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332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0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基于集聚“规模—能力—效益”与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的研究框架,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考察了2008—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继而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二者协调发展的空间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2)各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以及“H—H”集聚和“L—L”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3)经济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科技创新、工业要素禀赋结构、产业结构对本地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存在直接积极影响,而政府干预的直接推动作用有限;外商直接投资、工业要素禀赋结构、政府干预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则存在较强的空间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582.
基于国土“三生空间”最终服务于人全面发展的目标而提出乡村四生空间,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自然断点法方法剖析了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呈“长期上升—短期下降”的变化特征,区域间、省市间发展水平差距存在扩大趋势。(2)长江经济带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东西陡峭,南北亦陡”的空间趋势特征,同时出现高水平区在下游集聚、低水平区在上游集聚的空间格局。(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可划分为稳步提升型、类型维持型和交替变化型三类。(4)基于因子—因素的逻辑,构建了创新水平、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文化单因素以及双因素协同作为驱动源、四生空间优化作为传导过程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583.
采用功能评价模型对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农业多功能进行测度,利用ESDA法考察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借助动态面板模型探究其创新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农业多功能发展指数不断增长,其中农产品供给、经济发展、社会服务功能呈“阶梯式”递减态势,生态涵养功能呈“圆环式”递减态势,文化传承与休闲体验功能分别呈“南北高、中间低”和“南高北低”态势。(2)农业多功能地区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主要表现为“H-H”型和“L-L”型。(3)技术、市场、主体、制度等维度的创新对农业多功能的发展呈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但各维度对农业各功能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84.
针对由于电网规模和单机容量的不断扩大,造成电网短路电流越来越大的问题,采用快速真空断路器技术,快速投入限流电抗器对短路电流进行深度限制,使得电网短路电流大幅度减小。经电网中压系统大量应用和 330 kV 线路安装考核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快速真空断路器技术限制电网短路电流,避免了常规限流技术造成的较大运行损耗,实现了电网限流装置结构轻便、造价低廉、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目标。  相似文献   
585.
近些年来,受市场需求拉动和追逐商业利益的驱动,我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迅猛发展.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的宏观调控,其过滥的规模与速度以及不适宜的发展策略已严重威胁着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安全.为保障旅游区的生态安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生态旅游的产业尺度、时空尺度、技术尺度和建筑尺度等领域,分层面严格规范我国各地的生态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586.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中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西藏)2003~2016年的绿色增长水平,并构建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驱动省际绿色增长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知识创新对绿色增长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影响,直接效应为2.35×10-5,间接效应为3.75×10-5;本地...  相似文献   
587.
沿海城镇化地区地下水中碘来源复杂,高碘地下水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存在潜在威胁.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不同含水层和不同城镇化水平地区浅层地下水中碘的赋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ρ(I-)介于未检出~2.34 mg·L-1,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研...  相似文献   
588.
湿地生态系统是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城市群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段遥感数据调查湿地资源时空分布,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湿地结构与景观格局变化,选取8个驱动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湿地类型主要为水田,其...  相似文献   
589.
为了分析煤矿工人的情境意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构,建立更具鲁棒性的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和ISM法耦合的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构建情境意识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个人和环境3个维度辨识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然后,运用熵值法计算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的权重,并借助DEMATEL和ISM方法确定情境意识驱动要素间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而构建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班组安全氛围是矿工情境意识的根本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状况、工作记忆、作业能力和作业经验是直接影响因素;组织制度、人岗匹配性、物理生产环境、培训组织、作业规程和作业负荷设计是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90.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量化评价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效果,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战略,进一步提升实验区与示范区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创新驱动维度引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三级指标、四大维度、五种权重方案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框架,使用熵值法与主观赋权法、灰色聚类法、序参量法三类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方法,以25个地级市型实验区及其所在省份2013—2016年发展成果的量化评估,探究了实验区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使用的三类评价方法在实验区政策效果评价方面具有一致性,研究发现: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升;与所在省份相比,实验区整体上跳出了传统发展空间锁定的发展模式,发展协调度提升更为显著;实验区在某些维度下可持续发展水平进步速率更快,但仍有部分实验区尚未探究出环境、经济等多维度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