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128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一系列神秘的哲学问题充满了14岁少女苏菲的世界,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及人生意义的关怀和好奇。人们经常讲"找不到北了",是指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如果你不是恰好生活在北极附近,对"找到北"还是十分的向往和渴望。我们生活在中国,中国的最北在哪里?在中国版图的最北端查找,  相似文献   
9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分析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进一步廓清我们对这条道路的认识,从而更自觉地在实践中探索它、发展它。本文对此进行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3.
安全哲学为人类安全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基于唯物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企业安全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依赖于企业文化基础,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发展规划、决策,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诸项内容中去。探讨企业安全文化的哲学诉求,认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哲学是以"以人为本"为依据。对中国石化管道企业文化和企业安全文化进行阐述,对企业安全核心理念逐一进行哲学诠释。  相似文献   
94.
陈露  殷启洋  封超 《灾害学》2022,(2):12-15+35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洞视“极端灾害天气常态化”之根源在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知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该思想观念和生产关系下的社会生产实践。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引领,坚持并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克服极端灾害天气常态化的根源,修正思想观念,从以人类为中心走向人类主体,运用技术创新,驱动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化解“极端灾害天气常态化危机”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5.
本文回顾了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的历程,提出了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
当前最大限度追求利润的商业目标,应被重视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新目标所替代,而试图将企业引入新的思考和行动方向的尝试,就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CSR)。CSR潜在于卡内基关于慈善的道德原则和责任的哲学观念之中,并在20世纪初期获得了新的意涵。这一概念意味着,一个企业自愿承诺采取通常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好处的行动。一家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时,必须巧妙地管理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尽管利润对企业的长期顺利运转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应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只是提供一种手段,使得企业能够实施为其利益相关者带来好处的措施。在现实经济生活中,CSR愈来愈呈现出重要影响。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拒绝采纳社会责任立场的企业将不会获得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97.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才能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有效构建与救济机制的健康运行,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生态文明观作为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之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扫清了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思想和认识障碍,而且回应了个别学者对环境损害责任成立的质疑,为环境损害责任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不仅如此,生态文明观还为环境损害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法治保障,是生态文明观孕育了环境损害责任。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孕育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原因,是因为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有诸多内在的共同性: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之间同根同源,都起源于生态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共同的手段就是环境法治,最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未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应当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思想指南和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8.
适度人口理论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了良好条件。如果进一步考察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不难发现人口特质在可持续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特别是其空间分布特征更具有现实意义。认定全方位适度人口的目标追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基本实现途径。而全方位适度人口目标的实现则依赖于人口的合理生产,如何做到合理生产我们给出生态哲学维度,提出人口生态生产,即人口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在生物学与社会学层面上始终贯彻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生态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99.
南开大学“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4年正式设立的国家级社科创新基地。创新基地挂靠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一个文、理、工交叉,多学科交叉的科研平台。创新基地首席专家由朱坦教授担任。顺应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  相似文献   
100.
本文从阐述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经济平衡和生态经济效益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入手,揭示生态经济问题产生和演变的内在机理-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产力进步而与资源缺口、环境容量、生态平衡等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种种表现;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等几个主要阶段,阐明生态经济基本矛盾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过程,并从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在运动周期性、有序性、运行路线与运行机制等方面异同,着重论述产生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原因,进一步阐明生态问题演变的规律性。探讨解决生态经济基本矛盾的途径,即通过控制人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资源替代战略和地域优势互补,建立生态化的产业和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环境与资源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