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655篇
环保管理   77篇
综合类   36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8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针对难以迅速扑灭的隧道甲醇火灾场景,在截面积9.14 m~2,长38 m的全尺寸隧道内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多喷头细水雾系统对隧道甲醇火灾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火源周围温度分布、火源下风向隧道温度分布及隧道能见度等参数,综合评估了通风条件下细水雾系统抑制隧道火灾的效果。结果表明:纵向通风降低隧道温度的同时易引起人眼高度处温度升高;细水雾能迅速控制火灾发展并有效降低隧道温度,但细水雾雾滴的扩散与沉降易造成隧道能见度的下降。在本文条件下,风速为4.98 m/s的纵向通风和10 MPa压力下的6喷头细水雾系统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火源周围温度和隧道温度,并显著提高隧道能见度。  相似文献   
942.
由于瓦斯隧道混凝土衬砌本体中的细小孔隙和“三缝”等缺陷的存在,建成后的瓦斯隧道必然受瓦斯侵袭,不仅极大地危害运营安全,而且大大增加了运费费用。为此,地运营瓦斯隧道污染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控制瓦斯污染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943.
为了降低铁路隧道洞口施工对环境的破坏,研究铁路隧道洞口绿色施工理念,从勘察设计、施工控制以及现场管理等多角度进行施工管理,改善施工技术,倡导绿色施工理念,降低隧道施工对环境的破坏性。从减少场地干扰、尊重施工场地的环境;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优化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优化施工技术,制定施工管理计划,减少环境污染几个方面出发,形成绿色施工理念。综合各种绿色施工理念,结合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能源,确保施工绿色环保无污染。  相似文献   
944.
提出了城市隧道源的概念,城市隧道源像是一个地面下水平放置的烟囱,排放高度低,排放浓度大.提出了城市隧道源排放清单的建立方法,包括排放因子法和在线监测法.对广州珠江隧道的研究表明,广州珠江隧道源NOx年总排放量、年增量排放量分别为18.8,16.6t,CO年总排放量、年增量排放量分别为22.7,16.8t,SO2年总排放量、年增量排放量分别为0.39,0.22t,城市隧道源对城市局地、小尺度大气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45.
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火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级可拓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关联度的计算,判定各风险评价指标与风险等级的距离。以长沙市某隧道为例,通过评价权值、待评物元、关联度的计算,确定该隧道火灾风险的等级。结果表明,该火灾风险等级为2级,风险水平可接受,但需要整改。  相似文献   
946.
在隧道工程实施阶段,开展定量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对预防和控制风险、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有重要作用。以某工程施工隧道不良地质条件区域(古滑坡K9+600~K10+000和浅埋段K10+430~K10+490)为研究对象,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通过建立因素集(包括勘察、设计、施工情况,施工方式及支护结构,地质环境因素,监控测量与地质预报和施工管理5个一阶因素)、评价集、权重集对隧道施工坍塌风险进行模糊判定,经矩阵计算,隧道滑坡区域和浅埋段区域坍塌事故可能性均为Ⅳ级。依据指标体系法及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所得结果分别为Ⅲ级和Ⅳ级,鉴于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较指标体系法涉及评判指标更全面、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施工场地客观条件,坍塌事故可能性最终评判结果为Ⅳ级。研究表明: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在不良地质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使估测指标更精确、更有效;评估的技术创新使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更具针对性,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947.
为研究季节性河流的周期丰水与枯水作用对下穿该河床的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以某区间隧道下穿浑河河床为工程背景,研究并预测了2012年4月到2022年4月的丰水与枯水周期变化过程中,水体重力作用对隧道管片应力应变的累积影响。利用基于三维显式有限差分法的计算工具Flac-3D,对上述周期变化过程进行了建模,并对隧道结构受到的应力应变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隧道的长期沉降停止于2014年4月,隧道竖直方向受力稳定于2013年4月。稳定后,隧道沉降量对周期性丰枯作用的响应程度与监测点到河床中心位置的距离成正比,分别为0、1.3%、1.8%;周期性丰枯作用对所有监测点附近区域的竖直受力影响都很大,约为21.7%。  相似文献   
948.
《环境科学导刊》,投稿及联系邮箱:ynhjkx@yies.org.cn;电话(传真):0871-64142389;国内统一刊号:CN53-12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9655。《环境科学导刊》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主管,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类环境科技双月刊。刊物力求反映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环境科学导刊》设置有科研专题研究、环境管理、水环境保护、高原湖泊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949.
三岔河特大桥地处海拔高、干燥多风的恶劣气候区,是青藏铁路的咽喉工程,按总体部署须跨越寒季施工,依据高墩薄臂特点,优选拆装式大模板施工方法。该项技术采用试验研究、理论计算分析、现场监测分析等手段,使现场量测与设计数据、施工管理等工程信息相结合,并反馈于施工过程中。利用成熟度法对砼早期强度进行预测和估算,以确定下道工序的时间和对混凝土质量进行预测;采用双层保温层及内置供热系统形成高原高寒高墩薄臂负温混凝土保温加热养护技术;选用塔吊配合整体拼装式模板的高墩施工技术,成功解决空心薄臂高墩快速连续施工和寒季砼加热养护的难题,实现了高墩流水化、机械化作业。以温度为主线的信息化监控技术是该技术成果的创新内容,该创新成果对于高寒地区,尤其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具有广泛应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50.
复杂岩溶地区隧道施工突水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岩溶山区施工的隧道工程,由于岩溶发育分布的复杂性造成对施工掌子面前方的岩溶分布状况难以准确判定,导致施工过程中岩溶突水突泥灾害发生,影响施工安全。笔者以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为例,应用岩溶水文地质基本理论,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循环条件以及区域地壳运动等岩溶形成发展的控制性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隧址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研讨了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和区域夷平面分布状况;分析了断层和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规律,从而对隧址区的岩溶分布规律有了深入认识,进一步考虑隧道高程和线路走向,评价了齐岳山隧道可能发生岩溶突水突泥等施工地质灾害的危险地段;明确了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超前探测和防灾的重点区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