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1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719篇
基础理论   102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65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01.
水体酸化对藻类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综合生态模拟(微宇宙)试验和藻类生物测试,研究了水体酸化对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酸化对藻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8h-EC50和96h-EC50(对斜生栅藻)分别为pH4.45和4.65,当pH≥5.5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对酸度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当pH<5.0时,缓冲能力较弱。低pH对淡水生态系统的阈值处在5.0—5.5间,pH5.5可推荐为水体酸化标准。研究了两个小型酸化水体(pH4.7)中的藻类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402.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奉节地区草堂河、梅溪河和大溪河三条支流为研究区域,对蓄水期和非蓄水期库区支流的非回水区和回水区(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附石藻类组成及其相关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条支流共发现附石藻类103种,隶属4门45属,非回水区67种,隶属3门34属,回水区82种(常年回水区64种,变动回水区41种),隶属4门34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扁圆卵形藻、普通等片藻、锉刀布纹藻和巨颤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普通等片藻、高山立方藻和颗粒直链藻;非蓄水期,非回水区优势种为变异直链藻、近缘桥弯藻和扁圆卵形藻,回水区优势种为巨颤藻、岩栖颤藻、美丽颤藻、尖针杆藻、丝藻、优美平裂藻和小颤藻,表明非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显著,而蓄水期不同河段优势藻种差异较小;非回水区不同时期优势藻种无明显差异,在非蓄水期常年回水区和变动回水区优势种属差异相对较小,而蓄水期差异较大.冗余(RDA)分析表明,附石藻类组成变化是温度、电导率(SPC)、p H、总氮(TN)和总磷浓度(TP)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样点优势藻种细胞密度变化主要受氮、磷元素浓度变化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库区不同水文情势不仅影响支流水体环境,而且对底栖藻类组成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3.
农田排灌水的稳定塘-植物床复合系统处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稳定塘-植物床系统处理农田排灌水,植物床栽植茭草和芦苇.监测结果表明,雨季、旱季平均流量分别为417.1,206.8m3/d,无降雨期间渗漏、蒸发蒸腾损失的水量之和占进水的42.1%~60.5%.系统雨季进水COD、总氮(TN)、氨氮和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为97.9,8.09,3.38,0.69mg/L,旱季分别为112,7.76,3.78,0.98mg/L.各项污染物平均去除率大于57%.芦苇和茭草的生长速度在5月最大.因植物收割去除的N和P量分别占进水的14.6%和27.1%.从2002年4月~2003年7月湿地截留SS量为297.5m3.  相似文献   
404.
蛋白核小球藻与DEP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得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抑制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96hEC50为80mg/L。实验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EDP有明显的富集与降解作用,富集量和浓缩系数(BCF)都在12h达到最大,分别为9.8mg/g和205。此后富集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96h降到1.8mg/g。BCF在72h内也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并在72h降到最小80,72h以后又随时间的延长而升  相似文献   
405.
胡愈炘  曹亮  屈仁超  黄杰  胡圣  周正  王英才  张静 《环境科学》2022,43(8):3998-4007
在长江流域河流区域共布设了130个采样点开展着生藻类调查,范围涵盖了自长江源区至入海口的干流重点区域、八大一级支流和三峡支流.长江干流着生藻类密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长江上游、长江源区、长江中下游和金沙江,整个干流自西向东着生藻类群落空间格局呈现硅藻门和蓝藻门交替占优的形式,硅藻(舟形藻)在干流具最大竞争优势,干流着生藻类群落分布与总氮、总磷和pH密切相关.长江支流中,三峡支流着生藻类密度显著高于八大一级支流,所有支流着生藻类群落主要为蓝藻门,蓝藻(鞘丝藻)在长江支流具最大竞争优势,支流着生藻类群落分布与溶解氧和pH密切相关.着生藻类的多样性分析及水生态评价显示,长江源区物种丰富度较低,但均匀度指数较高,因此是α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也是水生态评价较好的区域(β中污型);长江中下游尽管评价也为β中污型,但着生藻类群落均匀度显著低于源区,导致其α多样性低于源区.水质评价显示长江流域各区域均为良好,但区域间的WQI指数仍具显著差异,而且其差异结果与水生态评价结果不一致,因此建议结合水生态和水质两种评价结果从而更全面地评价水生态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406.
雪松聚球藻对重金属镉的抗性和解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培养液中不同浓度(c)的重金属镉(Cd)对雪松聚藻(Synechococcuscedrorum)有相当的致毒作用,当c(Cd)>2μmol/L时,藻体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均明显受到抑制,c>10μmol/L时,藻细胞出现解体,光合放氧量几近0,然而,当按梯度逐级提高培养基中c(Cd)时,雪松聚球藻则相应产生对有毒金属Cd的抗性,在即使c(Cd)达20μmol/L的培养基中亦生长良好.为探讨该藻对重金属致毒的抗性产生机理及其解毒作用,对藻体蛋白和胞内Cd进行了分离检测,结果表明:Cd在进入藻细胞后,与胞内多肽结合形成一种大分子量的色素蛋白复合体,和一种低分子量的金属结合蛋白,特别是后一种蛋白在藻细胞中的含量明显受外界Cd的诱导,并起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407.
饮用水处理中藻类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 ,从而藻类及其分泌物质会影响饮用水质量 .本文对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藻类的去除方法进行阐述和比较 ,并对其中影响藻类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参 5 4  相似文献   
408.
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抑藻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羽  黄莹莹  孔海南  王艳 《生态环境》2012,(7):1296-1303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可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文章选择我国重要的陆生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系统研究了其根部、茎部和叶部水浸液对5种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e)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强烈的化感抑制效应,7 d抑制率为90%左右,根、茎、叶部水浸液的72 h-EC50由高到低依次为34.84、12.54和9.57 g.L^-1,叶部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最强;(2)加拿大一枝黄花叶部水浸液除了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余4种受试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加拿大一枝黄花叶部的化感抑藻效应较具广谱性;(3)相同质量浓度、同一部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液对不同藻种的化感作用类型和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即化感抑藻效应存在选择性,且这种选择性与藻类的分类学特征无关;(4)对同一种藻,加拿大一枝黄花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水浸液的化感效应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09.
南湖富营养化主要控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全面分析南湖湖泊系统中营养物之间,营养物与藻类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南湖富营养化的影响,结合藻类增长力试验结果确定南湖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为南湖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0.
城市富营养化水域的生物治理和凤眼莲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应用凤眼莲生态系统治理了上海市区一条富营养化河浜,使水质改善,由于藻类生长受到控制而水变澄清。凤眼莲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机制除了对光和矿质营养的竞争外,主要是由于凤眼莲根系向水体分泌化合物,能伤害和清除藻类(剋制作用Allelopaihic effect)。根圈栖生的一种软体动物——水蜗牛,以藻类为食,也是凤眼莲生态系统清除藻类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