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6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3269篇
安全科学   409篇
废物处理   346篇
环保管理   521篇
综合类   6326篇
基础理论   1539篇
污染及防治   1777篇
评价与监测   336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76篇
  2022年   445篇
  2021年   499篇
  2020年   388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41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900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551篇
  2010年   498篇
  2009年   497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477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273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水样经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富集,以HLB柱为萃取柱,乙腈(含1%乙酸)为洗脱剂,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定量。该方法在0.5~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0.999 9,11种酚类化合物的纯水加标回收率为82.0%~111%,地表水加标回收率为98.5%~116%,精密度为3.58%~4.67%,检出限为1×10-4~5×10-4mg/L,该方法简单实用、准确可靠,可用于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942.
硫氰酸根及其复杂体系的辐照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海兵  胡湖生  杨明德  胡媛  黄慧萍 《环境科学》2008,29(11):3138-3142
研究了硫氰酸根及其复杂体系60Co源γ射线辐照降解的情况,分别探讨了在自由基清除剂存在下硫氰酸根的降解,硫氰酸根辐照后氰的浓度,氰、硫氰复杂体系和氰、铜氰及硫氰酸根的复杂体系的辐照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在自由基清除剂NaHCO3和正丁醇存在的情况下硫氰酸根的降解受到影响,发现硫氰酸根在辐照的过程中有氰根的产生,可能的辐解方程为:SCN-+8·OH→SO2-4+CN-+4H2O,在氰、硫氰酸根复杂体系中硫氰的降解率只有30%左右,而游离氰的降解受硫氰影响较小,在氰、铜氰和硫氰酸根复杂体系中,由于竞争反应,硫氰酸根难以完全降解,氰能较快被降解,而铜氰则由于其强络合能力而在溶液中主要组成是Cu(CN)2-3,使得总氰的降解只能达80%左右,不能较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943.
1株高效油脂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校餐厅污泥中分离得到7株油脂降解菌。以芝麻油为唯一碳源,通过驯化培养、初筛和复筛得到1株芝麻油降解优势菌株。菌种特性研究表明其为好氧菌,降解芝麻油的最适温度为30~37℃左右,pH值为8.0;在最佳生长环境下,该菌株在含20g·L-1芝麻油的培养基中72h内对油脂的降解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944.
针铁矿纤铁矿催化降解苯酚动力学速率及其反应产物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大清  刁桂仪  袁鹏 《生态环境》2006,15(4):714-719
研究了针铁矿和纤铁矿在过氧化氢参与下对苯酚的催化降解的动力学速率与溶液pH关系,并用紫外吸收谱测定其反应产物的谱学特征,发现纤铁矿反应体系降解苯酚的速率大于针铁矿反应体系,其中又以pH=3.8的纤铁矿体系反应速率常数最大。当溶液pH=3~4时,苯酚可被完全降解,并有40%~60%有机碳(TOC)被矿化。当溶液pH=4~5时,苯酚可被转化为多酚类化合物,但基本上不被矿化。当溶液pH>5时,苯酚没有发生明显的转化和矿化。  相似文献   
945.
通过对水稻盆栽试验,应用15N示踪测试技术和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接种不同剂量固氮芽孢菌对当季水稻的供氮能力,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接种固氮芽孢杆菌能为当季水稻提供氮素,而且,接菌剂量在0.60亿个?pot-1以内,其供氮能力随着接菌剂量的增加而提高;接种剂量从0.15亿个?pot-1增加到0.60亿个?pot-1,其对当季初的氮素供应从88.7mg?pot-1提高至109.7mg?pot-1,并减少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增加茬后土壤的速效氮积累,接种量以0.15亿个?pot-1~0.30亿个?pot-1较经济。但在一定的施肥基础上,接种固氮菌对水稻的产生量和吸收氮素总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46.
