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6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58篇
安全科学   381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42篇
综合类   1446篇
基础理论   261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199篇
灾害及防治   17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61.
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碳吸存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研究了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恢复为百喜草地、柑橘果园和湿地松林后,0~100 cm深度范围内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70和>70~100 cm)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以及表层(0~40 cm)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①退化裸地土壤中w(TOC)和有机碳库储量分别仅为4.73 g/kg和48.41 t/hm2,均处于较低水平,w(TOC)的垂直分布特征也不明显;恢复为百喜草地和柑橘园后,w(TOC)分别增至7.08和7.69 g/kg,有机碳库储量分别增至55.09和70.78 t/hm2,并且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中w(TOC)影响显著,而对深层(>40 cm)土壤影响有限. ②以退化裸地为对照,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量分别为6.68和22.36 t/hm2,平均碳吸存速率分别为0.51和1.72 t/(hm2·a);以保存较好的湿地松林为参照,退化裸地、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潜力分别为23.71、17.03和1.34 t/hm2,说明严重侵蚀地的碳吸存潜力巨大. ③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的植被恢复可积极促进表层土壤中DOC(水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和POC(颗粒有机碳)的积累,同时该影响存在表聚效应,即植被恢复后土壤表层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在w(TOC)中所占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明确不同退耕还草方式下土壤养分转化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以宁夏南部山区(下称宁南山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撂荒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PVC顶盖埋管法对3种类型草地土壤中氮素的净转化速率、微生物区系和氮素微生物生理群进行了研究,探讨土壤氮素净转化速率与微生物的关系. 结果表明:①在培养过程中,3种草地类型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平均值分别为9.6×105、3.8×104和4.0×101 CFU/g(以干土计),氮素微生物生理群数量表现为氨化细菌(4.5×104 CFU/g)>自生固氮菌(4.3×103 CFU/g)>硝化细菌(6.5×102 CFU/g)>反硝化细菌(3.9×102 CFU/g)>亚硝化细菌(1.7×102 CFU/g),其中,人工草地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高;②细菌、真菌、反硝化细菌与亚硝化细菌数量的峰值均出现在培养第120天,放线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的峰值均出现在第240天,硝化细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第60天,而氨化细菌数量在各类型草地土壤中出现峰值的时间不统一;③各类型草地土壤氮素的净矿化速率、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均在61~120 d内最低,净矿化速率与净硝化速率在181~240 d内最高,净氨化速率在241~360 d内最高,微生物固氮速率的峰值出现在121~180 d,最低值出现在241~360 d. 在该区土壤氮素转化速率与微生物数量紧密相关,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微生物数量而成为影响土壤氮素矿化的主要因素;土壤氮素的生物固持过程比有机氮矿化过程更为活跃;种植苜蓿的人工草地比天然草地和撂荒地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与土壤氮素的矿化.   相似文献   
963.
目的研究几种典型金属材料在西沙海洋全浸区的腐蚀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外场暴露试验,分析EH36和CM690船用钢、316L不锈钢以及5083铝合金材料暴露0.5、1、2a后的腐蚀形貌与动力学规律。结果CM690腐蚀速率要大于EH36,而点蚀深度规律相反。316L不锈钢发生较为严重缝隙腐蚀,5083铝合金则以局部腐蚀为主。结论试验条件下,EH36与CM690钢腐蚀质量损失与点蚀最为严重,316L不锈钢与5083铝合金生物污损严重,伴有局部腐蚀。  相似文献   
964.
李兴  勾芒芒 《环境工程》2010,28(6):28-30
内蒙古乌梁素海分别于2008年5月和2009年5月连续2年暴发了"黄苔"事件,已不断丧失湖泊固有的养殖、灌溉、旅游等功能,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乌梁素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已引起国务院领导和各界学者的关注。根据乌梁素海试验站实际监测的数据,对"黄苔"暴发期前后的水质、水文、气象等因素进行分析,以揭示影响"黄苔"暴发的环境、营养盐、水动力等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黄苔"的暴发主要是水体长期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和适宜"黄苔"生长的各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系统科学地研究"黄苔"暴发的原因能够为乌梁素海"黄苔"暴发的预警、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5.
