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42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青海湖流域土壤类型图采集了49 个表土样品,研究了这些样品的有机碳和黑碳的 含量特征及其储量。研究得出:六类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都比较高,说明青海湖流域土壤的储碳能 力比较强;总体来说,六类土壤的黑碳含量都不高,但是焦炭的含量是相当高的,而烟炱的含量 较低;焦炭和黑碳的相关性极高,说明焦炭是黑碳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来 源;由于焦炭主要是由生物质燃烧生成的,故而这六类土壤的黑碳也多是由生物质燃烧生成的; 六类土壤总面积为18416.15 km2 (占流域土壤总面积的78%),有机碳总储量为119.56×106 t, 黑碳总储量为4.36×106 t。  相似文献   
22.
对兰州市城区117个表土样品和11个土壤剖面的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表土磁化率平均值为219.23×10-8m3/kg,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要载磁矿物.磁铁矿的高值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区域:(1)以兰州铝厂、西固火电厂为中心的工业区域;(2)以水上公园为中心的区域;(3)西北物资市场-西站-小西湖-西关-城关大桥沿线的狭长条带状区域;(4)以雁儿湾和兰东建材市场、皮革厂为中心的区域.对不同功能区而言,西固区和城关区磁性矿物浓度最高,安宁区磁性矿物浓度最低.土壤剖面结果显示,上部20cm,clf和SIRM显著升高;20cm以下,clf和SIRM稳定且较低,说明兰州市土壤污染的纵向迁移深度在20cm以内.兰州市表土、街道尘埃、大气降尘和河道沉积物相对无污染样品而言,都具有磁性矿物类型单一,以磁铁矿为主导的特征;并且都随着磁化率的升高,出现百分频率磁化率降低的趋势,显示出与无污染样品不同的特性.因此,运用环境磁学方法在城市环境下开展大规模、高分辨率的污染研究,可以快速、便捷、有效的提供污染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磺胺类兽药抗生素对麦田NH3挥发的影响,采用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浓度磺胺二甲嘧啶(SMZ)在不同氮肥类型条件下对麦田NH3挥发的影响.试验共设9个处理,分别为:无氮肥无抗生素(CK);复合肥为基肥,分别加施0,5,15,30mg/kg土的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F、CF+SMZ5、CF+SMZ15、CF+SMZ30);猪粪为基肥,分别加施0,5,15,30mg/kg土的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M、CM+SMZ5、CM+SMZ15、CM+SMZ30).所有施肥处理追肥均为尿素.结果表明:基肥阶段各处理之间的NH3挥发速率无显著差异(P > 0.05),追肥阶段各处理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中高浓度SMZ表现为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整个观测期,CF、CF+SMZ5、CF+SMZ15、CF+SMZ30和CM、CM+SMZ5、CM+SMZ15、CM+SMZ30处理的NH3-N损失百分比分别为5.5%、6.6%、13.9%、10.7%、11.0%、12.4%、11.9%、16.9%,其中CF+SMZ15、CF+SMZ30和CM+SMZ30处理显著增加了NH3-N挥发累积量(P<0.05),其导致的NH3-N损失比分别是同种基肥零抗生素添加的2.5、2.0和1.5倍,表明磺胺二甲嘧啶与复合肥的混施对土壤NH3挥发的促进效应要高于与猪粪的同步混施.兽药抗生素对土壤NH3挥发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需大力加强对兽药抗生素的管控,并进一步探明不同兽药抗生素对土壤NH3挥发的影响机制,为减缓兽用抗生素的环境污染生态效应作支撑.  相似文献   
24.
种植密度和降水对冬小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为研究种植密度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和探讨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原因,于1999~2000年小麦生长季在南京市郊江宁县进行了不同播种量(0.90、180和270kg/hm^2)和大田试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气象条件和田间管理下,播种~越冬阶段的N2O排放不受播种量的影响,近青~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与播种量成正比,裸地条件下的N2O排放与播量为90kg/hm^2下的排放无明显差异,造成该生长季内N2O排放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返表~成熟阶段的N2O排放通量随观测日前6d的加权平均降水解呈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25.
