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117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青藏高原高寒灌丛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并以2003年7、8月份为例,对高寒灌丛暖季CO2通量变化模式及其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8月青藏高原高寒灌丛日平均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分别为-7.17,-7.26g/(m2·d);最高日NEE分别为-11.00,-12.09g/(m2·d).暖季高寒灌丛生态系统NEE日变化波动极为明显,8:00~19:00为CO2净吸收阶段,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左右,最大值为-1.72g/(m2·h)(7月份)、-1.63g/(m2·h)(8月份).19:00~次日8:00为CO2净释放,最大值为0.69g/(m2·h)(7月份)、0.86g/(m2·h)(8月份).在主要气候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PAR)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但PAR达到1000μmol/(m2·s)以后,随着PAR进一步升高,NEE有下降趋势.就温度而言,白昼(7:00~20:00)NEE变化与温度无显著关联,而夜间(21:00~次日6:00)温度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2.
根据区域特征、区划目的和重点,对元江县干热河谷进行了特殊植物保护区划,诊断了各区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各区的环境目标、发展方向和主要环境对策。  相似文献   
133.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典型阳坡海拔梯度上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结合气象观察和土壤质地的分析,监测和研究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茂县段典型阳坡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亏缺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和土壤水分消退期.2.土壤含水量在旱季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雨季中期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据变异系数可将土壤剖面分为剧变层、渐变层和相对稳定层.3.相同土层深度含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4.降雨和土壤特性是影响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水分的主要因素:降雨量与0~1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降雨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大于10mm的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充作用明显,气温及蒸发量较低时,连续的小于10mm的降雨对土壤水分也有一定补充作用,降水可到达50cm土层深度.以沙质粘壤土为主的土壤含水量远高于以砂壤土为主的土壤含水量.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造林时间在4月为宜,以沙壤土为主的地段穴深在45~60cm较好,以沙质粘壤土为主的地段穴深在60—70cm比较适宜.图3表3参15  相似文献   
134.
大气CO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浓度变化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人类活动等密切相关.为了解高原地区近自然状态下大气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子,选取气象要素变化较明显、人为干扰较少的金沙江河谷为研究对象,在谷底江岸边的稀树草坪上设置观测点,对大气CO2浓度和主要气象要素进行连续对照观测,经数据计算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大气c(CO2)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具有波动性,日最高值(316.2 μmol/L)和最低值(291.0 μmol/L)分别出现在09:00和13:00左右,年最高值(338.9 μmol/L)和最低值(228.5 μmol/L)分别出现在10月和7月;季节性变化呈春、夏两季低于秋、冬两季的特征.②研究区大气c(CO2)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97,P < 0.01),即白天温度高而大气c(CO2)低,夜间温度低而大气c(CO2)高.研究区大气c(CO2)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r=0.97,P < 0.01),00:00-07:00大气c(CO2)和相对湿度均缓慢上升,09:00-12:00大气c(CO2)和相对湿度均快速下降.研究区大气c(CO2)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r=-0.93,P < 0.01),其与风对大气c(CO2)有扩散作用相关;不同季节大气c(CO2)最高值或最低值所对应的风向有所不同.研究显示,金沙江河谷大气c(CO2)的时间变化特征明显,其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5.
温度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血液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健康荷斯坦黑白花奶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θ/℃5,10,15,20,25)对奶牛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肌酸激酶(CK)在血清中的活性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5℃时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乳酸脱氢酶(LDH)在血清中的活性随着温度渐升而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15℃以后大幅度下降;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从5℃至2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在25℃又回降至5℃水平;天门立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血清中的活性随温度渐升而渐进性升高,特别是在25℃时显著高于5℃时的水平;碱性磷酸酶(ALP)在血清中的活性也是随温度渐升而渐进性升高,但在25℃时下降明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血清中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比较平稳;尿素氮(BUN)在血清中的含量随温度上升而渐进性升高,变化趋势平稳。血清白蛋白(TP)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规律性。本实验结果说明,北方高寒地区奶牛血清中的某些生化指标可随着环境温变的变化而变化。表2参7  相似文献   
136.
137.
植被恢复与重建是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植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但对高寒沙区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为探明不同沙生植物对高寒沙地土壤的改良策略,以青海共和盆地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和乌柳(Salix cheilophila)两种典型固沙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细根分布规律分析其环境适应性,结合林地土壤物理性质、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等要素,分析两种植物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的细根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间锦鸡儿水平方向分布更多,且细根平均生物量密度和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乌柳。(2)乌柳人工林各深度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其累计百分比在0-40 cm土层较高,中间锦鸡儿在40-120 cm较高。(3)两种人工林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均值差异不显著。中间锦鸡儿林地土壤容重在0-40 cm土层大于乌柳,在40-120 cm小于乌柳;其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0-60 cm小于乌柳,在60-120 cm大于乌柳。(4)两种人工林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都呈表层高,随土壤深度递减趋势。乌柳林地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中间锦鸡儿,土壤温度均低于中间锦鸡儿。研究表明,中间锦鸡儿的环境适应性和固沙能力较强,倾向于深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乌柳人工林的固碳作用和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倾向于表层土壤改良和固碳策略;同时,两种人工林都倾向于表层保水的策略。该文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沙生植物改良土壤的策略,为长期研究高寒沙区生态修复与优良固沙植物筛选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元江干热河谷环境变迁与适应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江是我国著名的干热区,当前的独特生态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共同影响而形成的。经过区域发展的纵向分析比较,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与适应对策都具有特异性,正确的社会行为适应、生产与技术适应是区域特色产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9.
攀枝花地区麻疯树人工林群落土壤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龄的麻疯树人工林以及相应的无林样地为对象,研究了麻疯树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1月底麻疯树人工林内表层(0~20 cm)平均风干土含水量为 2.72±0.51%、有机质含量为 2.17±0.84 g/kg、全氮 1.08±0.31 g/kg,无林对照样地分别为 2.96±0.31%、2.47±0.62 和 1.11±0.31 g/kg.ANOVA分析结果显示,麻疯树人工林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以及pH值,与无林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人工林群落的土壤改良作用不明显.土壤全磷的含量与株高、平均冠幅和总分枝数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麻疯树的地径与表层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分也许是限制麻疯树人工林更新的一个重要环境因子,尤其是底层土壤含水量与麻疯树更新苗数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0.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了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对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区地貌与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地貌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自然地貌条件和主要工程的工程量,对植被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沿线或附近地区的自然植被发育状况。在地形复杂、植被发育较好的中低山区的路段,桥梁的修建、路堑的开挖以及隧道弃渣的堆放对公路沿线和附近山谷的地貌影响较大,对乔木、灌木与竹林等植被破坏也较大。在地形相对平坦、植被发育较差的丘陵与河谷地区的路段,路基或互通与服务区的建设对地貌的影响较大,对自然植被的影响较小。基于这些分析,本文提出了减少高速公路对地貌与植被影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