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3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含有染料直接耐酸大红4BS(以下简称大红4BS)的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KMnO4对大红4BS的脱色机理,分析KMnO4不同投加量对大红4BS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KMnO4投加量为15 mg/L时,反应1 h脱色率可达95.3%;脱色机理主要是KMnO4氧化及氧化过程中形成的二氧化锰(MnO2)对大红4BS吸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2.
高锰酸钾氧化去除砂壤土中三氯乙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环境中常见的污染物三氯乙烯(TCE)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锰酸钾(KMnO4)对工业场地土壤中的TCE进行处理,探讨了不同氧化条件、污染物初始浓度、氧化次数等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获得优化操作条件为:KMnO4浓度125mg/L,pH7,反应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100mg/kg的TCE去除率达到93.7%.TCE的去除率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污染程度高的土壤,2次处理能有效提高去除率.土柱实验结果表明经过KMnO4溶液淋洗12d后,初始浓度为50mg/kg的TCE氧化率均达到88.1%以上,降低淋洗流速可提高TCE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3.
以松花江哈尔滨江段高锰酸钾指数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7月14~15日,测定了11个断面31个采样点的高锰酸钾指数数据,同步获取了采样点水质高光谱反射率数据,使用相关性统计分析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其中21个样点数据构建反演模型,得到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90,用10个样点数据进行验证,得到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439 mg·L-1,平均绝对偏差(MAD)为0.365 mg·L-1,平均绝对偏差率(MADR)为8.43%.  相似文献   
24.
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与曝气生物滤池(BAF)联用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二级出水,进行长期连续实验,考察pH、O3/KMnO4投加顺序和投加量对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O3/KMnO4化学氧化法在pH为7.2~7.6的条件下,当O3和KMnO4投加量分别为10和1.5 mg/L时,ρ(BOD)/ρ(COD)由0.13提升至0.26,COD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0.90%和31.97%。在此基础上采用O3/KMnO4/BAF联用工艺,COD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至71.30%和74.86%。  相似文献   
25.
高锰酸钾改性桉木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桉木为原料,使用高锰酸钾对桉木生物炭(BC)进行改性,制备改性生物炭(KBC).对其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水溶液中Pb (Ⅱ)的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溶液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对Pb (Ⅱ)的吸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吸附反应pH为5,吸附在6 h达到饱和,当温度为25℃,Pb (Ⅱ)的初始浓度为100mg ·L-1,吸附剂投加量为0.06 g时,KBC对Pb (Ⅱ)的最大吸附量为83.059mg ·g-1,去除率为99.67%.KBC对Pb (Ⅱ)的吸附遵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其是发生在均匀表面的单层吸附.采用BET、SEM-EDS、XRD、FT-IR和XPS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吸附机制主要是KBC含氧和KBC含锰基团通过络合作用和沉淀作用来吸附Pb (Ⅱ),以及在吸附过程中生物炭表面会形成—O—Pb—O—双齿配合物.因此,高锰酸钾改性BC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Pb (Ⅱ)吸附剂.  相似文献   
26.
应用光谱法研究了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降解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的动力学性质,探讨了高锰酸钾和硫酸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对氧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降解反应的速率常数(k)随着硫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却随着高锰酸钾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较好地遵循阿累尼乌斯公式.通过对反应混合物浊点变化的分析,说明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分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氧乙烯结构单元,是其被高锰酸钾氧化降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7.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能有效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有机物、浊度、色度,该工艺具有操作简便、易控制、投资节省的特点。本文通过改变传统工艺中用聚合氯化铝做混凝剂的做法,选用硫酸铝做混凝剂,确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工艺处理效果与试剂投加顺序有密切关系;(2)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处理工艺能显著改善水质,比单独使用粉末活性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8.
采用Dolphin技术治理河道水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olphin技术的原理、特点,采用该技术对河道水处理后,水质有很大的改变,水体能见度明显提高,臭味被遏制,藻类显著减少,而且无污泥和异味,对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的去除率均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29.
不同氧化剂降低膜污染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不同的氧化剂预处理黄浦江原水后进行微滤膜(MF)膜过滤试验,考察预氧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作用,及其对MF膜过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氧化剂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存在较大差别.臭氧投量在0.5~3.0mg/L范围内,臭氧对DOC和UV254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10%和71%;而氯和高锰酸钾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则较差.臭氧可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变成小分子有机物,将大部分疏水性有机物氧化成亲水性有机物.这种有机物组成结构的改变对膜过滤特性产生影响,明显降低了膜污染,膜污染下降率最高可达到22.7%.氯和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相对较弱,仅能去除少部分疏水性有机物,对膜污染有较小减缓作用,膜污染下降率最高分别为9%和8.5%.  相似文献   
30.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复合高岭士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对去除水中颤藻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在试验水质条件下,颤藻去除最佳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mg·l~(-1),预氧化时间为15min,PAc投加量为2.5mg·l~(-1),粒径为160目的高岭土投加量为50mg·l~(-1).在此条件下,高锰酸钾可氧化颤藻失活但并没有破坏藻细胞壁,防止了藻毒素的释放.预氧化产生的水合二氧化锰作为凝结核促进了絮体的形成,并使之更加密实、易沉降,且沉降后藻絮体不再上浮,提高了处理后的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