光复同时并进,从而重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2.
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其深邃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智慧。从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历史论四个层面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并试图发掘出它对当今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以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逻辑起点的科学体系,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它对启发当代人类探索解决生态危机的思路,建立全新的文明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应成为人类从根本上、战略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23.
很多运动哲学家争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后分析哲学的时代。这在运动哲学上得到了很好的投射,即用一种明确的意识,运动哲学正在回归它旧的许诺,把智慧带到涉及我们从事的运动哲学思索问题上去,并且不只是关键概念的详细、技术地分析。  相似文献   
24.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100年校庆大会上讲话的精髓。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丰富和创新发展的梳理,分析了协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是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5.
编辑手记     
《绿叶》2010,(5):3-6
本刊新闻 作者张捷自驾西藏行途中来电,中央某机构邀其参与一关于铁矿石的会议。我答:这是你《为什么有钱难买战略资源》一文的余音,居江湖者有真知,何虑寂寞。并告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文摘》2010年第4期转载了其发表于本刊2009年第11期的《中国当前拉动内需是西方的陷阱》一文。  相似文献   
26.
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蔡正邦  张莉 《四川环境》1994,13(2):5-11
本文首次提出生态文化概念。从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生态工程学、生态文学、生态艺术角度出发,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污染治理,提高到生态文化高度;从历史上论述我国生态文化的源流、发展,以新的理论贡献给社会。  相似文献   
27.
对绿洲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传统绿洲概念的种种表述,实际一直停留于对绿洲静态的、外在的、非本质特征的描述。由于没有把绿洲作为一个由自然、社会、经济人文诸因子叠加的复合系统来研究,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绿洲持续发展,甚至导致其发生逆行演替的破坏性行为。对传统的绿洲概念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的探讨性概念:绿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半荒漠背景上特定时段内具有生物或人类频繁活动和较高产出量的镶嵌系统。  相似文献   
28.
李伯文 《四川环境》1999,18(3):76-80
垃圾在告急:垃圾的恶性累积,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灾难。对垃圾问题的哲学思考:垃圾是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根据事物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垃圾危机的产生正是对已往社会发展的一种否定。解决垃圾问题,必需树立社会全面发展观和科技全面进步观,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道德的手段,大力发展处理垃圾的科学技术,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将产生的垃圾“变废为宝”,才能使社会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
美国哲学家罗伊斯的《忠之哲学》系统阐释了忠的概念、内涵、对象、主体、价值和地位。其与中国传统的忠德观念之间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如二者都源于君主制社会,其践行主体都是泛主体的,都强调自愿的尽忠和献身。同时,由于产生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二者也存在着很多迥然不同的地方,如中国传统忠德产生于血缘宗法社会,而西方的忠德则产生于封建城邦制;中国传统忠德凸显的是忠君的政治伦理价值,而罗伊斯的西方忠德观则凸显的是宗教性的一面;当忠德面临两难选择时,中国传统忠德观强调的是公而忘私、舍家纾难,而罗伊斯则主张在"忠于忠"的大原则下由当事人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