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59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7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91.
本文论述了在水利水电建设中保护鱼类的有效措施之一--人工再造适宜生境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在详尽的规划(工程)分析和现状调查基础上,通过生态水文学计算,将鱼类"适宜生境"量化为水文、水温等数值,并根据这些数据优化规划方案、调整设计参数和(或)运行方式,以达到人工再造适宜生境,保护鱼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2.
以辽宁浑太河为范例,评价物种、多样性水平和功能群组成3种群落结构特征下,鱼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流速、BOD5、氨氮、电导率和底质指数是显著影响浑太河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的栖境因子;鲫等耐污种的氨氮和电导率的最适值和正响应阈值较高,洛氏鱥和东北七鳃鳗等适应较高的流速和底质指数,东北七鳃鳗的最适流速为0.59m/s;多样性水平的栖境因子最适值和阈值随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3)区间的电导率最适值最大,为378.07μS/cm;杂食性功能群鱼类对BOD5、氨氮和电导率有较高的最适值和正响应阈值,其最适值分别为1.20mg/L、0.63mg/L和383.37μS/cm.定量分析鱼类群落与栖境因子的关系,为开展重要鱼类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关键栖息地的生境修复等流域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3.
2015年5月、7月及10月对穆棱河流域的鱼类种类和分布进行了野外调查,设置鱼类采样点28个.确定穆棱河水域共有鱼类46种,隶属于5目11科,其中鲤形目,有3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8.89%;其次是鲑形目,含有5种;鲶形目和鲈形目均含4种;而七鳃鳗目仅含一种.穆棱河流域的全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鱼类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Pielou均匀度指数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分别为I=1.10、H'=1.97、J'=0.36、D=1.16.穆棱河水质全年整体呈现中污或重污.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季节影响鱼类物种的水环境因子各不相同,春季pH值、CODMn、DO、Fe3+、TN、ORP;夏季Fe3+、ORP、TN、pH值、TD;秋季WT、NO2--N、COND、NO3--N.  相似文献   
194.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江苏省地表水监测断面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2020年4-5月江苏省148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鱼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在环境DNA样品中共检测到鱼类可操作分类单元(OTU)418个,共注释到10目14科32属46种,其中鲤形目的鱼类有27种,序列占比达8...  相似文献   
195.
以珠江河口水生食物链较顶端的鱼类和虾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GC-ECD)法检测分析了有机氯农药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及其单体在这些水生动物体内的残留水平和特征,以期为珠江流域水生生物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结果显示,鱼类肌肉中的DDTs含量(以湿质量计)范围为未检出(nd)~42.73μg.kg-1(平均值为7.61μg.kg-1),在虾类肌肉中的含量范围为nd~9.51μg.kg-1(平均值为1.97μg.kg-1);鱼类肌肉中的HCHs含量范围为nd~1.71μg.kg-1(平均值为0.62μg.kg-1),在虾类肌肉中的含量范围为nd~0.86μg.kg-1(平均值为0.56μg.kg-1)。鱼类肌肉中DDTs和HCHs的残留均值高于虾类,而鱼类和虾类体内DDTs的残留量均高于HCHs的残留量。HCHs、DDTs的单体分别以γ-HCH、p,p'-DDT的含量最高,而且近期都有新的污染源输入。所采集的水产品中DDTs、HCHs残留量尚低于我国的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要求(GB18406.4),亦低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最大残留限量,因此,DDTs、HCHs通过膳食的暴露暂时不会对该地区的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6.
鱼类性别分化是在性别决定机制的控制下,鱼类未分化的性腺向卵巢或精巢发育,并出现第2性征的过程,受自身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干扰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作用等过程影响鱼类的内分泌机能,从而对鱼类的性别分化产生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分化的模式和过程以及内分泌系统对鱼类性别分化的调控作用,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比例、配子发生、性腺发育和第2性征的影响,从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以及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鱼类性别分化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7.
