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418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118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961篇
基础理论   265篇
污染及防治   137篇
评价与监测   8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我国工业园区污水厂进水碳氮比(C/N)普遍较低,常需补充碳源以提高脱氮效果。酒糟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组分,可生物利用性好,但目前缺乏其作为缓释碳源的研究。本研究以工业园区酒糟固废为原材料,以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为骨架材料,利用低温冷冻化学交联法制备复合缓释碳源,并进行释碳性能和反硝化性能评估。结果表明:通过骨架材料配比以及乳化剂优化研究,缓释碳源的快速释放期可延长到3 d,此阶段释碳过程为骨架溶蚀机制,单位质量缓释碳源的累积释碳量(以化学需氧量,即COD计)可达到1 089 mg·(g·L)-1。在酒糟用量为10 g·L-1,骨架材料配比为PVA:SA=8:1,乳化剂为1.0%span80条件下制备的缓释碳源在投加量为0.19 g·L-1,初始硝态氮(NO3--N)为(41.53±0.1) mg·L-1时,反硝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腐殖化程度最低、分子质量最小、芳香环取代基种类和取代基程度最低,总氮去除率为99.2%,反硝化速率达到4.08 mg·(L·h)...  相似文献   
282.
采用均匀设计法,研究离子膜扩展阴极电解法对低浓度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得到了反应条件与回收效果之间的线性模型,并比较了线性预测模型和BP网络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线性模型有较强的定性分析作用但预测能力不强,而BP网络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两法结合,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均表明,扩展阴极型膜电解法可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83.
钴铜改性的ZSM-5对低浓度NO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固定吸附床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改性的ZSM-5分子筛对一氧化氮的吸附性能。实验发现:在过渡金属同钴离子一起改性的ZSM-5中,钴铜金属离子共同改性的ZSM-5分子筛对一氧化氮的吸附性能最好;当铜钴离子共同浸渍、铜钴离子浸渍量比(n(Cu) n(Co))为0 8和Al2O3(粘合剂)用量w(Al2O3)为23%时,改性的ZSM-5分子筛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又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另外,实验还发现改性分子筛吸附一氧化氮的穿透时间随吸附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并利用热重技术,分析了吸附剂的热再生问题。   相似文献   
284.
为了解我国进口含铜原料熔炼烟气中重金属的释放特性,以近年进口申报的铜精矿、铜锍、铜转炉渣和含铜污泥4种典型含铜原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管式炉模拟研究不同含铜物料、熔炼温度、熔剂添加比例等条件下,熔炼烟气中重金属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4种进口含铜原料熔炼烟气中As、Pb质量分数较高,进口铜精矿和含铜污泥熔炼烟气重金属质量...  相似文献   
285.
关于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及其预测模型日益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一种用于预测和评价环境中重金属生物毒性的机理性模型一生物配体模型(BLM)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及陆地生态系统。本研究以我国土壤的陆地生物配体模型(TBLM)建构为目标,以土壤溶液系统为媒介,通过17种土壤上重金属铜离子与大麦根长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了土壤中Cu-TBLM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u~(2+)、CuOH~+、Mg~(2+)以及铜离子与大麦根系表面的专性结合能力。基于模型大麦根长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数学拟合功能求得TBLM中各参数值为logK_(CuBL)=4.87、logK_(CuOH)+=7.62、logK_(MgBL)=1.91、f~(50%)=0.103、β=1.09。本研究所得到的TBLM模型能很好地预测我国土壤中铜对大麦根长的毒害程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达到了90%。本研究结果不仅可以为我们降低重金属离子生物有效性提供有力的理论借鉴,更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和长期良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160余篇。  相似文献   
286.
我国云南省曲靖的宣威和富源等地是全世界肺癌高发区,为了研究环境介质中铜(Cu)等重金属的暴露与体内分布特征,探讨Cu与肺癌的相关性,在当地开展肺癌环境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宣威和富源高发区人群饮食、饮水以及人体血浆和肺组织样品,微波消解ICP-MS法测定样品中Cu等元素.结果显示,当地居民使用燃料类型是影响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高发区人群Cu的日摄入总量低于我国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肺癌组血液中C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肺癌组织中Cu含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且肺癌患者的血浆和肺组织中Cu/Zn比值均升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和Ni、Cu和Pb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在致癌作用上具有协同效应;Cu和Fe、Cu和Zn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具有抑制或拮抗作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Cu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体中Cu含量和Cu/Zn比值可为肺癌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7.
郭睿  秦侠  郭城睿  李明然  吕悦 《环境化学》2022,(6):2103-2111
采用恒流电沉积法制备了泡沫镍/铜(Ni foam/Cu)电极.以Ni foam/Cu电极为阴极、Ti/RuO2-Ir2O3电极为阳极构建电解体系,对水中硝酸盐氮进行电催化还原处理.并研究了电解质对总氮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和电极的稳定性.在一定范围内,增大电解质NaCl的浓度可以提高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当NaCl浓度为0.5 g·L-1时,在电解电流密度为8 mA·cm-2的条件下对100 mg·L-1 NO3--N溶液进行6次重复电解实验,2.5 h后硝酸盐氮去除率均可以达到94.5%以上.当NaCl浓度为1.25 g·L-1时,在电解电流密度为8 mA·cm-2的条件下对100 mg·L-1 NO3--N溶液电解2.5 h,出水中氨氮浓度只有2.90 mg·L-1,总氮去除率达到79....  相似文献   
288.
西藏自治区日阿布洗铜多金属矿位于冈底斯山脉北缘斑岩型铜矿成矿带,含矿斑岩体为晚喜山期花岗斑岩,具全岩矿化特征,斑岩体与构造蚀变岩带形成矿床。研究表明,地表和浅部出露含矿斑岩体只是岩枝,矿区剥蚀程度低,主斑岩体尚未出露,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经深部钻孔工程及地表槽探验证,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系数较小,伴生组份较多,并对其资源量进行了初步估算。喜山晚期第一阶段花岗斑岩侵入体是主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应为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89.
The electrokinetic removal of chromium and copper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by adding lactic acid in cathode chamber as an enhancing reagent was evaluated. Two sets of duplicate experiments with chromium contaminated kaolinite and with a silty soil sampled from a supeffund site in Califomia of USA and polluted by Cr and Cu, were carried out in a constant current mode. Changes of soil water content and soil pH before and after the electrokinetic experiments, and variations of voltage drop and electroosmosis flow during the treatments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r, spiked as Cr(Ⅵ) in the kaolinite, was accumulated mainly in the anode chamber, and some of Cr and metal hydroxides precipitated in the soil sections in contact with the cathode, whic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lectrical energy consumption. Treatment of the soil collected from the site showed accumula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Cr and Cu in the anode chamber while none was detected in the cathode on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wo metals either complexed with the injected lactic acid at the cathode or existed as negatively charged complex, and electromigrated toward the anode under a voltage gradient.  相似文献   
290.
我是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碎矿车间的一名兼职宣传员。今天,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宣传报道工作经验,我甚感荣幸。首先感谢《安全生产与监督》杂志社的编辑老师们,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对我稿件的审阅、批改和修正,感谢你们给予我极大的鼓励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