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33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亚洲地区稻田N2O排放影响因子统计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关于稻田N2O排放大样本统计分析大多只涉及水分因子和肥料因子,本研究收集历年亚洲稻田N2O排放资料和更多影响因子(水分管理、肥料类型及用量、土壤属性、气候和水稻类型等)的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构建排放通量和上述因子的统计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包括不同水分管理措施、肥料用量、不同有机肥类型、不同p...  相似文献   
132.
张丹 《世界环境》2011,(1):26-28
在黔东南层峦叠嶂的大山里,在清澈的都柳江畔,有一片侗族人的集中聚居区,称之为"侗乡"。每年谷雨前后,侗乡人劳作的身影就出现在层层的梯田里。当温室里培育的秧苗高约3厘米的时候,他们将苗密密地移栽在稻田里,这个过程叫做寄秧。一个月之后秧苗再分到其它的稻田里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对成都平原稻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排放的原位观测,应用碳税法、工业制氧成本法和造林成本法对施氮情况下稻田生态系统气体调节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施氮情况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产生的环境负效益增加14.4%,但由于施氮提高了水稻生物量,使稻田生态系统固定CO2和释放O2的环境正效益提高26.2%,因而稻田生态系统通过自身气体调节功能产生的环境效益提高47.8%。所以,施氮通过提高稻田生态系统自身气体调节功能,能够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抑制温室效应的发生,而水稻在调节稻田气体,减轻温室效应中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4.
排水循环灌溉下稻田磷素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平金  许迪  朱建强  于颖多 《环境科学》2016,37(10):3842-3849
排水循环灌溉具有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潜力,为缓解我国南方地区降雨分布与水稻作物需水时间不匹配和农田磷流失污染的问题,开展了排水循环灌溉条件下稻田磷素时空分布规律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监测藕塘水和鱼塘水循环灌溉下水稻田面水和渗漏水中总磷、可溶性磷和可溶性反应磷的质量浓度,及土壤剖面总磷与Olsen-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排水循环灌溉下水稻田面水和渗漏水中不同形态磷素质量浓度沿程降低,尤其渗漏水磷质量浓度的减少趋势更为显著,排水循环灌溉水源中磷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会增加田面水和渗漏水中的磷质量浓度.田面水和渗漏水中不同形态磷质量浓度在不同灌溉时期的变化较大,8月田面水和渗漏水的磷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其它时期.表土Olsen-P含量随距进水口的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并随排水循环灌溉水中磷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剖面TP含量受排水循环灌溉的影响不明显.在8月水稻需肥高峰期进行排水循环灌溉或延长灌溉水的流程,可明显改善排水循环灌溉下稻田的磷素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35.
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氨挥发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养分回用为目的,在原状土柱模拟试验条件下,采用间歇密闭式抽气法研究了生活污水灌溉对麦秸还田稻田田面水铵态氮浓度、田面水pH以及稻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田面水NH_4~+-N浓度,生活污水灌溉则显著降低了田面水NH_4~+-N浓度.2正常灌溉施肥秸秆不还田稻田处理的总氨挥发量为58.29 kg·hm-2,占总施氮量的24.29%;麦秸还田显著增加了稻田的氨挥发损失,氨挥发损失量增加了近一倍,达总施氮量的45.66%;而生活污水灌溉显著降低了稻田氨挥发损失量,氨挥发损失量降至总施肥量的17.26%(秸秆不还田)和32.72%(秸秆还田).秸秆还田与生活污水处理具有显著的正交互作用.在3个肥期中,分蘖肥期氨挥发损失率最高,占总氮肥用量的7.38%~24.44%.3无论秸秆还田与否,氨挥发通量与田面水NH_4~+-N浓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田面水pH值则相关性不显著.麦秸还田增加了稻田氨挥发损失,而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耦合能降低稻田氨挥发损失,同时污水中的氮可替代44.41%的化肥氮,减少稻季化肥用量,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6.
为光泽县实施沼液安全利用的可行性提供科学支撑,在光泽县山头村开展10组不同沼液灌溉水稻的方式,观测稻谷产量、品质、氮素利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沼液与化肥合理搭配,能够提升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不同处理稻米重金属含量均符合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综合稻谷产量和沼液消纳等因素考虑,试验宜选用基肥50%化肥+100%沼液分蘖肥配施100%沼液处理的方案为最佳,该方案稻田沼液消纳能力为(纯氮)153 kg/hm^(2)。据此测算光泽县适宜沼液浇灌的稻田承载力为该县生猪达产养殖负荷的136.8%。  相似文献   
137.
以辽宁省营口市水稻种植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监测地块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监测分析,在稻田整个作物生长周期化肥、农药的施加等情况下开展氮、磷污染物对地表径流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化肥、农药的施加均会使受纳水体中总磷、总氮质量浓度升高,施肥后总氮质量浓度上升最显著,绿色种植在扣除总氮背景值后达到37.7 mg/L,有...  相似文献   
138.
张伟  张丽丽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9):2730-2740
用连续提取方法分析了黄壤中总硫、SO42-、总还原态硫(TRS)和有机硫的硫同位素组成,探讨黄壤中硫的迁移转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有机硫是主要的硫形态,SO42-是主要的无机硫形态.TRS具有最低的δ34S值,同时SO42-和TRS的δ34S值随剖面加深而平行地增大指示黄壤中存在SO42-异化还原过程.黄壤剖面中总硫和有机硫的δ34S值先增大后降低与有机硫矿化及有机硫组分的迁移和底层吸附有关.生物滞留后剩余SO42-的吸附、解吸、淋溶迁移及深层吸附与累积导致剖面中SO42-的δ34S值先增大后明显降低.酸沉降下剖面中SO42-的吸附、解吸和淋溶迁移可引起黄壤酸化.值得关注的是,酸沉降输入的SO42-主要以有机硫和吸附态SO42-滞留在黄壤中,则在硫的年沉降速率大幅降低后,在较长时期内,黄壤中有机硫矿化和吸附态SO42-解吸可能释放大量SO42-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体,与之相关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和水体化学组成改变等方面的环境效应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9.
为了给稻田杂草防除和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选择了湖南省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内连续不同施肥处理20年后的双季水稻试验田为调查对象,运用萌发法和田间调查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冬闲期稻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和地上杂草群落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不施肥(CK);养分循环,即种植绿肥+秸秆还田(OM);施氮磷钾化肥(NPK);施氮磷钾化肥+养分循环(NPK+OM).试验区土壤种子库共记录到杂草16种,其中圆叶节节菜占29.9%,稻搓菜占29.0%,水苋菜占10.0%,陌上菜占9.4%,水马齿占8.9%,看麦娘占4.9%.试验区地上杂草共计10种,其中看麦娘占94.4%,稻搓菜占3.8%,圆叶节节菜占1.0%.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杂草的群落相似性指数在0.6以上,并随着施肥程度(CK相似文献   
140.
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H4和N2O是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2种主要温室气体,其排放规律以及减排措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休闲期抛荒稻田普遍存在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地区,而对于其CH4和N2O排放规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实验选取江西红壤丘陵区进行观测,于稻田休闲期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进行原位观测,旨在探讨休闲期CH4和N2O的排放规律,可为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以CH4和N2O-N计)分别为0.03mg.m-2.h-1和3.27μg.m-2.h-1。冬闲期CH4和N2O平均排放通量与土温、降雨量无明显线性关系(P>0.05)。冬闲稻田排放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以CO2-eq计)为7.58 g.m-2,其中,CH4和N2O产生的温室效应(以CO2-eq计)分别为2.33和5.25 g.m-2。N2O排放量是冬闲稻田温室气体观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