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221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81.
为研究我国中部6省近15a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效,探索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水平路径,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EMS3.1软件测度了我国中部6省80个地级单元2000~2014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GeoDa095i软件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在分析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中部6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处于DEA有效的地市数量逐渐增加,处于波动上升的地市有52个,呈现下降趋势的有28个,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DEA效率值相对高于其他地区;(2)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3)产业支撑因子、产业吸引因子、产业发展因子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影响较为显著,而产业鉴别因子影响相对较弱。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客运总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基于研究结果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2.
资源环境是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的利用是否有效是衡量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因此对区域资源环境效率格局及其成因机理进行时空动态模拟,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区域投入产出的过程与效益,同时又能为相关部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以及缓解区域人地矛盾提供参考依据。利用SBM-DEA模型分析2005~2014年间中部地区资源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了造成其格局演化的成因机理,得到如下结论:(1)从资源环境效率结果来看,2005~2014年中部地区资源环境效率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省会城市、长江和京广等国家发展轴线的重要节点城市资源环境效率较高,远离长江、京广等重要轴线的城市资源环境效率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逐步形成;(3)从资源环境效率与投入产出的耦合关系来看,中部地区75%左右的城市处于Ⅰ类型,较少城市处于Ⅱ类型,极少数城市处于Ⅲ~ⅩⅢ类型。近10 a来中部地区普遍处于低投入、低产出、低污染的发展阶段,资源环境效率较高及以上城市数量先减少后增加,中等效率的城市数量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效率较低及以下的城市数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4)促进资源环境效率的主导因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资源环境效率的主导因素为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283.
农地流转、农户兼业程度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部地区142个村1 370户农户的调查结果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法、DEA分析法研究农地流转前后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变化,进一步采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农户兼业程度对两类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从综合生产效率来看,中部地区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生产效率均较低,仅有0.204,农地流转使转入户提高了1.1%,转出户降低了15.7%;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来看,流转后转出户的技术效率低于转入户1.8%、规模效率与转入户扩大为10.4%,说明农地流转促使土地由转出户向生产技术更高、经营规模更集中的转入户家庭转移。(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兼业分化会显著提高转入户的生产效率,显著降低转出土地农户的生产效率,且兼业程度越强兼业分化的正方向影响作用越弱。(3)在其他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农业补贴政策的落实和农业技能培训对农业生产效率均有正向影响。研究结论:在农地流转中,建议政府应考虑流转农户的差异化以及兼业程度的影响,针对转入户和转出户分别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一要对兼业程度较高的转出户实行农民身份退出机制,在城乡居民福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渐提高的基础下,稳步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促使土地要素向高生产效率的农户转移。二要从农地的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经营权,对土地经营权予以登记,让真正种地的农民得到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惠;适度降低转入户的兼业化水平,促进农民职业化,鼓励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284.
走祁连     
西虎 《环境教育》2010,(2):16-20
祁连山西衔阿尔金山东接秦岭,是由数条平行排列的山地组成,其中有党河南山、大雪山、疏勒南山、走廊南山、青海南山、拉脊山等,多数山峰超过海拔4000米,河谷及青海湖盆地相间分布区域的海拔高度2500~3500米,地理教科书称其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黄土广布,流水作用强烈,阶地亦较发育"。  相似文献   
285.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陕西省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例,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应用USLE修正式对染峁边线以上梁峁坡地进行了水土保持决策,并在PCARC/INFO系统支持下,设计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286.
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地区是西藏农业生产的精华之地,也是西藏的“粮仓”,其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的丰欠直接关系到全藏的国计民生。由于环境条件的脆弱性和耕作技术的落后等原因,使这一区域内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低谷,土地的退化,粮食产量的低下和不稳定,成为长期困扰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该文在分析其农业环境条件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域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7.
以延安、安塞七乡镇为列,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启用ARC/INFO和Arcview对其土地资源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及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系统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利用相关信息元对土地资源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88.
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米脂县泉家沟流域为例,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实用技术的基础上,应用USLE修正式对梁峁边线以上梁峁坡地进行了水土保持技术决策;并在PCARCINFO系统支持下,设计了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289.
290.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多年来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塬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主要果树苹果、梨发育物候和气候变化的同步观测,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农作物发育物候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分析发现,董志塬近35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且以冬季和春季增温为主(冬小麦越冬期增温线性趋势达0.0672℃a/),和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基本一致。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7℃a/,远高于全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平均增温幅度,也高于陇东黄土高原近35年平均增温幅度(0.0348℃a/),是陇东黄土高原增温中心地带。气候变暖对董志塬冬小麦和果树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冬小麦越冬期显著缩短(缩短的线性趋势达0.674d a/),而冬小麦和果树春季各发育期间隔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而且由于当地种植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长日照型品种,发育期提前导致日长缩短,对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抵消了一部分增温的影响,因此果树春季各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比冬小麦明显。就果树而言,梨树春季发育期提前的线性趋势又比苹果树明显。结论认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农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趋利避害,充分挖掘气候资源潜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