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复合高岭士与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对去除水中颤藻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在试验水质条件下,颤藻去除最佳条件为:高锰酸钾投加量为0.5mg·l~(-1),预氧化时间为15min,PAc投加量为2.5mg·l~(-1),粒径为160目的高岭土投加量为50mg·l~(-1).在此条件下,高锰酸钾可氧化颤藻失活但并没有破坏藻细胞壁,防止了藻毒素的释放.预氧化产生的水合二氧化锰作为凝结核促进了絮体的形成,并使之更加密实、易沉降,且沉降后藻絮体不再上浮,提高了处理后的水质.  相似文献   
32.
高锰酸钾强化三氯化铁共沉降法去除亚砷酸盐的效能与机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不同水质条件下KMnO4强化FeCl3共沉降去除亚砷酸盐[As(Ⅲ)]的效能与机理.考察了pH值、天然有机物(NOM)等因素对As去除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KMnO4显著提高了FeCl3共沉降除砷(FCP)工艺对As(Ⅲ)的去除效能.随着Fe(Ⅲ)投量由2.0mg/L增大到8.0mg/L,对于FCP工艺,As去除率由41.3%提高到75.4%;而对于KMnO4-FeCl3共沉降除砷(POFCP)工艺,As去除率则由61.2%提高至99.3%.FCP及POFCP工艺对As的去除率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升高;与FCP工艺比较,pH值对POFCP工艺除As效果影响较小;NOM降低了FCP工艺对As的去除率,而对POFCP工艺无明显影响.KMnO4的氧化作用是强化As(Ⅲ)去除效能的主要因素,而KMnO4的还原产物水合MnO2(s)对As(Ⅲ)也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POFCP工艺是强化去除水中As(Ⅲ),以保障安全饮用水供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前广大学者选择将羟基氧化铁负载在某种吸附剂上,究其原因在于在水溶液中,负载在吸附剂上的羟基氧化铁的分散性能大大提高,处理效率也相应提高。利用负载有羟基氧化物的复合物来吸附锰,升高局部浓度,并投加Na Cl O、KMnSO4来氧化锰,然后去除饮用水中的锰。实验结果显示,当投加适量氧化剂时,锰的去除率达98%以上,即该复合物能有效提高载体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4.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缺氧/好氧生物铁法处理维生素B1厂乙酰嘧啶生产段实际废水,实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对嘧啶生产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预氧化将嘧啶废水中大分子难降解乙酰嘧啶几乎全部转化为具有饱和碳氢键的小分子有机物,使乙酰嘧啶去除率达90%以上,且COD去除率在40%以上,BOD5/COD由0.17~0.23提高至0.35~0.44。通过与后续A/O生物铁工艺相结合,使COD、TN和氨氮总去除率分别达到93.3%、81.7%和78.6%,出水pH为6.6~7.5。  相似文献   
35.
不同来源废水COD、TOC与Cl-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含盐化工废水(A)、受潮汐影响的河流水(B)、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水(C)、采油废水(D)4种不同来源废水进行为期15 d的采样监测,测定了其COD、TOC和Cl-浓度,分析比较了3种废水指标之间的关系,其中COD分别使用重铬酸钾法、氯气校正法和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3种方法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4种废水Cl-浓...  相似文献   
36.
高锰酸钾降解地下水中PCE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璐  杨琦  尚海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355-1359
以氯代有机污染物中常见的PCE为目标污染物,以自制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采用批实验方法,探讨了高锰酸钾降解PCE的反应动力学、影响因素以及反应机理。反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降解PCE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E为57.119 kJ/mol,在30℃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为0.0076 min-1,半衰期为91.20 min。在pH在3~10,离子强度在0~0.1030 mol/L之间变化时,反应速率不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7.
为实现紫苏醛生产过程中二氧化锰(氧化剂)的循环利用,采用一种新型的氧化-活化工艺再生得到活性二氧化锰,即以紫苏醇合成紫苏醛过程中产生的含锰废渣为原料,首先采用氯酸钠氧化含锰废渣得到初级二氧化锰,然后使用高锰酸钾对初级二氧化锰进一步活化得到活性二氧化锰。实验表明,制取初级二氧化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90~95℃,硫酸摩尔浓度为1.5 mol/L,氯酸钠加量为理论量的130%。制取活性二氧化锰的合适条件为:反应温度在60℃时,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在50℃时,反应时间为2.5 h。采用氧化-活化法再生的活性二氧化锰氧化紫苏醇,紫苏醛的产率可达52.8%,与使用电解二氧化锰氧化得到的紫苏醛的产率53.1%相当,而使用初级二氧化锰,紫苏醛的产率仅为14.9%。  相似文献   
38.
分别从水样浓度、pH、反应时间、药剂投加量以及两者联用时的投加顺序等方面研究了粉末活性炭、高锰酸钾以及两者联合使用时对苯胺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污染发生时,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技术是可行的;先投加粉末活性炭再加高锰酸钾处理比先投加高锰酸钾再投加活性炭的去除效果好;当水样pH在中性条件下,粉末活性炭和高锰酸钾联用处理技术的去除效果好;应急处理的反应时间是30 min.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神女溪大规模水华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污染源调查资料,并运用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神女溪水华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叶绿素a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pH和电导率呈负相关关系,总磷是此次水华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40.
本方改用“加高锰酸钾于蒸馏器内得的新蒸馏水代替重蒸馏水”的方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经实验研究对比,该法省时,省力、降低成本,精密度,准确均满足环境监测的规定要求,并适用于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