江湖阻隔对涨渡湖区鱼类资源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长江中游两岸绝大多数通江湖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水利工程阻隔先后失去与长江的联系而产生一系列的生态问题。我们以涨渡湖为例开展江湖阻隔后对单个湖泊鱼类资源所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湖阻隔导致湖泊生产经营方式改变,使得野生渔业产量的比例由1949年的95%,降低到2002年的不足5%;江湖阻隔后湖泊鱼类种类由50年代约80种下降到现在的52种,其中,洄游性和流水型鱼类比重由50%下降至不足30%;迷魂阵渔获物在单位产量、个体大小上极显著(p < 0.01)地高于通江湖泊,但在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上则要低得多(p < 0.01)。因此,江湖阻隔对湖泊渔业具明显影响,且正导致野生鱼类资源的进一步衰退。  相似文献   
198.
水质基准鱼类受试生物筛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敏感受试生物的筛选是水质基准研究的关键环节,鱼类是水质基准重要的保护对象,各国在水质基准制定中都要求利用鱼类毒性数据. 依据地理分布及毒性数据丰度,筛选出我国以鲤科鱼类为主的17种本土代表性鱼类. 参照美国水质基准数据筛选原则,从ECOTOX等数据库中搜集相关毒性数据,筛选出对本土代表性鱼类毒性最大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氯酚类、分子氨及农药等,并分析污染物的物种敏感度分布,依据累积概率对鱼类的物种敏感性(累积概率<15%)进行分类. 结果表明:有10种本土代表性鱼类对污染物敏感,包括鲤科的鲤鱼(其对氰戊菊酯、福美双敏感,对二者的累积概率分别为12.50%、14.29%,下同)、草鱼(三唑磷,9.09%)、鲢鱼(甲氰菊酯,12.50%)、鳙鱼(镉,7.14%;敌敌畏,13.63%)和鲫鱼(无机汞,11.76%),以及非鲤科的泥鳅(敌敌畏,9.09%)、黄颡鱼(敌敌畏,4.55%;氧化乐果,14.29%)、黄鳝(氯氰菊酯,8.33%)、鲻鱼(硫丹,8.33%;氰戊菊酯,6.25%)和鳜鱼(分子氨,9.09%). 上述物种可作为相应污染物水质基准研究的本土敏感受试鱼类.   相似文献   
199.
辛琦  章强  程金平 《生态毒理学报》2014,9(6):1014-1026
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抗菌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化产品中。广泛的应用增加了它进入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机率,从而对鱼类等水生生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因此,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关于纳米银对鱼类的毒理学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查阅及分析,综述了纳米银的制备、特性、应用、释放情况以及近几年来纳米银对鱼类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对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0.
Precise and sensitive methods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classes of antibiotics, including sulphonamides, fluoroquinolones, macrolides, tetracyclines, and trimethoprim in surface water, sediments, and fish muscles were developed. In water samples, drugs were extracted with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by passing 1000 mL of water through 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d (HLB) SPE cartridges. Sediment samples were solvent-extracted, followed by tandem SPE (strong anion exchange (SAX) + HLB) clean-ups. Fish muscles were extracted by a mixture of acetonitrile and citric buffer (80:20, v/v) solution, and cleaned by SP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 MS) with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 detection was employed to quantify all compounds. The recoveries for the antibiotics in the spiked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samples were 60.2%-95.8%, 48.1%-105.3%, and 59.8%- 103.4%, respectively. The methods were applied to samples taken from Dianchi Lake, China. It showed that concentrations of the detected antibiotics ranged from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LOQ) to 713.6 ng- L1 (ofloxacin) in surface water and from less than LOQ to 344.8 μg·kg-1 (sulphamethoxazole) in sediments. The number of detected antibiotics and the overall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urban area than the rural area, indicating the probable role of livestock and human activities as important sources of antibiotic contamination. In fish muscles, the concentration of norfioxacin was the highest (up to 38.5 μg·kg-1), but tetracyclines and macrolides were relatively low.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s were rapid and sensitive, and capable of determining several classes of antibiotics from each of the water, sediment, and fish matrices in a single ru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