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篇 |
免费 | 378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4篇 |
废物处理 | 17篇 |
环保管理 | 20篇 |
综合类 | 508篇 |
基础理论 | 62篇 |
污染及防治 | 52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4篇 |
灾害及防治 | 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59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26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以Bi(NO3)3·5H2O和(NH4)6Mo7O24·4H2O为原料,采用预超声-水热法合成可见光催化剂Bi2MoO6,考察了在可见光催化条件下,催化剂的用量、污染物初始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偶氮染料直接耐酸大红4B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BS溶液初始浓度为20mg·l-1、原始pH值6.90条件下,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g·l-1,光照60min后,4BS去除率达到92.7%;在实验浓度20—100mg·l-1的范围内,催化剂投加量为2.0g·l-1,光照210min后染料去除量最大可达到约50mg·l-1,溶液在弱酸或弱碱性条件下脱色较为稳定,在强酸或强碱性条件下脱色较快,效果明显;催化剂重复使用前后结构和成分稳定,但光催化活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23.
使用铁炭微电解法降解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6),并探讨了铁炭微电解法降解[BMIM]PF6的影响因素、工艺条件及其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影响铁炭微电解降解[BMIM]PF6的因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炭铁比、pH、反应时间;铁炭微电解降解[BMIM]PF6的最佳工艺条件是:铁粉用量3g·l-1、水样pH2.5、炭铁比2、反应时间为60—90min;在此条件下,[BMIM]PF6的去除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且该降解反应为三级反应. 相似文献
224.
225.
王浩;孙青松;张道斌 《劳动保护》2024,(4):82-85
为了研究“6S管理”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应用,论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和“6S管理”的概念、含义及实施步骤,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以安全生产标准化PDCA循环模式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为基础,将“6S管理”要素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过程中。利用该方法,为危化品企业装卸作业中的违章操作提供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将“6S管理”应用到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中,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提升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26.
为研究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与丁腈橡胶(NBR)造型粉的热安全性,通过水悬浮溶解蒸馏法将ANPyO制成ANPyO/NBR造型粉,运用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仪研究ANPyO/NBR的热分解反应行为,采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多种积分法计算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得到ANPyO/NBR自加速分解温度、热点火温度、热爆炸临界温度,并计算获得半径为1m的球形ANPyO/NBR样品在不同超临界环境温度下的延滞期。结果表明:造型粉ANPyO/NBR有良好的耐热性能,热安全性较高;环境温度对ANPyO/NBR造型粉热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27.
228.
《能源环境保护》2021,35(1)
为了解遵义市大气质量空间分布状况,采用MODIS L1B 1 k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6S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构建查找表,利用暗像元法反演了遵义市AOD(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并将反演结果与NASA公布的MOD04_3K气溶胶产品及地面观测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反演的遵义市AOD结果与NASA公布的MOD04_3K气溶胶产品相关性为0.73,与地面观测的AQI、PM2.5、PM10相关性分别为0.70、0.70、0.61,反演结果与验证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OD反演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遵义市AOD分布呈现西南部较高,东北部较低的格局,遵义市全域AOD均值为0.23,红花岗区AOD均值最高(0.51),赤水市AOD值最低(0.12)。 相似文献
229.
采用液质联用(HPLC-MS)的方法检测菌株Cupriavidus sp.DT-1降解2-羟基吡啶(2-HP)的代谢产物.并用三亲结合、荧光定量PCR (q-PCR)方法评价降解菌对3,5,6-三氯-2-吡啶酚(TCP)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菌株可以进一步降解2-HP,依次生成尼古丁蓝、马来酰胺酸和反丁烯二酸,直至转化成菌株DT-1生长的碳源.接种菌株DT-1对污染土壤中TCP的降解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2组试验土壤中TCP (50mg/kg)降解率分别为94.4%和86.7%,未接种菌株的土壤中TCP降解率仅为20.4%和28.4%.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菌株DT-1-gfp可在土壤中存活35d以上,并对TCP污染土壤的细菌群落丰度有显著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230.
通过构建UV/O3/TiO2耦合工艺反应体系,打破了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臭氧利用率低的技术瓶颈,使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和荧光探针法分析了UV/O3/TiO2耦合工艺的反应机理,明确了臭氧链式反应产生的O2在反应体系内自循环利用是提高臭氧利用率的主要原因。以2,4,6-三氯苯酚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分析初始浓度、接触时间、pH、催化剂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对比UV/O3、UV/TiO2工艺的降解效果,显示出UV/O3/TiO2耦合工艺的技术优势。在相同条件下,单独UV/TiO2光催化体系和UV/O3体系对2,4,6-三氯苯酚模拟配水的TOC矿化率分别为12.65%和51.54%,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058,0.1956 min-1,而UV/O3/TiO2耦合体系的矿化率达到82.97%,反应速率常数为0.2893 min-1,耦合工艺的臭氧利用率较UV/O3工艺提高11.7百分点,并且在pH=3~11的较宽范围内有良好的适用性,证明了理论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