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美国HotSpringsThermalsoft开发了一种置于头盔和胸部个人防护用“冰”袋。此处的“冰”并非我们理解的水结成的冰,而是一种叫CLP的交联聚丙烯酰吸水呈饱和凝胶后再经冷冻或冷藏降温处理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转换物。CLP呈网状结构,吸水力很强,并在100kPa下有良好的保水性,吸水后释放时间是普通冰2~3倍。它吸水后,自身较周围温度低。冷量释放结束后,它所吸的水并不以液体出现。如果密封包装,可反复使用。即使“冰”袋破损,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液态水出来。CLP本身无毒,也不会燃烧,更无腐蚀性,对身体无任何害处。据该公司介绍,此冰袋更多装…  相似文献   
22.
聚合硅酸硫酸铝铁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段瑛博  衣守志 《化工环保》2005,25(3):239-242
在n(Fe A1)/n(Si)为0.5~1.0、n(Al)/n(Fe)为2.5~3.0、SiO2质量分数为2.3%、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5.5、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12min或SiO2的质量分数为2.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pH为6.0、硅酸钠溶液的活化时间为3min的条件下,制备出的聚合硅酸硫酸铝铁对废水的除浊效果最佳,除浊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23.
目前,处理高分子材料的一些传统方法,如焚烧法、掩埋法、熔融共混挤出法、回收利用等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给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困难。因此,开发环境可接受的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是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生物降解高分子是指通过自然界或添加的微生物的化学作用,将高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再进入自然的循环过程。论述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医学、农业、包装业和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利用吸附相反应技术制备弱紫外光响应的高效催化剂,并通过XRD、XPS以及HRTEM探索了不同焙烧温度下La3+掺杂量对TiO2结晶过程的影响.结合弱紫外光下甲基橙的降解反应,深入研究催化剂结晶过程的变化对弱紫外光下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a3+掺杂会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当焙烧温度或者掺杂量较低时,La3+不能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但会轻微地抑制TiO2的结晶过程;未进入晶格结构的La3+存在会引入光生载流子的浅能级捕获中心,在弱光体系中极大提升了催化剂的活性.当La3+的掺杂量为0.05%(原子分数)时,经过900℃焙烧后催化剂降解能力最高,其活性超过商用P25的2倍多.在较高La3+掺杂量(超过0.20%)时,900℃焙烧后一定量La3+进入TiO2的晶格结构而大大抑制了TiO2结晶;这种强烈的抑制作用使得催化剂中存在大量无定形结构TiO2,无定形TiO2甚至多于700℃焙烧后的催化剂,反而大大抑制了弱光体系中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25.
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阳离子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结晶紫作为阳离子染料,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对阳离子染料溶液进行了电解脱色处理试验,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质种类、电解质浓度、pH值等对该溶液脱色率的影响,测定了电解时溶液中生成的余氯浓度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并对不同电解时间的溶液的吸光度进行了归一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水溶液中活性氯浓度不断上升,经一定时间后达到最大值;在电催化和活性氯的协同作用下,阳离子染料结晶紫分子中的大π共轭体系被破坏、苯环结构基本瓦解,溶液快速脱色;在电流密度为5.1mA/cm2、NaCl浓度为4g/L、pH值为9.41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100mg/L的结晶紫溶液经过20min的电解,其脱色率可高达98.31%。  相似文献   
26.
诱导结晶磷回收技术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结晶技术是近年发展的新型废水处理技术。采用自设计的诱导结晶反应器,反应器形式与Phosnix相似,但结构相对简单,无Phosnix反应器的内外同心筒结构,并增加了过渡区。研究了HRT、[PO43-]、[Ca2+]/[PO43-]对诱导结晶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影响规律,并以实验室双泥系统厌氧上清液为原水,考察了结晶反应器长期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增加HRT、[PO43-]或[Ca2+]/[PO43-]均可提高磷酸盐去除率,但超过一定数值后,再继续增加对提高磷酸盐去除效果的贡献很小,[PO43-]或[Ca2+]/[PO43-]过高还会导致均相结晶出现,使磷酸盐去除率下降;研究给出了一定条件下的最佳HRT、[PO43-]或[Ca2+]/[PO43-];运行效果试验表明,诱导结晶反应器在进水平均磷酸盐浓度仅为23.6 mg/L的情况下,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仍可达到55.2%,该技术在处理低浓度含磷水方面较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采用萃取结晶法回收石油磺酸盐工业生产中高盐废水中的石油磺酸盐,根据溶解度筛选萃取剂,研究各萃取剂的回收效果。采用平衡法测定各溶剂对石油磺酸盐和硫酸铵的溶解度,优选乙醇、异丙醇和正丁醇为萃取剂回收石油磺酸盐并脱除硫酸铵。室温下,一定溶剂比的正丁醇对硫酸铵的结晶率远小于乙醇和异丙醇,而正丁醇回收的石油磺酸盐的纯度远大于乙醇和异丙醇,高达98%;各萃取剂对石油磺酸盐的回收率顺序: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因此,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萃取剂及溶剂比处理废水,从而达到脱盐和回收石油磺酸盐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8.
该文针对当前印染废水污染问题,以花生壳为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海绵结构花生壳炭,并用于结晶紫染料废水的吸附。通过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方法对花生壳炭进行了物相表征。结果显示,KOH活化处理的花生壳炭(400℃,2 h)以石墨晶型组成,孔隙结构丰富,为海绵结构。考察了花生壳炭焙烧温度、投加量及溶液的pH值等对结晶紫废水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KOH活化处理的花生壳炭(400℃,2 h)对100 mg/L的结晶紫废水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当花生壳炭用量为2 g/L,吸附时间为30 min时,吸附率为97.91%,其吸附结晶紫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y=0.031 3+0.019 3x,并给出了吸附机理。该文所制备的花生壳炭具有高效水体污染物处理能力,可为花生壳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絮凝剂PAN-DCD与甲基橙相互作用中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颖  庄源益  满悦芝  李莹 《环境化学》2000,19(5):395-400
用平衡渗析法研究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N-DCD与甲基橙(MO)在20,25,30,35℃下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求得结合常数K和热力学参数△G,△H,△S,在对不同絮凝剂结构进行表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PAN,DCD配比对合成的絮凝剂与MO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PAN-DCD与MO的相互作用中能量作用是主要的:随PAN与DCD的比值增大,合成的絮凝剂PD1,PD2,PD3在常温下与MO的结合程试  相似文献   
30.
为有效去除水中结晶紫,利用臭氧/过硫酸盐/四氧化三铁工艺对结晶紫的氧化效果进行研究,设计单因素实验探索臭氧流量、过硫酸盐浓度、四氧化三铁浓度和pH对结晶紫降解的影响,依据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 Design(BBD)实验设计原理,探究臭氧流量、过硫酸盐浓度、四氧化三铁浓度和反应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使用SEM-EDS、FT-IR和Raman表征了反应前后的四氧化三铁,并用EPR技术直接鉴定出工艺过程中的活性氧。结果表明:此工艺在较宽的pH区间(3~11)都具有较高的结晶紫降解能力,臭氧流量、过硫酸盐浓度和四氧化三铁浓度与结晶紫的降解率成正比;臭氧流量1.000 L·min-1,过硫酸盐浓度0.968mmol·L-1,四氧化三铁浓度2.158 mmol·L-1,反应时间41.702 min为预测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实际降解率与预测降解率相对偏差仅为-1.12%;催化反应后Fe3O4粒径减小,表面变得更加光滑;反应后的Fe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