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411篇
废物处理   94篇
环保管理   226篇
综合类   1122篇
基础理论   111篇
污染及防治   164篇
评价与监测   58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高效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出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油田采用废水中原有微生物种群分离驯化出的高效原油降解菌,通过单一菌种高效原油降解菌降解性能实验,高效混合菌正交实验,最佳组合菌株的连续生物处理油田采出水实验,都取得了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良好效果。这表明在常规物理,化学法处理油田采出水的基础上,利用生物再空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2.
袁强军  张宏星  陈芳媛 《环境科学》2020,41(10):4661-4668
为了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长期运行稳定性,采用低碳氮比(C/N)条件下逐步增加碳氮负荷的进水方法,分别在反应器A和B中接种好氧颗粒污泥,考察其长期运行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处理性能及应对冲击负荷的稳定性.其中A反应器的碳氮比一直维持在2,而B则由4逐步降至2.结果表明,在4℃存储30d的好氧颗粒污泥,经过25d的培养,其活性基本恢复,A、B反应器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其后的稳定阶段,B反应器COD和NH4+-N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完全硝化;而A反应器COD去除率仅80%左右,虽然NH4+-N去除率最终也达到90%以上,但仅实现短程硝化.在冲击负荷阶段,A和B反应器COD去除率仍维持在80%以上,但是NH4+-N去除受到很大冲击.A反应器NH4+-N去除效率恶化,B反应器仅实现了部分硝化.整个运行过程,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性质受到的影响不大,A和B反应器的污泥容积指数(SVI30)分别维持在60 mL ·g-1和75 mL ·g-1左右,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在5g ·L-1和3.7g ·L-1左右.颗粒污泥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反应器相对于A反应器丰富度和多样性更高.同时B反应器具有更高丰度的Zoogloea属,在颗粒中能产生更多的胞外蛋白促使颗粒结构更稳定,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以上结果表明,与C/N为2的好氧颗粒污泥系统相比,C/N为4的系统脱碳硝化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23.
测定了舟山高浊度海水悬浮物的粒度分布,分析了高浊度海水自由沉降特性,选用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3种混凝剂,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高浊度海水进行混凝沉淀对比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舟山海域悬浮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用自然沉降的方法是很难去除;各因素对浊度去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慢搅时间>慢搅速度>快搅时间>快搅速度;对于高浊度海水混凝除浊最佳水力条件为:快搅时间为2 min,快搅速度为300 r/min,慢搅时间为15 min,慢搅速度为60 r/min;聚合硫酸铁是较理想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范围在15~25 mg/L,对浊度去除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24.
鄂西自治州环境硒及高硒区成因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测定鄂西自治州生态环境中的硒含量,母岩0.04—1150.00ppm,土壤硒0.06—37.25ppm,水0.29—342.86ppb,空气0.68—182.00μg/m~3,玉米0.01—12.75ppm,人指甲0.32—23.70ppm,因地质构造和岩石组合不同,硒含量差异极大,形成了高低不同的硒营养背景类型,作者以岩石出露为标志,将鄂西州分为低硒区、足硒区、高硒区、极高硒区四类区域。石煤是形成高硒区的主要物质基础,石煤中的硒除经过自然风化进入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开采、燃烧石煤而造成的环境硒污染。  相似文献   
425.
大型原油储罐热喷涂防腐蚀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金属热喷涂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长效防腐蚀手段,常用于金属结构的腐蚀防护。从钢结构腐蚀及热喷涂长效防护的角度,阐述了在大型原油储罐建设中使用热喷涂防腐蚀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并对其热喷涂防腐蚀工艺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426.
活化铁锰结核的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琼  郭华明 《环境科学》2009,30(8):2263-2270
通过批实验研究接触反应时间、温度、共存阴离子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触反应时间为48 h时,吸附都将近平衡.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氟离子的吸附.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式都可以较好地描述氟离子的吸附特性.热力学分析发现活化铁锰结核对氟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当其他阴离子存在时,会对吸附造成不利影响.柱实验结果表明,活化铁锰结核动态除氟效果很好,性能稳定,机械强度高,易洗脱再生,且洗脱再生后饱和吸附量明显增大.出水中铁、锰含量不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用Thomas模型分析,得到的平均饱和吸附量可达1.340 mg/g.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经FeCl3活化的铁锰结核表面附着大量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这些铁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对水中氟离子的去除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7.
凌微  黄碧纯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4):1095-1104
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MnO_x/SAPO-34催化剂,考察了各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其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脱硝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N_2吸附-脱附、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NH_3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制备参数为n(乙醇)/n(Mn)=15,n(H_2O)/n(Mn)=20,n(柠檬酸)/n(Mn)=1,Mn负载量为15%(质量分数),催化剂焙烧温度为350℃时,制备的高分散15%-MnO_x/SAPO-34-350℃催化剂具有最佳的低温SCR活性,在空速为45000 h~(-1)的条件下,且反应温度在120~240℃范围时均保持90%以上的NO转化率和接近100%的N_2选择性.MnO_x纳米颗粒高度分散在SAPO-34载体表面,平均粒径约为5.46 nm,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使得该催化剂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暴露出大量的活性位点和高活性的MnO_2(110)晶面,同时,高Mn~(4+)比例和更多的化学吸附氧以及适宜的表面酸强度和酸量也是15%-MnO_x/SAPO-34-350℃催化剂呈现最佳低温SCR活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8.
429.
陈祥华 《环境科技》2007,20(1):9-12
运用A Tessier逐步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珠江口沉积物中各种生物有效性硅:Ⅰ-可交换离子态、Ⅱ-碳酸盐结合态、Ⅲ-铁锰氧化物结合态、Ⅳ-有机质和硫化物结合态.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Ⅲ为优势赋存态.在沉积柱C2中,Ⅲ>Ⅳ>Ⅱ>Ⅰ,Ⅰ、Ⅱ随深度变化无规律性,Ⅲ随深度先升高后下降,Ⅳ表层含量较高,到达一定深度(18 cm左右)后骤降.释放试验表明:振荡在一定时间内有利于硅释放;而盐度对硅释放的影响比较复杂,低盐度(5%以内),随盐度升高,释放量下降.当盐度继续升高时释放量又增加,但高盐度对硅释放影响不大;硅的释放在pH值=3~8范围内随着pH值升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430.
北部湾涠洲岛原油污染物的海水环境质量基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9种我国本土海洋生物对北部湾涠洲岛原油污染物的急性生物毒性进行测试,并基于测试获得的毒性数据,利用美国水生生物基准推算方法,对该原油污染物的海水环境基准阈值进行推导,结果表明:原油样品对卤虫、褶皱臂尾轮虫、太平洋纺锤水蚤、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彩虹明樱蛤、牙鲆、半滑舌鳎、青岛大扁藻的LC50(或EC50)分别为10.28, 2.37, 4.88, 0.31, 0.81, 65.88, 19.02, 9.10, 0.23mg/L;涠洲岛原油污染物的急性和慢性海水质量基准阈值分别为0.06,0.012mg/L.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海上溢油事故损害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