新疆喀纳斯景区道路沿线表土环境磁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土壤污染的可行性,分别采集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区(距离道路 < 0.5 m)、远离道路区(距离道路>30 m)以及远离旅游活动区(作为对照区)的表土样品,利用磁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方法对其磁学性质、空间分布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χLF(低频磁化率)、SIRM(饱和等温剩磁)平均值分别为194.24×10-8 m3/kg和2 288.62×10-5 Am2/kg,显著高于远离道路区和对照区.②道路沿线表土样品SOFT(软剩磁)、HIRM(硬剩磁)及S-ratio(300 mT反向磁场测试的等温剩磁与SIRM比值的相反数)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区的4.35、3.66、0.99倍,S-ratio平均值接近于1,SIRM/χLF平均值小于20 kA/m,χFD(百分频率磁化率)平均值为2.04%,IRM(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趋势.③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的χLF、IRM20 mT(20 mT正向磁场测试的等温剩磁)、SIRM相互之间以及三者与SOFT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χLF与χFD、SIRM/χLF均呈显著负相关,χFD与SIRM/χLF呈显著正相关,S-ratio与SOFT呈显著正相关、与HIRM呈显著负相关.④道路沿线区和远离道路区表土样品的磁性矿物均存在光滑完整的球粒状、不规则或片状颗粒,其元素组成主要是C、O、Si、Al、Fe等,并含有微量的Ni、Cr、Mn等重金属元素.研究显示,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表土样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载磁矿物以多畴、假单畴粗颗粒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χLF、SIRM、SOFT的空间变化趋势类似,均在通往湖口的道路处出现高值区,并且磁性颗粒较粗,形成潜在土壤污染区.道路沿线区表土样品磁性增强可能与旅游交通活动产生的磁性颗粒外源输入有关.因此,环境磁学方法具有大范围监测景区土壤环境、判别污染物来源和圈定旅游交通土壤污染范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
山西晋中焦化基地多环芳烃排放对周边大田卷心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摄入是多环芳烃(PAHs)人体暴露的主要途径之一,探究PAHs污染对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山西晋中拥有大型焦化企业,也是北方重要的大田蔬菜种植基地,当地PAHs污染的特征和影响具有相当的典型性。研究选取修文工业基地周边的大田蔬菜基地作为研究区域,分别采集大气(含气相和颗粒相)、菜地表土和卷心菜菜心样品,确定各类样品中母体PAHs的浓度水平、组成比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蔬菜基地周边大气中母体PAHs的平均浓度为301 ng·m-3。大气母体PAHs主要存在于气相,低环(2~3环)组分占据优势。利用同分异构体特征比值和主成分分析对大气PAHs进行初步源解析,炼焦、燃煤和生物质燃烧、以及交通尾气排放是当地PAHs的主要排放源。菜地表土母体PAHs的中位数浓度为236ng·g-1,范围为130~703 ng·g-1,以中、高环(4~6环)组分为主,菜地表土母体PAHs浓度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分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当地大田种植卷心菜菜心的PAHs中位数浓度为12.9 ng·g-1,范围为0.9~47.6 ng·g-1,低环组分所占比例最大,其组分谱分布与大气相似。偏相关分析显示周边大气PAHs对卷心菜菜心PAHs的传输贡献要大于表土PAHs。  相似文献   
27.
以鄱阳湖重要支流饶河-乐安河段及其入鄱阳湖口的典型湿地作为研究区,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湿地表土重金属Cu、Pb和Cd的污染风险,分析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各样地水生植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分析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底质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乐安河-鄱阳湖段湿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以Cu污染为主,Pb和Cd污染程度相对较弱,Cu污染的主要来源为铜矿开采区汇入大坞河的酸性重金属废水.4种评价方法对乐安河段上游受矿区酸性废水污染较严重的6个样点的评价结果表现出一致性,均为极度污染;而对重金属污染相对较弱区域的评价结果则出现微弱差异,总体表现为自乐安河中游至下游,各样点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等级逐渐降低.4种评价方法中潜在生态危害法的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各样点水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Cu的单项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8.
柴达木盆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陈亮  张西营  唐启亮  耿鋆  王二龙  李姜瑶 《环境科学》2021,42(10):4880-4888
柴达木盆地主要土类为盐化荒漠土和石膏荒漠土,为了了解区内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污染源,在盆地内以主要沉积地貌为对象,以25 km左右为采样半径,共采集了129件表土(0~10 cm)样品,对表土中的As、Ba、Cr、Mn、Nb、Ni、Pb、Ti、Zn和Zr等10种重金属进行含量测定,并利用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geo)及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等初步定量分析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来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0种表土重金属元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不同程度的富集,As与Pb可能存在点源污染,整个盆地总体上在尚清洁状态到低污染之间,APCS-MLR分析表明,表土重金属受2个来源影响,分别为自然因子和交通因子,As、Cr、Mn、Nb、Ni、Ti、Zn和Zr受自然因素影响,Ba和Pb受自然因素和交通运输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9.
Seventeen topsoil samples (9 urban, 4 suburban, 3 rural and 1 background) were collected in/around Harbin, a typical city in northeast of China, to measure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organocholrine pesticides (OCPs) in topsoil of Northeastern China in 2006. Hexachlorohexanes (HCH),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 (DDT), and hexachlorobenzene (HCB) were detected in soil samples with mean concentrations (in pg/g dry weight (dw)) of 7120, 5425, and 1039, respectively.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for other OCPs were very low, 4.8 pg/g dw for chlordane and 3.3 pg/g dw for endosulfan.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reveals that all OCPs found in soil samples were due to historical use of these chemicals or from other source regions through long- and short-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 DDT was mainly used in the rural sites, whereas the sources of HCB, chlordane and endosulfan were mainly in the urban area. HCH was found almost equally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 Soil concentrations of all detected OCPs, except HCHs, in and around Harbin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which is expected since the use of these OCPs in the former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however higher HCH concentrations in and around Harbin than those found in most places of the Southeast China is not expected. It is suggested that high HCH concentration in soil of Northeast China was most likely due to long-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 (LRAT) from Southeast China and the cold condens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30.
兰州市表土黑碳分布特征与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兰州市城市表土中黑碳(Black Carbon,简称BC)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在兰州市主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道路沿线绿化带采集了95个表层(0~5 cm)土壤样品,并使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其黑碳含量.结果表明:兰州市表土黑碳含量在1.02~74.27g·kg~(-1)之间,黑碳含量空间分布表现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工厂周围和交通密集区.进一步分析发现,黑碳与有机碳(Organic Carbon,简称OC)比值(BC/OC)的平均值为0.34;黑碳与有机碳含量及砷(As)、铜(Cu)、铅(Pb)、锌(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兰州市表土中黑碳主要来源于本地交通排放和局部工业活动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粉尘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