一株能产生聚乙烯醇降解酶的委内瑞拉链霉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产生胞外PVA降解酶的放线菌GY1.根据扩增出的该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在GenBank中的比较结果,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细胞化学成分及菌落形态分析,确定该菌为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topmycesvenezuelae).GY1菌株以PVA为唯一碳源时,产生的PVA降解酶活性达到120UL-1,是以葡萄糖或可溶性淀粉为唯一碳源时的10倍.当在PVA培养基中添加1gL-1至3gL-1的葡萄糖时,该菌株细胞量和PVA降解酶总酶活随着葡萄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大细胞量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4倍,最高总酶活是未添加葡萄糖时的2.6倍,而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提高不大.但当添加的葡萄糖浓度从3gL-1增至10gL-1时,总酶活随着细胞量的增加出现下降趋势,同时单位质量细胞产生PVA降解酶的能力也大大降低.在相同PVA聚合度下,高醇解度PVA比低醇解度PVA更有利于GY1菌株的生长及产生PVA降解酶.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   
947.
农药杀螟硫磷酶促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期受农药杀螟硫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菌株,研究了其最适产酶条件:培养温度为30℃,培养液起始pH为7.0,培养时间为30 h.从该降解菌中提取的粗酶液在pH 7.5和30℃时显示最大的降解活性,其米氏常数Km为2.92×10-4mol/L,最大降解速率为2 422.79 nmolm in-1mg-1.图7参15  相似文献   
948.
松嫩草甸不同退化程度生境土壤磷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松嫩草甸不同退化程度生境的几种代表植物群落土壤磷素状况的研究表明,各群落相同土层的全磷含量没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土壤磷库具有较强的弹性,土壤退化落后于地上植物群落的退化.各群落土壤全磷的季节变化相似,均经历迅速累积,达到峰值后下降,之后又有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羊草、寸草苔和碱茅群落全磷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减少,虎尾草群落土壤全磷聚集于10~20cm土层.随退化程度的加重,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虎尾草群落土壤速效磷占全磷的比重最高(2.8%),表明退化生境植物群落对速效磷素的利用并不充分.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磷含量均高于速效磷含量,其季节动态均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8月.虎尾草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磷在10~20cm的土层最多,其他群落土壤微生物量磷在0~10cm土层的含量最多.灰色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速效磷的形成主要受到土壤养分,尤其是碳、氮养分的影响;而土壤温度、水分状况、酸碱状况和盐化程度等因素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影响较强.图2表3参26  相似文献   
949.
接种降解菌对土壤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是农田土壤中常被检出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有较长的持留性,微生物降解是其从土壤中消失的主要途径.本文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两株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的高效DEHP降解菌及其混合菌悬液降解土壤中DEHP污染的效果,以及土壤中添加葡萄糖和种植作物对其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初始DEHP浓度为100mg kg-1的条件下,接种两种降解菌及其混合菌悬液都可显著提高土壤中DEHP消失的速率,其残留半衰期比不接种对照缩短了32~48d,但在相同条件下接种不同降解菌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中添加0.6%的葡萄糖虽然可以强烈地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整体活性,但并没有提高修复效率,反而在短期内延缓了降解菌对DEHP的降解,延长了DEHP在土壤中持留的半衰期;植物生长可显著提高降解菌的降解效率,降低土壤中DEHP的残留浓度.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只添加葡萄糖或只种植植物对土壤中DEHP的降解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图3表4参14  相似文献   
950.
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T-RFLP技术及其优化措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之一.由于其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面的特点,包括分辨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及互联网海量数据共享等优势,自1997年最先被报道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T-RFLP技术的原理,并从环境样品群落DNA的提取、引物设计和PCR扩增、限制性酶切、电泳分离检测和T-RFLP图谱解析等5个方面讨论了用该技术解析环境微生物群落的方法和技巧,简述了近8 a来国外T-RFLP技术在群落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类似于其他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 T-RFLP也有自身的缺陷,因此重点分析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图2表1参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