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80个地级市2003~2015年的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部分进行了核算,在此基础上计算累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法分析了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和动态变化。研究发现: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以年均1. 39%、1. 85%的速度增长,技术效率以年均0. 02%的速度减少,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出现退步迹象。中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城市间差距在逐渐缩小,中部城市间出现明显技术"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12.
唐代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涝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中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唐代早、晚期是洪水少发期,中期是洪水多发期,其中以中度涝灾和轻度涝灾为主,大涝灾次之,特大涝灾较少.洪灾频次和等级表明,唐代该地区气候明显分为3个阶段,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降水量较少,中期阶段降水量较多.在公元750-769年出现了降水显著增多的湿润气候.根据关中现代大洪水发生的降水量初步确定,唐代特大洪水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000mm,大洪水的发生也代表了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2018,(6):29-29
作者:李天成,任景明,金凤君,刘毅,李彦武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书号:978—7—5111—2897—3定价:160.00元出版日期:2018年5月为确保中部地区中长期的生态环境安全,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原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了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书润 《绿叶》2012,(8):116-119
一、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中华、印度、埃及、两河流域,都是伟大、古老、具有深厚积累的农耕文明,但是由于长期封闭,缺乏活力。而亚洲中部干旱区的游牧文明常常异军突起,虽较少积累,但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它较多地继承了原始先民的品质,充分发挥人的本能,勇往直前,把一个个封闭的古老文明激活,并串联起来,推动其前进。假如没有游牧民族的冲击,世界将永远各自封闭,陷入没完没了的重复当中。古代人类最大的冲击波,正是来自打开了东西方  相似文献   
15.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农户层面上,以技术效率为标准,对退耕还林政策加以评价。以黄土高原区的陕西省吴起县、定边县和甘肃省华池县为实证案例,论文通过同时估计农户的投入导向的随机距离前沿和技术效率影响模型两个等式,分别测算了2009年吴起县159户、定边县152户和华池县125户农户退耕还林政策与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退耕还林与吴起县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定边县和华池县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退耕还林政策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执行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对定边和华池农户给予额外补贴或者实质性扶持,才可以实现该公共政策均衡私人森林供给和社会森林需求。研究还显示:3县农户生产受到劳动力、资金、土地、固定资产等投入要素的约束;户主的年龄、家庭规模和教育对不同地区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影响;3县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在80%,说明存在减少约20%的成本且不减少产出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节水型区域的典型——甘肃省定西市生态环境薄弱、工农业生产欠发达的现状,从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的内涵出发,利用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模式的关键技术,把种植、养殖、沼气生物能、高效有机肥等产业和技术进行高效集成,通过对甘肃富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模式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节水型区域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农业复合循环经济典型推广模式,促进该类型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周水华 《环境保护》2011,(22):42-45
十一五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曾多次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一步到位,在环境保护上要做到舍得加大投入、舍得牺牲发展速度、舍得个人声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湖北省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减排工作,省委常委会、省长办公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减排工作,分管省长多次  相似文献   
18.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较大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总量大致分为四类地区,差异明显。广东人口众多且消费水平高,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占全国的10.627%;河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及山东,人口消费水平均高于1个单位人,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为5.74%;内蒙古、吉林、甘肃等17个省区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占2.676%;天津、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及西藏,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小,平均仅为0.616%。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较大的省区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省区仍是资源环境消费或终端压力的弱影响地区。  相似文献   
19.
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甘肃省镇原县店王村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该村生态经济系统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据此,对该村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同步提高,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SPEI的云南中部区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云南中部地区1961~2010年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和历史旱情资料验证了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并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和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SPEI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相关性,验证了SPEI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2)SPEI指数与历史旱情资料比较吻合,能够有效地反映云南中部区域的干旱特征;(3)年均SPEI呈波动下降趋势,干季SPEI降低趋势明显。年均SPEI存在着24a的主周期和9a的次周期,并于1977年发生了突变,此后开始降低,在整体上呈现出干旱化的趋势;(4)从SPEI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其在整体上受大尺度气候系统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而在区域内部则表现出东南-西北(干热河谷)的反向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