2019年6月8日至17日,安徽省滁州市发生一次持续性臭氧(O3)污染过程,O3浓度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浓度限值3%~45%。基于滁州市老年大学监测站点空气质量数据、滁州市气象站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气象数据,运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方法,研究污染发生时段的气象和区域传输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此次O3污染过程中,日最高温度的变化范围为25.5~34.7 ℃,风速整体小于4 m/s,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午后的相对湿度在40%左右。在该时段内,滁州市基本处于均压场的控制之中,且受到锋面气旋外围下沉气流的影响,大气层结稳定。②O3污染发生期间,滁州市主要受东南方向气流的影响,但来自山东省、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北部的气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6月9日夜间至10日上午的O3浓度异常高值,与9日下午的气压异常低值及9日夜间的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高值密切相关。上述气压及大气边界层高度异常值的出现使得上风向高浓度O3被输送至滁州。③此次污染过程的潜在贡献源区主要分布于安徽省东南部、江苏省中西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上述区域的加权潜在源贡献因子(WPSCF)值大于0.4,加权浓度权重轨迹(WCWT)值超过了100 μg/m3。今后,滁州市在O3污染防控工作中应加强与上述区域的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966.
使用中的压力容器(下简称在用容器)壁厚的减薄在所难免,有的还比较严重。因此,对壁厚减薄较多的在用容器,为确定其能否继续运行,检验时就须对它进行强度校核(下简称强校)。而强校时强校壁厚的选取,有关规程和标准中作了明确的选取规定。1990年劳动部《在用压力容器检验规程》(下简称《检规》第24条2.6点规定,“强校的剩余壁厚按实测最小值减去到下一个使用周期的两倍腐蚀量,作为强校的壁厚”。这一强校壁厚的选取规定,并未要求应对在用容器的母材部分(下简称母材)和焊缝及其热影响区[焊缝的热影响区认为距焊缝边缘母材制造…  相似文献   
967.
复杂地形机械湍流扩散的粒子随机行走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粒子随机行走模拟方法模拟了高架点源在中性情况下在复杂地形上的排放,并将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进行了比较,二者能较好地吻合。虽然将该方法用于复杂地形大气扩散计算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困难,但是在确定模式基本参数等方面,还应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968.
以石葵河生态河道治理为例,将工程扰动区划分为河道工程区(Q1)、临时施工道路区(Q2)、弃渣场区(Q3)、取土区(Q4)、临时表土堆场区(Q5)等5个分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CVOR模型,构建山区河道整治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Q1区植被恢复潜力最强,生态健康等级为健康,属容易恢复区,Q4区、Q5区、Q2区生态健康等级为不健康,植被恢复潜力较弱,生态修复中须加大投资;植被恢复潜力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基况条件对植被恢复潜力影响较大,可通过人工干扰提高扰动区植被恢复潜力,提升植被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69.
谢花林  程玲娟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2):2012-2022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耕地休养生息,推行土地休耕制度,以提高地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华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华北地下水漏斗区作为土地休耕的三个试点之一,主要目标是退耕高耗水的冬小麦,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以减少地下水用量,修复地下水环境。农户作为农村最主要的生产与经营主体,如何给予农户合理的补偿,使其有效地实施冬小麦休耕政策成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关键因素。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机会成本法与Logistic模型对意愿与补偿标准进行分析,探讨了河北衡水地下水漏斗区农户冬小麦休耕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以便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地下水漏斗区耕地轮作休耕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农户的文化程度、家庭农业劳动力总数、抚养比、农户对地下水漏斗区冬小麦休耕态度、农户对政府实行政策的信任度与农户休耕意愿呈显著的正向影响;2)务农工日、耕地质量、人均耕地面积与农户休耕意愿呈显著的负向影响;3)只考虑冬小麦对地下水影响,不考虑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建议河北衡水地区休耕农户补偿标准为518元/亩(7 770元/hm2)。最后论文提出了因地制宜地制定地下水漏斗区冬小麦休耕的补偿政策,发展绿色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并做好休耕政策宣传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0.
甲苯在渗流区的生物通风去除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数学模型来描述生物通风过程中渗流区土壤中甲苯的运移和生物降解过程,模型考虑了对流通量、扩散通量、相间传质和生物降解项,模型中的生物降解参数由独立间歇实验用Levenberg Marquardt方法确定.在实验室中用土柱实验来模拟生物通风过程,结果显示,实验数据与模型比较吻合,经过50h后,约有98%的甲苯已被去除.利用土柱尾气中甲苯实验数据和质量衡算式计算可得:挥发去除的甲苯占初始加入甲苯的53 78%,生物降解去除的甲苯为42 92%,土壤中残余甲苯浓度为2 56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